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 A.马歇尔计划推动欧洲重建 B.冷战时各国无武装冲突 C.美苏两国在利益上避免冲突 D.新的世界大战得以避免 2. 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这句话中,后一个“战争”应该是指( ) A.“冷战” B.朝鲜战争 C.越南战争 D.中东战争 3.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在军事上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B.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提出杜鲁门主义 D.实施马歇尔计划 4. 史料的解读是运用史料的重要基础。下表为美国、苏联国防开支表(单位:10亿美元)。 1950年 1953年 1954-1961年 1962年 1970年 美国 14.5 49.6 40.5~47.8 52.3 77.8 苏联 15.5 25.5 26.7~43.6 49.9 72.0 对下表史料解读正确的是( ) A.美苏的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B.苏联取得与美国平等地位 C.美国军费开支总是多于苏联 D.美苏争霸中美国始终处于攻势 5. 目前,美国的经济渗透已遍布世界各地,拥有大批力量雄厚的跨国公司、集团。下列跨国公司不属于美国的是( ) A.通用电器公司 B.微软公司 C.可口可乐公司 D.丰田公司 6. 20世纪5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材料反映的是( ) A.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提高了各成员国的国际地位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稳定了西欧各国的政局 C.西欧国家摆脱美国控制的意识增强 D.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7. 20世纪80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为《日本可以说不》的书,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这说明日本开始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 ) A.实行新政,摆脱经济危机 B.对外战争获胜,综合国力增强 C.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D.经济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大国 8. 匈牙利改革取得成效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 A . 坚持苏联的建设模式 B. 推行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 C. 注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D. 依据国情进行改革 9. 执政于20世纪50—60年代,试图克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而进行改革的苏联领导人是( ) A. 列宁 B. 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10.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 ) A.第三世界成为国际事务的重要力量 B.欧共体与美国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欧洲和太平洋地区已是发展的中心 D.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与冷战局面的结束 11. 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 ) A.罗斯福新政 B.戈尔巴乔夫改革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新经济政策 12. 将“1960”和“17”两个数字结合在一起可以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 ) A.非洲独立运动的开始 B.非洲独立年 C.非洲独立运动深入发展 D.非洲完全独立 13. 20世纪40年代,亚洲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曾被西方列强长期殖民的亚洲国家先后获得独立。其中对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产生巨大冲击的是( ) A.印尼的独立 B.中国的独立 C.越南的独立 D.印度的独立 14. 小刚同学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独立与振兴”为主题作探究性学习,以下是他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1959年,古巴人民通过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②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 ③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④亚非拉国家独立后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15. 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巴在1948年结束英国的委任统治后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这个决议中的“巴”是( ) A.巴基斯坦 B.巴拿马 C.巴勒斯坦 D.巴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6年2月,美国驻苏联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报。凯南认为,苏联是“深厚强大的俄罗斯民族主义潮流孕育出来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必须把苏联看作是政治对手,而不是伙伴。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900~2000)》 材料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北约的成员国由原来的12个增加到15个,苏联把东欧国家组织起来,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在争夺势力范围和影响的斗争中,爆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冷战开始初期,美国就颁布法令和法规,严格控制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贸易。美国颁布了一系列反共、防共的法律和法令。苏联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冤假错案时有发生。 ——刘金质《冷战史》 (1)概括材料一中乔治·凯南对美苏关系的认识,并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比重 材料二 1992年克林顿上台后,适应世界新形势,调整经济政策。其主要措施是:突出面向未来的投资,将重点放在基础设施、环境净化工程以及教育和科研机构;以高科技带动经济发展,大力扶植信息产业的发展;重视对外贸易,推行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方针;积极推进多边经济合作,并谋求在其中的霸权地位。 (1)依据材料一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处于什么地位? (2)材料二克林顿发展经济的措施中,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 (3)克林顿时期调整经济的措施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91年8月19日凌晨,塔斯社发表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宣布,鉴于总统戈尔巴乔夫健康状况欠佳,即日起由他本人履行总统职务,同时宣布成立国家紧急委员会实行紧急状态。委员会发表《告苏联人民书》,称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改革已“进入死胡同”,国家“面临致命的危险”。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苏联产生了什么影响? (2)为什么说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改革已“进入死胡同”,国家“面临致命的危险”? (3)一位苏联杂志主编说:“戈尔巴乔夫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结合材料二中的漫画,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这次改革存在的最重要问题是什么? (4)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我们可从苏联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吸取哪些教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ABAD 6-10CDDCD 11-15BBDAC 二、非选择题 16. (1)认识:苏联是美国的政治对手。 原因:美国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并企图称霸世界,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 苏联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巨大障碍。 (2)表现:冷战双方队伍扩大,美苏争夺激烈,亚洲爆发了局部战争,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封锁,冷战国内化趋势加强。(任答两点) 影响:在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冷战局面正式形成,两极格局加强,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造成世界局势的紧张和动荡。(任答两点) 17.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实力急剧膨胀,成为经济超级大国。(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国家,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 (2)最重要的是重视教育科研,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视高科技的开发和应用,经济高速增长。 (3)重视教育和科研,推行科教兴国战略。重视对外贸易,以出口带动经济发展。重视多边国际经济合作,等等。 18. (1)“八一九”事件;事件后,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 (2)因为戈尔巴乔夫在经济领域的改革没有取得成果;政治改革中推行多党制,致使国家权力分散,苏联局势更加动荡,国家面临分裂的危险。 (3)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4)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循序渐进。首先保持稳定,不能盲目变革;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加强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