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6 溶液 讲义-2021-2022学年初中化学衔接(鲁教版)(九年级)(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题6 溶液 讲义-2021-2022学年初中化学衔接(鲁教版)(九年级)(含答案)

资源简介

1104900012636500课题6 溶液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都不会分层。
注意: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Cl3溶液为黄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注意透明不等于无色。
(3)组成:溶质+溶剂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质可以是固、液、气态。
溶剂:通常为水(汽油、酒精)
注意:能与水反应的物质放入水中,生成物为该溶液的溶质。
(4)溶解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溶于水温度升高(放热)的三种物质: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氧化钙(生石灰)
溶于水温度降低(吸热)的物质:硝酸铵
溶于水温度不变的物质:氯化钠、蔗糖等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在一定温度下 ,在?一定量的溶剂? 里,不能再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溶质为Ca(OH)2时除外)
①??增加溶剂?? ②??升高温度????
81026092710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①?增加溶质 ②?减少溶剂 ③ 降低温度?
(3)当溶质、溶剂、温度不完全相同时,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当溶质、溶剂、温度完全相同时,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3.乳化现象
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滴。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从而达到洗净的目的。
常用的乳化剂:洗洁精、洗衣粉等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乳化作用的应用有:用洗涤剂除去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清洗试管内的油污等。
注意:溶解和乳化是两种不同原理的现象,乳化后形成的是乳浊液。。
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悬浊液:指小颗粒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静置后会分层,如泥水。
共同特点:许多分子的集合体,不均一、不稳定,静止后会分层。
【典例分析】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瓶液体长期放置后不出现分层,该液体就是溶液
B.溶液中不能同时存两种溶质
C.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
D.溶液一定是无色、澄清的
【答案】C
2.下列调味品加入适量水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胡椒粉 B.食盐 C.食醋 D.白糖
【答案】A
3.溶液的知识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
B.植物油加入水可得溶液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水中,温度明显上升
【答案】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溶液冷却到一定温度时能析出晶体,就可证明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洗涤剂能够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够溶解油污
C.将食盐加入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的食盐和水的总质量一定相等
D.溶液的体积等于或小于溶剂的体积与溶质的体积之和
【答案】D
5.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蔗糖 C.氯化钠 D.硝酸铵
【答案】D
6.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50g水,在相同的温度下,向四个烧杯中依次加入20g、5g、30g、9g的同种物质,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图所示。则烧杯中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
A. B.
C. D.
【答案】B
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溶质质量分数
1. 定义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溶液中的溶质与溶液质量之比。
注意:(1)溶质质量分数是一个比值,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2)在一定温度下,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无限大,有一个最大值。在一定温度下,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最大的。
2. 公式
false
公式变形: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典例分析】
1.对室温下的 100g 饱和硫酸铜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后,得到烧杯甲和烧杯乙(室温),有关烧杯甲和烧杯乙物质间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甲=乙 B.溶剂质量: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答案】C
2.列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是(  )
A.20g水中溶有0.2g食盐 B.101g食盐水中溶有1g食盐
C.100g水中溶有1g食盐 D.99g水中溶有1g食盐
【答案】D
3.现有一杯5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欲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 B.恒温蒸发部分水
C.升温到80℃ D.降温到20℃
【答案】D
4.保持40℃状态,小心蒸发KNO3不饱和溶液(蒸发皿中始终有溶液),则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m%)与时间(t)的关系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A
5.现有80g10%的硝酸钠溶液,试计算下列问题
(1)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20g水,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20g硝酸钠,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8%;28%;
三、溶液的配制
1.用固体直接配制
(1)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
(2)用到的实验仪器: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钥匙、胶头滴管。
2.用浓溶液稀释
(1)依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2)步骤:计算、量取、稀释、装瓶存放
(3)用到的实验仪器: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3.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速溶解。
4.误差分析
凡是能导致溶质质量增大或者溶液(溶剂)质量减少的,都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如砝码生锈、量取液体时俯视刻度线等;凡是能导致溶质质量减小或者溶液(溶剂)质量增大的,都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如①仰视度数②药品不纯③烧杯内本来有水④药品和砝码放颠倒(用到游码)⑤砝码缺损 ⑥往烧杯中转移药品时洒出等
【典例分析】
1.学生要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取用NaOH固体 B.称量NaOH固体
C.量取一定体积的水 D.溶解NaOH固体
【答案】D
2.某同学选用氢氧化钠固体与水配制2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2.0g
②称量前托盘天平应先检查游码是否归零,并调节平衡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为防止污染托盘,可将氢氧化钠放在纸上称量
④选用250mL量筒量取18mL的水
⑤存放溶液时,为确保数据准确,将试剂瓶用蒸馏水清洗后,立即倒入所配溶液封存
A.①④ B.③④⑤ C.④⑤ D.②③⑤
【答案】B
3.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活动中,可能导致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
A.量取水时量筒内事先有少量水
B.所用氯化钠固体不纯
C.称量时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
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溅出
【答案】D
4.10%的CaCl2溶液常用作路面的保湿剂。请计算:
(1)配制200kg10%的CaCl2溶液,需要CaCl2的质量为   kg,需要水的质量为   kg。
(2)现有100kg30%的氯化钙溶液,若要稀释成10%的CaCl2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多少千克?(请写出计算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