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中央电视台每年以“感动”为标准评选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如果可以对历史人物进行评选,你认为1839年最有资格当选感动中国人物的是( ) A.琦善 B.林则徐 C.陈化成 D.关天培 2. “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个“重大转变”是( ) A.《南京条约》签订 B.《马关条约》签订 C.《辛丑条约》签订 D.“七七事变”爆发 3. 19世纪50年代,以哪两国为主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 A.英、美 B.美、俄 C.俄、法 D.英、法 4. 1858年清政府派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美、英、法各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下列条款不是出自该条约的是( )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C.鸦片贸易合法化 D.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5. 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农民战争,它失败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安庆陷落 D.天京陷落 6. 日本吉田松阴在《幽室文库》中写道:“收琉球,取朝鲜,拉满洲,压中国,临印度……”从中确定的主要信息是( ) A.日本侵占中国是制定的侵略目标之一 B.日本制定的最终侵略目标是侵占中国 C.日本的侵略势力已大大增强 D.清政府的腐败为日本的侵略提供了机会 7. 1895~1913年,英、日、德、俄等国在华投资1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113家,资金合计1.3亿元,行业涉及矿业、水电、纺织、食品、机器、造船等。这说明《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对中国社会发展危害最大的是( ) A.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割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给日本 D.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8. 浙江慈溪流传着一首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是红头军。”这里的“红头军”指的是( ) A.红巾军 B.太平军 C.义和团 D.洋枪队 9.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保护和扩大帝国主义国家的在华利益 C.抢夺圆明园的财物 D.帮助清政府镇压农民起义 10. 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说过:“我们在‘暴乱’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他的感慨源于哪一条约的签订(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 “它打开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大门,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化文明,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和意义。”材料所评论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民族工业的萌芽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2.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我们常称之为“近代工业”,这里“近代”的含义是( ) A.是机器生产,不是手工生产 B.受外商企业刺激 C.产生于近代 D.是半资本主义性质 13. 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关于公车上书的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上书的时间 B.上书的领导者 C.上书的内容 D.上书的背景 14. 公车上书后,为了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维新派从事的活动包括( ) ①创办报刊 ②组织学会 ③创办新式学堂 ④领导武装起义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15. “清廷诏准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责成各督抚实力通筹,严饬府厅州县赶紧于乡城各处遍设蒙小学堂。”由此表明,科举制废除的直接影响是( ) A.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根基 B.促进了新式学堂的发展 C.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随着英国侵略的深入,18世纪,英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材料二 1840年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材料三 鸦片战争的结果是“邪恶战胜了正义,公理遭到了践踏,自卫者受到镇压,使邪者笑,善者哭!” 请回答: (1)从上述材料可以判断,鸦片战争是哪国发动的? (2)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该国签订了什么条约?它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上述材料显示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 ——瓦德西给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 材料二 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治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须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我英亦不能以待印度待中国也。 ——英国外交副大臣勃罗叠立克在议会中的演说 材料三 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也。惟庚子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 ——孙中山《建国方略》 (1)材料一中的瓦德西是什么人?他是在什么背景下写这份报告的? (2)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主张什么?他们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主张? (3)材料三中的“庚子失败”指的是什么事件? (4)“庚子失败”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危害?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图一 图二 (1)上图人物分别是谁?他们代表的是当时的哪一政治派别? (2)1895年春,他们亲自参与并领导了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二 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戊戌变法”。 (3)根据材料二,指出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维新运动只是少数人的运动。他们不仅不接近广大的劳动群众,而且与广大劳动群众对立,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只依靠这样一个无权无力的皇帝(光绪帝)下命令,其失败是必然的。 ——摘编自荣孟源《中国近百年革命史略》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维新运动“其失败是必然的”? (5)这次变法与洋务运动相比,在近代化探索上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ADCD 6-10ABCBD 11-15AADAB 二、非选择题 16. (1)英国 (2)《南京条约》,它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也是近代史开端。 (3)封建统治的腐朽。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落后就要挨打,自已只有国家强大了才会不被欺负。 17. (1)人物:八国联军统帅,率军侵华的头目之一。 背景:他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遭到义和团顽强抵抗后写了这份报告。 (2)主张:都主张列强不直接瓜分中国,而采取“以华治华”的策略侵略和控制中国。 原因: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3)事件: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求和。 (4)危害: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8. (1)图一:康有为,图二:梁启超。政治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 (2)历史事件:公车上书。重大意义: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由一股社会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 (4)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反对,维新派力量薄弱,没有发动人民群众,支持变法的光绪帝没有实权。 (5)同:二者都学习西方。异: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