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派遣军队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这支军队的名称是( ) A.中国人民解放军 B.中国工农红军 C.八路军、新四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2. 下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包括( ) 向农民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A.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 B.使土地由私有制变成了公有制 C.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 下表是中国与美国、印度在钢和发电人均产量方面的比较。它说明( ) 人均产量(1950年) 中国 美国 印度 钢产量 2.37千克 538.3千克 4千克 发电量 2.76度 2 949度 10.9度 A.我国工业门类不齐全 B.我国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 C.我国工业、农业发展不平衡 D.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 4. .“它贯穿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这里的“它”指的是( ) A.《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民法通则》 5.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新中国的成立 C.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6. 下图反映了我国公有制、私有制经济成分比重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是( ) A.进行土地改革 B.实行三大改造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一五”计划 7. 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上述材料表明毛泽东 ( ) A.错误分析国情 B.重视经济规律 C.被阴谋家利用 D.反对个人崇拜 8.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它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 ) A.浮夸风现象 B.“共产”风现象 C.阶级斗争为纲 D.“两个凡是”的方针 9. 三十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为了改变这种弊端,我国 (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C.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D.设立浦东开发区 10. “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1980年我国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 ①深圳 ②珠海 ③上海 ④汕头 ⑤厦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1. 下图是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的100元人民币的背面,在钱币的右上角印有汉语拼音、蒙古文字、藏族文字和维吾尔族文字等字样。这些设计理念体现了( ) ①我国是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②汉族与少数民族不可分离 ③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④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 “香港特别行政区除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国徽外,还可使用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基本法》的此条条款体现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一国两制”构想 13. 20世纪90年代初,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①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② 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③ 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④ 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A.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 14. 台湾著名作家于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指导我国解决“乡愁”问题的政策是(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建立经济特区 C.推行“一国两制” D.推动民众公投 15. 同学们在自主学习时搜集了一组我国领导人参与重大活动的照片。为这组照片确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 A.人类命运,国际和平 B.亚非崛起,民族独立 C.制度演进,中国作用 D.世界舞台,中国角色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对台湾或中国其他领土决无掠夺的野心,现在美国无意在台湾获得特别权利或特权或建立军事基地……美国政府亦不拟遵循任何足以把美国卷入中国内战的途径。 ——杜鲁门1950年1月5日声明 材料二 对朝鲜的攻击已无可怀疑地说明,共产主义已不限于使用颠覆手段征服独立国家……共产党部队的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及在该地区执行合法而必要职务的美国部队。因此,我已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的任何攻击…… ——杜鲁门1950年6月27日声明 材料三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1950年周恩来对美国的警告 (1)材料一与材料二中,美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2)材料二中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的借口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1950年,中国采取了什么重大军事行动来应对美国政府?到什么时候结束?结果如何?有什么意义?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材料二 在农村,废除人民公社,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积极发展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发展乡镇企业,发展集体经济。 材料三 (1)材料一是我国1950年至1952年土地改革的主要政策。这次土地改革主要改变了什么? (2)材料二中“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是哪个省的农民首创的?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57年至196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18. 名人传记能够使我们了解名人们的思想、个性,更能够使我们去了解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所发生的大事。请仔细阅读两本名人传记的片段,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82年9月22日早晨,我在从东京飞赴北京时,一再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根本不承认英国与清政府1842年就香港岛签订的《南京条约》。这是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先决条件。我们事先也商量过了,决定把谈判立场建立在英国至少对一部分香港领土拥有主权的基础上。如果中国承认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在此立住脚,然后把主权让出,以换取对香港继续管治的权利。 ——刘健飞《撒切尔夫人传》 材料二 “如果说宣布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作出决策。”小平毫不含糊地表示,“我希望用两年时间通过外交谈判解决问题。如到时还不能解决,中国将单方面作出宣布”。如果在这期间发生人为制造的动乱,“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回归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 ——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传》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中英之间香港问题的源头是什么?英国在香港问题上打的如意算盘又是什么? (2)邓小平所说的“单方面作出宣布”指的是什么?中国为什么要单方面作出宣布? (3)中英双方谈判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推进祖国统一和实现国内各民族团结发展,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哪些制度创新?试举一例。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悟。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BDBD 6-10BADCD 11-15DDDCD 二、非选择题 16. (1)材料一:美国对台湾没有野心,不想使美军卷入中国国共两党的斗争。 材料二:美军已侵入台湾,公然干涉中国的内政。 背景:朝鲜战争的爆发。 (2)借口是共产党部队攻击朝鲜并将攻击台湾。 (3)抗美援朝。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17. (1)主要改变了土地所有制,即由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首创:安徽省。主要内容:在不改变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3)变化:粮食大幅度减产。 原因:1958年至1960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客观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盛行,再加上自然灾害。(此答案的要点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8. (1)源头:1842年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英国的如意算盘:以主权换治权。 (2)“单方面作出宣布”:收回香港(或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原因:因为香港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3)最终结果: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或成功解决了香港回归问题)。 (4)制度创新:“一国两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出其中任意一例即可) (5)感悟:要重视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问题;加强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是巩固我国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