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 《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的第一课。本课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将先从观察恐龙图片开始,比一比恐龙模型的大小。我们也许会发现,学生们对恐龙模型的大小,仅“一看”便有了定论,这个定论的潜在依据可能是比较恐龙的胖瘦,也可能是比较恐龙的长短,还可能是比较恐龙的高矮,对学生具有挑战性的是通过活动,他们会意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比较方法,比较方法不同,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另外,他们还要学会用排序的方法来描述比较的结果,在活动的最后需要展示所有小组的比赛结果,使学生养成关注他人信息的习惯,同时需要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结果来描述恐龙的大小。 学情分析:作为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是刚满六岁的孩子,并且刚接触科学课不久,他们在观察和比较时,通常会集中在物体外观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上,例如物体的颜色、形状等,生活中他们已有丰富的比较经验,例如比身高和体重,但对多个物体之间的比较结果的描述是有困难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2、了解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3、知道比较需要公平。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2、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具有对探究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2、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教学重点】 能用合理的方法对不同物体进行比较。 【教学难点】 理解比较物体是需要公平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材配图、恐龙照片、演示用恐龙模型、记录表 学生准备:每组5只恐龙、排序模具、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1、小组确立,明确任务;2、鼓励课堂参与) 一、情景模拟,激发兴趣。 1、教师:“同学们有没有在电视中或书本中见过恐龙?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著名的“侏罗纪恐龙公园”看一看(出示侏罗纪公园模型,发出奇特叫声的电动模型恐龙缓步从公园大门口走出。) 2、出示教材配图,教师:“里面的恐龙可多了,先来看看它们的照片吧,”板书:在观察中比较 二、聚焦:比较图片中的恐龙 1、数一数图中有几只恐龙?观察一下图中的恐龙哪只大、哪只小?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追问理由:你怎么知道它们的大小的?它比谁大,比谁小? 三、探索:比较恐龙的大小 1、小组活动一:比一比 (1)图片中的恐龙有远有近,要比较大小很困难,为了比较得更准确,让我们请出更多的恐龙们,用你喜欢的方法帮五只恐龙比比大小吧!(出示图片,启发比较的“公平性”,强调公平教师巡视,鼓励用不同的方法比较。) (据各小组活动情况,出示图片,启发用不同方法再次比较大小) (2)小组汇报:各组汇报比较情况:比比长短、比比高矮、比比胖瘦……) 板书:长短、高矮、胖瘦、轻重…… 2、小组活动二:排排队 (1)这些恐龙还想比比赛,让我们根据刚才的比较,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恐龙们排排名次吧! (教师指定各组用不同方法上台给恐龙排队) (2)边排队,边把比赛结果用序号填在小组《学生活动手册》表格内。 (3)各组完成后根据展示进行汇报,教师在黑板上记录。(教师启发回答,指导聆听。) 3、(备用互动活动):请一位教师上台给恐龙排队,并简要说说方法,启发学生思维。 四、课堂总结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在观察中比较,知道了可以从长短、高矮、胖瘦、轻重等方面来比较,在比较时,还要做到公平! 五、拓展与作业 1、在给恐龙比较大小的时候,我们强调要“公平”, 请大家课后自己学习第二课,想一想要怎样比较才会更准确、更公平? 2、根据图片,给自己《活动手册》上的恐龙排排队。 六、板书设计 1 在观察中比较 长短 高矮 胖瘦 公平 轻重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