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对立的营垒。杜鲁门把世界分为“两个对立的营垒”的标准是( )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C.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D.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2. 946年,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他(丘吉尔)的演讲是“危险的行动”,是“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是“号召同苏联战争”。“他的演讲”标志着( ) A.“冷战”序幕的拉开 B.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C.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 D.美苏争霸的开始 3. 美苏“冷战”的实质是( ) A.维护不同的社会制度 D.维护各自国家的利益 C.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D.美国想遏制共产主义,苏联想控制资本主义 4. 下列关于美苏争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争霸局面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 B.美、苏争霸的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C.争霸实质是美苏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D.第二阶段中,苏联转向全面收缩 5. 英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指出:日本培养出的工程师比任何西方国家都多得多(大约比美国培养的多50%)。它还拥有近70万名研发人员,比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加在一起还多。材料反映了日本( ) A.实行非军事化政策 B.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C.引进最新科技成就 D.注重培养高素质人才 6. 二战后,西欧国家逐渐走上了联合发展的道路,由欧洲煤钢联营到欧洲共同体再到欧盟的出现,说明西欧国家联合的趋势是( ) A.西欧国家之间的矛盾已完全消除 B.由经济合作走向经济政治一体化 C.由政治合作走向经济联盟 D.西欧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已无差别 7. 下图中,某条折线反映了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的趋势,这条折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欧各国经济每况愈下的原因是( ) A.普遍进行了改革 B.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C.普遍未进行改革 D.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 9. 最先对“陷入泥潭”的苏联进行改革的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戈尔巴乔夫 D.列宁 10.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 ) A.第三世界成为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力量 B.欧洲共同体与美国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已经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 D.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和“冷战”局面结束 11. 亚历山大二世、列宁、戈尔巴乔夫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都对当时面临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改革。下列对他们所领导的改革评价准确的是( ) A.三次改革都使国家性质发生了变化 B.列宁的改革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使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俄国得以确立 D.戈尔巴乔夫改革从根本上动摇了共产党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领导地位 12. 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不仅使非洲国家失去了经济资源,也使非洲国家失去了政治尊严,那就是民族的独立和平等。下列史实标志着非洲国家最终找回“政治尊严”的是( ) A.万隆会议的召开 B.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 C.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 D.纳米比亚独立 13. 在拉丁美洲,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是( ) A.古巴 B.巴拿马 C.巴西 D.海地 14. 20世纪40年代,亚洲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曾被西方列强长期殖民的亚洲国家先后获得独立。其中对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产生巨大冲击的是( ) A.印尼的独立 B.中国的独立 C.越南的独立 D.印度的独立 15. 世界列强争夺中东地区,除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外,还争夺该地区丰富的资源是( ) A.黄金 B.煤炭 C.水 D.石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占压倒的优势,在军事上,美国除拥有庞大的海陆空军外,还垄断了生产原子弹的技术。 材料二 美国总统曾公然声称:“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 (1)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了什么政策?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2)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表现是什么? (3)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通过联合,逐步走上快速发展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3月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阿登纳回忆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登纳的主张及其目的。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等国先后签订了条约,建立“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1965年,法国、联邦德国等西欧六国决定上述三个共同体合并,组成欧共体……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建立。 ——摘编自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联合从哪一领域开始?20世纪60年代末欧共体与哪两个国家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三大中心? (3)综上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的崛起历程中,最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的是什么? 18.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是历史的必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国家和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国家,两国都获得自由领地;巴基斯坦由东、西两部分组成;授予各土邦自由选择加入两个自治领地中任何一个的权利,如果不愿加入,可以保持与英国的原有关系,但不享有建立自治领地的权利。 ——《印度独立法案》 材料二 非洲是一块充满希望的大陆。但她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最终摆脱欧洲殖民者长达500年的奴役。 材料三 目睹一个外国国旗插在自己国家的心脏,谁能忍受这种屈辱呢? ——巴拿马政府领导人托里霍斯 材料四 (见下图) (1)材料一中的法案产生的后果是什么? (2)材料二中“摆脱欧洲殖民者奴役”的事件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外国”指哪个国家?“心脏”指什么地方? (4)材料四所示的地区的主权是哪一年被完全收回的? (5)综上所述,帝国主义在亚非拉地区殖民体系最终瓦解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ACDD 6-10BBBBD 11-15DDADD 二、非选择题 16. (1)“冷战”政策。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2)政治上:提出“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苏联成立了华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17. (1)主张欧洲各国进行联合。避免欧洲走下坡路,提高欧洲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避免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2)经济。美国和日本。 (3加强国与国之间的联合与合作。(言之有理即可) 18. (1)印度独立和印巴分治。 (2)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 (3)美国;“心脏”指巴拿马运河区。 (4)1999年底。 (5)亚非拉国家为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独立而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走向自觉地联合反帝,积极地相互支持等。(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