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 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政务)。”这里“罢丞相”的皇帝是(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宋太祖 D.唐太宗 2.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从大泽乡起义到太平天国运动,很多农民起义的领袖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其中,属于李自成建立的是( ) A.大顺政权 B.张楚政权 C.太平天国 D.东汉政权 3. 他从小喜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长大后,他足智多谋,武艺超群。他经过三十多年的征战,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的事业。他是( ) A.铁木真 B.阿保机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4.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明了他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文中的“他”是( ) A.戚继光 B.郑和 C.郑成功 D.岳飞 5. 几百年来,郑成功一直得到海峡两岸中华儿女的敬仰,主要是因为( ) A. 他曾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 B. 他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了台湾 C. 泉州台南有许多郑成功史迹 D. 郑成功史迹促进了两岸旅游交流 6. 1653年,赐予西藏地方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的皇帝是( ) A.顺治皇帝 B.康熙皇帝 C.乾隆皇帝 D.雍正皇帝 7. 明朝前期,我国是一个繁荣开放. 统一的国家。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是 ( ) A. 玄奘西游 B. 鉴真东渡 C. 郑和下西洋 D. 张骞通西域 8. 康熙皇帝在晚年时曾说:“今海宇承平已久,户口日繁……人丁虽增,地亩并未加广……”康熙皇帝担忧的是 ( ) A.综合国力的强盛 B.外来者的入侵 C.分裂势力叛乱 D.人口的快速增长 9. 据记载在乾隆时期某地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该地是( ) A.江宁 B.扬州 C.苏州 D.北京 10. 张三丰是生活在明朝的一位书生,他的梦想是状元及第,光宗耀祖。那么他在平时必须要努力学习( ) A.唐诗宋词 B.汉赋元曲 C.四书五经 D.琴棋书画 11. 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是( ) A.《水浒传》 B.《三国志通俗演义》 C.《聊斋志异》 D.《红楼梦》 12.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设置厂卫制度 ③八股取士 ④设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3. 清朝人李祖陶说:“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看,窥视)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虎。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上述社会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清王朝实行( ) A.廷杖制度 B.“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特务统治 14.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15. 1793年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书写道:“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清朝处于康乾盛世 B.中国经济领先英国 C.清朝皇帝盲目自大 D.中国推行开放政策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到了清中期,江汉平原. 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普遍推广玉米. 甘薯等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当时的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1)材料一的清代开荒执照,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农业发展的什么情况?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作用。 17. 明清时期,建筑设计规划规模宏大,传统科技继续发展,出现了总结性的科学巨著,但继而转为停滞。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面问题。 【建筑】 (1)图一是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平面图,请结合这幅平面图介绍一下当时的北京城。 (2)图二是哪个朝代的长城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它的起止点分别在哪里?主要是为了防范哪个少数民族? 【科技】 (3)明朝时期我国的传统科技仍然走在世界前列,大量的科技巨著相继问世,当时涌现了哪些影响较大的科技巨著? 4)明朝时期,我国涌现出这么多古典科学巨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统一台湾后,曾开放四个海港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由于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清政府只留广州一处海港通商,关闭了其他海港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1)由材料可知,清政府实行了什么政策? (2)从材料中分析,清政府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3)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政策的表现。这一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自康熙经雍正至乾隆的130多年,形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辉煌盛世,史称“康乾盛世”。但1840年鸦片战争却以中国战败.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告终,这恐怕不是康乾所能预料的。“康乾盛世”前后100多年魔术般的变化,令世界的思想家. 政治家以及有识之士们大为震惊。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现在,许多专家认为“康乾盛世”是“落日的辉煌”。 (4)材料中为什么称清朝为“悲歌”和“落日”? (5)从盛世到“悲歌”和“落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结合实际,写出我们应从“悲歌”中吸取怎样的教训。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AACAB 6-10ACDCC 11-15BDBDC 二. 非选择题 16. (1)清朝统治者推行垦荒政策。 (2)玉米. 甘薯等高产作物的推广,使粮食产量提高。 (3)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17. (1)北京有宫城. 皇城. 内城和外城,布局严整,街道宽广笔直。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 (2)明朝。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蒙古族。 (3)《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4)明朝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科学家积极投入科学技术的研究. 试验和总结,写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巨著。 18. (1)闭关锁国 (2)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 (3)表现在对外贸易的严格限制上。 影响:①积极意义:在清朝抵御外国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②消极意义: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切断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4)强大的清王朝迅速走向衰落。 (5)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统治集团奢侈,吏治腐败,军队腐朽,阶级矛盾加剧等。 (6)要矢志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学习西方的长处;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的素质;实行开明的政策方针,缓和社会矛盾;国家的管理者要励精图治,加强国防建设等。(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