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价值与价值观 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价值与价值观 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4

资源简介

6.1
价值与价值观
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理解价值观的形成与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学科素养
1.政治认同:通过对价值和价值观的学习,引导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科学精神:通过对价值和价值观的学习,帮助学生增强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和看待社会、人生的能力,坚定理想信念,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学习目标
◆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
◆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议题设置
总议题:为什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分议题:
1.怎样认识人的价值?
2.如何认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如何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难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六)教学过程
1、习语诵读——导入新课
①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我曾经讲过,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2014年10月,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②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
  ——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
③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实现中国梦,必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而这“三个自信”需要我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定作支撑。
  ——2014年5月,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④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不要顺利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怀疑动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⑤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2014年2月,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
⑥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2014年2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习语堂间——活动设计
总议题:为什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部分:人的价值
分议题1:怎样认识人的价值?
材料1:一位旅行者在茫茫大沙漠里迷了路,走了三天三夜,始终没有走出沙漠。粮食没有了,水也没有了,几乎处于绝境,迷迷糊糊中,突然听到上帝的声音:“现在我有两种东西可以让你来选择,一壶水,得到它可能还有得救的希望;一桶金子,得到它可以让你一生荣华富贵。”
学生活动:
探究1:如果你是那位旅行者,你会如何选择?为什么?
教师总结1:哲学上讲的价值是的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它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
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材料2:
学生活动:
探究2: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是一回事吗?你怎样认识人的价值?
教师总结2:
含义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内涵
社会价值: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
自我价值:在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实现对自我的满足
特点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评价
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第二部分: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分议题2:如何认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材料3: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许多人追求金钱利益和物质享受,但是他们,比如感动中国的人物们,选择了艰辛和奉献。有人说他们傻,也有人说他们令人钦佩。
学生活动:
探究3:可见,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有不同的评价,为什么?
教师总结3: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注意:
①对于同一事物,人们的价值观往往有差异。
②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同时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③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就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2014年5月,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4:
黄大发的事迹:
20世纪60年代起,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名誉村支书黄大发一心为全村百姓着想,带领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
  
2017年4月25日,中央宣传部授予黄大发“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9月,获得“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鲁炜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审查:
2017年11月21日晚,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鲁炜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审查”。这是党的十九大后首次公布中管干部纪律审查消息,再次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念,释放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管党治党一刻不停歇的强烈信号。
学生活动:
探究4:黄大发事迹与鲁炜的违法犯罪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起了什么作用?教师总结4:
价值观
含义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实质
是一种社会意识
从领域看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从性质看
①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和人生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②错误的价值观对社会和人生具有消极的导向作用
怎么做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错误的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三部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分议题3:如何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材料5: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同,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各有特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
学生活动:
探究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教师总结5:
经过反复征求意见,综合各方面认识,我们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2014年5月,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2016年7月,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要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3、习语生声
——升华
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
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
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
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2014年5月,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4、资源链接
①视频:《这就是中国》“普世价值”面临的困境(来源:上海学习平台)
②视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源: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③书籍:韩毓海《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④书籍: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来源:人民出版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