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制度不同 B.苏联的强大威胁到美国的安全 C.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妨碍其称霸 D.美国想遏制共产主义 2. 1949年9月“西德”成立,10月“东德”成立,这标志着( ) A.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B.两极格局形成 C.欧盟成立 D.出现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3. 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的原因有( ) ①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 ②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 ③美国试图用武力颠覆苏联等国政权 ④战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力量的壮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 一战前的“三国协约”与二战后的“北约”都( ) ①以争夺世界霸权为目的 ②突出英、美的主导地位 ③具有军事政治同盟性质 ④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 下图数据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其原因是( ) 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积累 ②政府有效的财政政策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 ④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 20世纪60年代,在欧洲建立的地区性的经济集团是( ) A.欧洲共同体 B.欧洲煤钢共同体 C.欧洲经济共同体 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7. 在下列从⑤至⑧排序的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的时段中,对提供的①②③④中描述日本经济发展进度和程度的词语排列正确的是( ) ①恢复 ②高速 ③稳定增长 ④停滞 ⑤战后初期──⑥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⑦20世纪70年代以后──⑧20世纪80年代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④①③② D.④①③② 8. 为了区别“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老师出了下面一题,看看你能否选对:1956年匈牙利事件爆发的内在因素是 ( ) A. 苏共“二十大”后对斯大林的批判的影响 B. 匈牙利兴起的要求民族自主和改革的潮流。 C.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 D. 苏联出兵干涉,激起人民的不满 9. 下图人物曾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实施“去斯大林化”政策,为大清洗中的受害者平反;同时,积极推行农业改革,使苏联的民生经济得到改善。他是( ) A.列宁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10. 美国《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 A.斯大林执政时期 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 11.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 A.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独立自主 B.社会主义应不断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C.社会主义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D.社会主义必须加强对西方和平演变的抵制 12. 1952年,埃及赢得了真正独立。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至此哪些国家的势力彻底退出埃及?( ) A.英国和美国 B.英国和法国 C.法国和德国 D.法国和荷兰 13. 2015年4月11日,美国和古巴领导人在出席第七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期间举行了会晤,这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两国领导人首次正式会晤。领导古巴人民推翻了美国扶植的政权的领导人是( ) A.甘地 B.尼赫鲁 C.纳赛尔 D.卡斯特罗 14. “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关于这句话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结束厄运”指的是世界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B.这句话是印度领导人甘地在印度独立时说的 C.二战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走向高潮,终于赢得了独立 D.这句话表明了印度已经摆脱了美国的殖民统治 15.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中东问题的由来与现状”的历史图片展,下列材料中不应该选用的是( ) A.巴勒斯坦地图 B.阿拉法特照片 C.科索沃战争示意图 D.中东战争示意图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占压倒的优势,在军事上,美国除拥有庞大的海陆空军外,还垄断了生产原子弹的技术。 材料二 美国总统曾公然声称:“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 (1)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了什么政策?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2)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表现是什么? (3)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17.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的工业产量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以上,黄金储备量更是达到3/4。1945—196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还多。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受到沉重打击,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进行经济调整,但债务负担加重,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材料三 高科技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微软、英特尔等世界著名的信息产业公司都在美国。美国信息产业的产品几乎遍布世界每个角落。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2)请你说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实现经济繁荣而实施的两项政策。 (3)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美国经济被称为什么?其特征是什么? 材料四 (4)材料四这幅图片与今天的哪一组织有关?它由何组织发展而来? (5)列举该组织的两个创始国。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该组织的作用是什么? (6)该组织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什么?图中货币发行的目的是什么? 1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席卷非洲大陆。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的独立运动如火如荼,30多个国家获得新生。 材料二 2006年11月4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中国和48个非洲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欢聚一堂,共商中非关系发展大计。中国八份“厚礼”援助非洲,其中包括免除了非洲31个国家欠华到期债务156笔,总金额约109亿元人民币等。 材料三 50年来,中国为非洲援建了近900个经济和社会发展项目;向非洲47个国家派出了1.5万多人次“白衣天使”,在非洲大陆救死扶伤;为非洲50个国家提供政府奖学金;共3000多名中国官兵先后前往非洲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成为非洲和平的“守护使者”。到2005年底,中国与非洲各国共签订了65个文化协定,已执行文化交流计划151个。请回答: (1)列举一件非洲独立运动中的史实。 (2)列举一件非洲国家在外交舞台上支持中国的史实。 (3)看过材料后,肖明感慨地说:“中国八份‘厚礼’援助非洲,充分展现了中国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发达国家形象。”你是否赞同肖明的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4)中国与非洲合作的史实,体现了中国的哪项基本国策?今后,中国应该怎样继续坚持这一基本国策?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ACCA 6-10AABBC 11-15BADCC 二、非选择题 16. (1)“冷战”政策。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2)政治上:提出“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苏联成立了华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17. (1)繁荣——放缓——进一步发展。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等。 (3)“新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 (4)欧盟。欧洲共同体。 (5)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任意两个即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际地位的提高。 (6)实现政治经济一体化。实现经济的高度一体化。 18. (1)纳赛尔领导革命力量发动武装起义,赢得埃及的真正独立;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被称为“非洲独立年”等。 (2)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非洲友好国家的支持。 (3)肖明的看法是不完全正确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抓住历史机遇,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我国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口益提高,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国际社会所公认。但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是不发达阶段。因为从整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比较、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 (4)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①要全面开放,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要开放;②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③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的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④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