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7.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邓小平明确提出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2. 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3. 邓小平曾说“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三步走战略部署 B.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C.发展才是硬道理 D.特区姓“社”不姓“资” 4.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朱德 D.邓小平 5. 刘凯的爸爸是一名中共党员,他最早拥有一部印有“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内容的党章应该是在( ) A.中共十六大后 B.中共十三大后 C.中共十四大后 D.中共十五大后 6. 下列举措中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有 ( ) ①2012年7月1日,我国启动养老保险全覆盖工程 ②2012年8月,国务院通过《关 于深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 ③2012年12月,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 式提供区域服务 ④2013年4月,四川雅安发生7. 0级地震,党和政府妥善做好灾区 的群众安置工作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7. 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写进了党章,至此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包括( ) ①马克思列宁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 ③邓小平理论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⑤科学发展观 A.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8.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 ) ①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②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将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 ④需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9. 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出台后,各地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这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10. 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国情出发,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面把邓小平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会议分别是( ) A.中共十五大和中共十八大 B.中共七大和中共十六大 C.中共十五大和中共十九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七大 11. “新形势下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 A.“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B.“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C.“一带一路”倡议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12.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的科学判断,这就意味着我国( B ) A.工作重心应该转移( ) B.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必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D.必须共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13.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开放之初,中国打开大门,吸引全球资金与技术到中国去;现在,中国打开大门,带着资金和自主技术向世界走来。”下列选项中能体现中国带着自主技术“向世界走来”的是( ) A.歼—5型歼击机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籼型杂交水稻 D.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14. 邓小平说:“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保障中国“十亿人口”基础教育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C.863计划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5. 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将首颗自主研制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送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同年12月21日,我国首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支线飞机“翔凤”在上海总装下线,标志着我国飞机正式跻身世界民用客机行列。事实表明( ) A.我国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B.我国是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C.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已实现 D.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世界第一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面,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但是,这一顺应时势的愿望遇到严重阻碍,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家建设百废待兴,真理标准讨论热潮涌起。国内外大势呼唤我们党尽快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政治决断和战略抉择。 材料二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1992年的一次谈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国内背景是什么?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被认为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中的“转折”指什么。(列举三项即可) (3)对内改革以1992年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92年前后,对内改革的重心有什么不同。推动对内改革重心发生转移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4)从上述材料和问题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17. “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这些梦想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1902年,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写下了对未来的梦想和期望。 材料三 1933年的新年,上海《东方杂志》推出了一个“新年的梦想”特刊,国内各界人士做一场“中国梦”。在各色的梦里,有人梦想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 ——《一个时代的“新年梦想”》 材料四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费正清《观察中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运动倡导者的梦想”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他们为梦想做了些什么?(举两例) (2)梁启超在19世纪末的政治梦想是什么?孙中山为实现“中国梦”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材料三中“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这个梦想最终实现了吗?表现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两种梦想”,今天已变为现实。结合所学知识,第一个梦想开始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列举一例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为实现第二个梦想采取的有效措施。 (5)“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应该拥有怎样的“中国梦”?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2年春,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说:“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 材料二 1995年5月6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我国科技事业迅速发展。 (1)结合材料一,说出经济发展依靠科技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例证。 (2)国家为什么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列举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三项具体表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BCDA 6-10DDCDC 11-15BBCAA 二、非选择题 16. (1)国内背景:人民群众渴望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但这一愿望遇到了严重阻碍;国家建设百废待兴;真理标准讨论热潮涌起。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2)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经济上从僵化半僵化体制转向全面改革;对外政策从封闭半封闭状态转向对外开放等。 (3)1992年前,改革原来经济体制中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1992年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因素: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4)中国共产党能根据国情的变化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并能带领人民走向富裕等。(言之有理即可) 17. (1)“师夷长技以自强”(或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堂,创建近代海军(任写出两类即可),或洋务派创办的具体企业、学校等。(任写出两个即可) (2)实行变法或建立君主立宪制,救亡图存。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3)这个梦想实现了(只说“梦想实现了”,不得分),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或进行土地改革,或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或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或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或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5)邓小平理论;答案只要符合“中华民族复兴”的主题即可 18. (1)理论依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现实例证:王选、袁隆平等科学家的科技成果对经济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等。 (2)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还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要迅速提高生产力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或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只有高度重视发展教育,我国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近几年来,国家每年都召开科学技术大会,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国家修订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国家免除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学杂费;国家治理教育乱收费,着手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