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9 质量守恒定律 讲义-2021-2022学年初中化学衔接(鲁教版)(九年级)(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题9 质量守恒定律 讲义-2021-2022学年初中化学衔接(鲁教版)(九年级)(含答案)

资源简介

课题9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使用范围
(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变化,但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指“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体积等。
(3)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和非反应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不能(填“能”或“不能”)计入“总和”中。
3.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种类、数目均保持不变。
4.验证实验: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都必须在__密闭__容器中进行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实验
装置


注意
事项
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必须在密闭系统中进行
无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可以在开放系统中进行
实验
现象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气球先膨胀后缩小
铁钉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反应前总质量
m1
m1
反应后总质量
m2
m2
分析
结论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5.应用:
(1)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有关现象;
(2)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及用质量差确定某一物质的质量。
(3)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4)确定物质的组成元素。
(5)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
(6)判断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6.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但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要注意化学反应原理的选择和装置的密闭性,如果反应物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则实验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否则,反应前后装置的质量不相等,即不能体现定律中的“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从而得出有悖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结论。如碳酸盐与酸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物质的燃烧等,必须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
(1)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和要求
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状态
实验要求
没有其他气体参与或没有气体生成的反应
发生化学反应,且反应现象明显
有其他气体参与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且反应现象明显
(2)现象分析
①发生反应的现象(说明物质发生了反应);
②天平的平衡状况(说明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
③对天平不平衡的解释(反应中是否有气体逸散,外界是否有气体进入,用气球收集反应生成的气体时浮力的影响)。
7.化学反应前后的“变”与“不变”
六个
不变
宏观
反应前后:(1)元素的种类不变;(2)元素的质量不变;(3)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微观
反应前后:(1)原子的种类不变;(2)原子的数目不变;(3)原子的质量不变
两个
一定变
宏观
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微观
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两个
可能变
宏观
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微观
分子的总数可能改变
【典例分析】
1.氯碱工业是以电解食盐水为基础的基本化学工业,电解食盐水不可能生成的是 ( )
A.H2 B.Cl2 C.NaOH D.NaNO3
【答案】D
2.a克木炭在b克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
A.大于(a+b)克 B.小于(a+b)克
C.等于(a+b)克 D.小于或等于(a+b)克
【答案】D
3.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守恒。应选用的药品是(  )
A.铁粉和稀盐酸 B.硝酸钾晶体和水
C.碳酸钡粉末和稀硫酸 D.铜粉和硝酸银溶液
【答案】D
二、 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用化学式_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
意义(以2H2+O22H2O为例)
读法
质的
方面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生成物是水,反应条件是点燃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量的方面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4∶32∶36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
2∶1∶2
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3.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①哪些物质参加了反应(反应物)。
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反应条件)。
③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
④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⑤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乘积的比)
4.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是: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5.书写步骤:(1)“写”:左为反应物化学式,右为生成化学式,中间“—”联结。
(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
(3)“标”:标明生成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4)“查”:“——”改为“=”。
6.配平方法: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奇偶配平法。
7.与质量守恒定律的联系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相同
化学反应前后的原子数目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相等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物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和
1——5单元化学方程式汇总
1.红磷燃烧 4P+5O2 点燃 2P2O5 (产生大量白烟)
2.硫燃烧 S+O2 点燃 SO2 (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3.木炭充分燃烧 C+O2 点燃 CO2 (空气中发出红光,氧气中发出白光)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 点燃 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6.镁条燃烧 2Mg+O2 点燃 2MgO (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7.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 2H2O2 MnO2 2H2O+O2 ↑
8.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2H2+O2 点燃 2H2O (淡蓝色火焰)
9.电解水 2H2O 通电 2H2↑+O2 ↑ (负氢大)
10.铜在空气中加热 2 Cu+O2======= 2 CuO(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
【典例分析】
1.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镁条燃烧:false
B.铜绿分解:false
C.氨水中和硫酸:false
D.酒精完全燃烧:false
【答案】D
2.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S+O2SO2,从这个化学方程式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该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氧气
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硫和氧气 D.该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是点燃
【答案】B
3.从2H2+O2 2H2O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
A.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B.在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就可以发生反应
C.4g氢气与32g氧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36g水
D.在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
【答案】B
4.对以下反应归纳正确的是(  )
①2H2O22H2O+O2↑ ②2H2O2H2↑+O2↑ ③2KMnO4K2MnO4+MnO2+O2↑
A.都是分解反应 B.生成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都相同
C.都是实验室制取O2的常用方法 D.①③中的MnO2都是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A
5.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化合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单质,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
C.Fe2O3+3CO2Fe+3CO2,该反应有单质生成,属于置换反应
D.2KMnO4K2MnO4+MnO2+O2↑,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A
三、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Cl-35.5 Al-27 Mg-24 Ca-40 Zn-65 S-32 Fe-56 Cu-64
1.(1)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根据所写的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填写下列表格吗?
参加反应水的质量
9g
108g
生成氢气的质量
4g
生成氧气的质量
32g
16g
分析表格中的四组数据,发现水、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却始终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室要制取氧气1.6g,需要多少克过氧化氢完全分解?
总结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规范的步骤和格式。
第一步:读题,确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找到题目中给出的参与化学反应的纯净物的质量。
第二步:写“解”,空一行,准确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三步:在化学方程式中已知物质和要求物质对应下方写上相对质量、实际质量
(空一行处写上:设“XX”的质量为x,“XX”的质量为y)
第四步:列比例式并求解。
第五步:答。
【典例分析】
1. 36g镁与足量的氧气充分反应,能生成多少克氧化镁?
2. 张玉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他认为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了,需要重新测定并更换试剂瓶的标签。他做了如下实验:称量该溶液34.0g倒入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直到不再放出气体后,再称量烧杯中混合物的质量,称量结果为33.7g。
(1)该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二氧化锰的质量是0.5g,则生成的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3)计算该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