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39520010337800第六章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并进行评价。 2.运用地形图描述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4.举例说出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并进行评价。 2.运用地形图描述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4.举例说出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具有初步识别我国不同地理差异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 2.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 【教学难点】 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导学案 学生:1.各小组整理本课资料,为讲解做准备。2.导学案的基础部分填写。 (点评:教学目标、重难点确定紧紧围绕着课标进行,课前准备具体,可操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黑土地与黄土地 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 ①播放《北国风光》风景视频。 ②组织学生在情境中板书本课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 ①学生们感受北方地区的风景壮阔。在朗诵诗词《北国风光》中学生感受北国风光的壮美。 ②第一小组书写本节课知识脉络。 (点评:由学生初读教材、先写板书是一个创新,能让学生对课本的阅读更仔细些。) 活动一:小组展示讲解北方地区地理位置并进行评价 教师活动: 教师出示中国地形图,倾听学生讲解,作必要纠正。 学生活动: 第二小组为大家讲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 学生到白板上画出北方地区范围,画出区域、标注分界山脉、河流等。如未完成可由组内同学补充。 教师活动:北方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呢? 学生活动:主要从位置对气温、降水和运输三个方面的影响来进行评价。 拓展 教师活动:出示中国政区地图拼图。 学生活动:?第三小组学生用白板拼哪些省级行政区在北方地区,如未完成可由其他学生补充。 (点评:让学生在白板上画出比指图说出效果更好,对相对位置和界限的印象会更深刻。) 活动二:小组讲解北方地区地形 学生活动:第四小组学生讲解、标注北方地区主要地形区。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互评,教师辅助点评。 (点评:学生互评,能使学生精力更集中,同时思考更深入。) 活动三:小组讲解北方地区气候 教师活动:出示问题,自主探究。 出示图6.5齐齐哈尔、石家庄、延安三个城市的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提问: 1.三个城市气候共同特征是什么? 2.结合图6.3说明导致石家庄和齐齐哈尔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图6.3说明导致石家庄和延安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 第五小组学生在白板标注北方地区气候,结合图6.5齐齐哈尔、石家庄、延安三个城市的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回答问题。 学生互评,教师辅助点评。 活动四:小组讲解北方地区河流 学生活动: 第六小组学生讲解、标注北方地区的主要河流。 教师活动: 学生互评,教师辅助点评。 课堂小结:学生自主总结,填写表格,教师辅助总结。 范围 (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地形 (平原、高原、丘陵)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河流 (黄河、黑龙江等) (点评:运用表格来进行总结,让学生学会如何归纳。) 情感升华:再次朗诵《沁园春·雪》 第二课时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爱吃什么水果呢?谁想到黑板上写出一种自己爱吃的水果? 这些水果,哪些是生长在北方地区的呢?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圈画。 学生活动: 学生们到黑板上写出自己爱吃的水果。 用彩色粉笔圈画出北方地区的水果。 (点评:相对于农作物,学生对水果更熟悉一些,这样引入,学生容易进入情境。) 活动一:黑土地与黄土地 教师活动:出示问题,自主探究。 ①结合开心农场游戏的图片一起分辨土壤类型。 ②北方地区的有什么类型的土壤呢? ③谁来为大家指一下黑土地和黄土地的分布呢? 学生活动: ①红土地、黑土地、金土地(黄土地)…… ②黑土地、黄土地 ③黑土地:东北平原; 黄土地: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拓展: 教师活动: ①你还知道其它的土壤类型呢? ②大庆是什么颜色的土壤呢? 学生活动:?①紫土地…… ②黑土地、盐碱地 (点评:教材在开篇就展示了北方的黑土地和黄土地,陈老师把这部分知识移到这里是为了与农业生产联系更密切些。) 活动二:主要农作物 教师活动: 在这样的黑土地和黄土地上,我们能种些什么呢? 在北方地区这个农场里我们种些什么重要的作物呢? 学生活动: 学生读图6.6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的分布图,填写下表: 耕地类型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旱地 (小麦等) (大豆、甜菜等) ???活动三:影响农业的主要灾害 教师活动:出示问题,自主探究。 ①(播放冲积扇FLASH)华北平原是如何形成的呢? ②为什么这里的物产非常丰富呢? ③在我们上学期的学习中学过: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共同的有关于水的问题是什么呢? ④我们要如何解决缺水问题呢?结合上学期所学来谈谈。 华北地区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是什么呢? ⑤阅读12页活动题: 华北地区春季的气温变化和降水特点是什么呢? 对农场里的农作物生长有什么影响呢? 华北平原的人们如何应对春旱呢? 学生活动:汇报探究结果。 ①阅读12页阅读材料《冲积扇》, ?概括关键词: 坡度骤降,流速减慢,碎石和泥沙分带堆积形成。 ②光热充足、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等。 ③缺水。 阅读11页文字回答: ④跨流域调水,长远来看发展节水农业。 ⑤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较少;麦区土地干裂,小麦苗情普遍较差。 各小组发表自己的观点,集思广益。如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农业等。 (点评:这一部分问题设计的很细,而且让学生充分联系上学期所学的知识,能使学生更清晰地建立位置、气候和农业生产之间的联系。) 拓展延伸: 过渡:了解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之后,我们再来走进我们的家乡──东北。 教师活动: ①组织学生分小组为大家讲自己搜集的东北平原相关内容。 播放《中国的粮仓》视频。 ②感受由曾经北大荒到如今的北大仓的历史性巨变。 ?? 学生活动: ①学生们在课上为其他小组同学,介绍东北平原(如组成、物产、资源及历史变迁等)。 ②观看视频中千古荒原变成万顷良田: ?“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使学生体验丰收的喜悦,增强对家乡东北平原的热爱。 (点评:这种知识的迁移,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理念。)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教师辅助总结。 ?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东北平原 土壤 (黄土地) (黑土地) 耕地类型 (旱地) (旱地) 作物熟制 (两年三熟) 一年一熟 农作物 (小麦、玉米、苹果等) (小麦、玉米、甜菜、大豆等) 气象灾害 (春旱、寒潮等) (低温冻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