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明朝时期,专制统治不断加强。下列属于明太祖强化君权措施的是( ) A.实行郡县制 B.建立行省制度 C.废丞相,设锦衣卫 D.设立军机处 2.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材料中的“闯王”指( ) A. 岳飞 B. 文天祥 C. 李自成 D. 陈胜 3. 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大英雄:他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出生入死,功勋卓著,也曾身陷囹圄;他多次遇刺却能逢凶化吉;他懂天文熟地理,谙韬略善用人;他戎马倥偬数十载,横扫白山黑水,统一女真各部,击溃大明王朝,成为威震北中国的一代铁血汗王!他是( ) A.阿骨打 B.忽必烈 C.皇太极 D.努尔哈赤 4. 下列被称为民族英雄的是( ) ①文天祥 ②戚继光 ③郑成功 ④渥巴锡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 八年级的同学拟办一份手抄报,准备了以下素材: 戚继米抗倭: 顺治帝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兄弟叛乱,据此唯断这份手抄 报的主题是 ( ) A. 民族关系的发展 B.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D. 封建社会的危机 6. “我要去西藏,我要去西藏,仰望雪域两茫茫……随处都是我心灵的牧场。”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1727年清政府设置了( ) A. 伊犁将军 B. 盛京将军 C. 西域都护 D. 驻藏大臣 7. “凤凰卫视”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一艘命为“凤凰号”的单桅帆船,走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但他们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是( ) A. 印度洋沿岸 B. 红海沿岸 C. 非洲东海岸 D. 地中海沿岸 8. 康熙统治时期,组织民工修浚永定河,开挖了一条200多里长的新河道,使“往年永定河冲决之处”,“斥卤变为膏腴,不下数百十顷”由此可以看出,康熙皇帝重视( ) A.开垦荒地 B.兴修水利 C.改进种植技术 D.发展商业 9. 清朝前期,我国商业发达,形成一些大的商帮,乾隆时期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的商帮是( ) A.徽商 B.晋商 C.浙商 D.粤商 10. 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八股取士 B.试题类型繁多 C.以诗词为主要内容 D.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 11. 中国医学家屠呦呦以提取青蒿素治愈疟疾的成就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青蒿入药在许多中医典籍中均有记载,明代李时珍就曾将其记录在( )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本草纲目》 12. 明初,国子监祭酒宋讷有一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为何昨晚不悦,宋讷大惊。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晚生气表情的画像。这件事反映的实质是( ) A.君权的强化 B.君臣关系亲善 C.君臣关系紧张 D.大臣昼夜忙于政务 13. 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 速. 密”,且“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决策权由皇帝控制。该机构是( ) A.锦衣卫 B.军机处 C.中书省 D.六部 14. 清朝人李祖陶说:“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看,窥视)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虎。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上述社会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清王朝实行( ) A.廷杖制度 B.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特务统治 15. 清朝乾隆年间,一位英国商人到中国出售货物,应该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A.宣政院 B.市舶司 C.广州十三行 D.军机处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待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材料二 科学家竺可桢通过研究中国五千年来气候之变化,指出中国16世纪后半叶趋于寒冷,至17世纪最冷。自天启6年(1626年)至崇祯13年(1640年),气候益转严厉,自然灾害频繁。 材料三 ……内城陷。帝(崇祯)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 (1)材料一记录了明朝陕西北部遭受旱灾的情形,当时的受灾农民处于什么样的状况? (2)材料二介绍了明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是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 (3)材料三崇祯皇帝自杀,标志着明朝的灭亡。推翻明朝的农民军领袖是谁?其最终结局如何? 17.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济发展】 材料一 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因此“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材料二 年代 耕地面积/顷 1661年( 顺治十八年 ) 5493576 1685年( 康熙二十四年 ) 6078430 1724年( 雍正二年 ) 6837914 1766年( 乾隆三十一年 ) 7414495 材料三 ( 明清时期 )商业资本十分活跃,积累了百万乃至千万资金。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大小商人,他们在各地设会馆. 公所. 组织商帮……清代,山西票号商. 两淮盐商. 广东行商,富甲天下,山西庄氏号称数千万两。 【人口增加】 材料四 下面是清朝前期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 (1)从材料一中可以得出什么信息? (2)材料二中1661年到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商业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口增长的原因。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统一台湾后,曾开放四个海港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由于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清政府只留广州一处海港通商,关闭了其他海港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1)由材料可知,清政府实行了什么政策? (2)从材料中分析,清政府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3)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政策的表现。这一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自康熙经雍正至乾隆的130多年,形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辉煌盛世,史称“康乾盛世”。但1840年鸦片战争却以中国战败.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告终,这恐怕不是康乾所能预料的。“康乾盛世”前后100多年魔术般的变化,令世界的思想家. 政治家以及有识之士们大为震惊。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现在,许多专家认为“康乾盛世”是“落日的辉煌”。 (4)材料中为什么称清朝为“悲歌”和“落日”? (5)从盛世到“悲歌”和“落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结合实际,写出我们应从“悲歌”中吸取怎样的教训。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CCDDB 6-10DDBBA 11-15DABBC 二. 非选择题 16. (1)庄稼颗粒无收,人民食野草. 树皮和石块充饥,灾难深重。 (2)气候变冷. 自然灾害严重。不是。根本原因是明朝政治日益腐败。 (3)李自成。李自成在推翻明朝的统治后,驻守山海关的明朝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夹击李自成,李自成战败,起义失败。 16. (1)雍正帝重农抑商,重视农业生产。 (2)变化:耕地面积迅速增加。因素:清初的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大片土地得到开垦。 (3)商业资本活跃,会馆. 商帮出现,出现工商业市镇等。 (4)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 18. (1)闭关锁国 (2)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 (3)表现在对外贸易的严格限制上。 影响:①积极意义:在清朝抵御外国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②消极意义: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切断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4)强大的清王朝迅速走向衰落。 (5)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统治集团奢侈,吏治腐败,军队腐朽,阶级矛盾加剧等。 (6)要矢志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学习西方的长处;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的素质;实行开明的政策方针,缓和社会矛盾;国家的管理者要励精图治,加强国防建设等。(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