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那是一次空前惨烈的战役,该战役给美国侵略军以沉重打击,但也失去了战斗英雄黄继光。这次战役是(  )
A.上甘岭战役  B.百团大战
C.淮海战役  D.台儿庄战役
2. 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以后,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实行的是(  )
A.农民土地所有制 B.地主土地所有制
C.集体土地所有制 D.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3. 为了便于记忆历史知识,我们常用简洁的词语来总结某一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一桥”“二铁”“三藏”“四厂”总结的是我国哪一时期的建设成就(  )
A.1953—1957年 B.1957—1965年
C.1966—1976年 D.1978—2000年
4. 胡兆森回忆:“1954年……举手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最难忘的大事之一,会场上每个人都非常激动……”胡兆森所回忆的事件发生于(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
C.中共八大期间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国家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这一改造的最主要目的是(  )
A.实现国家工业化
B.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C.走国家资本主义道路
D.增强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6.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C点到D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7. 一些历史名词往往被打上时代的烙印。“大串联”、“红卫兵”、“停课闹革命”发生在(  )
A.土地改革时期 B.整风运动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8. 1978年11月,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说:“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一讲话成为开辟新时期道路的宣言书。随后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万隆会议
C.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9.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成功后,“包”字进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纷纷搞起承包,人们相信“一包就灵”。这反映了( )
A.农村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城市经济
B.农村改革的成功推动了城市改革
C.对外开放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D.“包干到户”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10. 城市既是现代文明的中心,又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阵地。小明写一篇介绍某个城市的文章,草拟了下图中的三个标题,他要介绍的是(  )
A. 重庆 B. 南京
C. 深圳 D. 杭州
11.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材料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  )
A.村民选举“海选”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12. 2018年10月30日,著名文学大师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金庸曾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的成员,参与了基本法的起草,见证了香港回归祖国。香港回归祖国( )
①结束了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
②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③是“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
④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解决台湾问题,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对台政策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武力解放台湾
C.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D.“三不”政策
14. 一位十分喜欢历史学科的同学在查阅中美关系资料时发现了“小球转动大球”这一说法,他理解小球是指美国乒乓球队应邀访华,却不知道“大球”指什么。请你为他指出(  )
A.周恩来与尼克松实现历史性的握手
B.毛泽东接见美国乒乓球队
C.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15. 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领域展开的积极活动取得了一些列重大成就。其中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  )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出席万隆会议
③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中美建交
⑤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⑥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A.?①②③ ??B.?③④?? ?
C.?④⑤⑥?? D.?②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人口和占有土地的比例图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国家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三 1949年到1952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图
(1)材料一中的图片说明了什么现象?图片表明旧中国实行什么样的土地制度?党和政府实行了哪一土地政策对此进行调整?
(2)材料二节选自1950年我国颁布的哪一重要的有关土地的文件?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实行这一土地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实施这一土地政策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一土地政策完成的重大历史意义。
17. 中国共产党八大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两次重要的历史性会议。
(1)这两次会议在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上都作出了哪些相同决策?
(2)这两次会议的召开分别具有哪些重要的历史意义?
(3)这两次会议为什么能够在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上作出正确的决策。(回答出一条即可)
18. 名人传记能够使我们了解名人们的思想、个性,更能够使我们去了解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所发生的大事。请仔细阅读两本名人传记的片段,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82年9月22日早晨,我在从东京飞赴北京时,一再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根本不承认英国与清政府1842年就香港岛签订的《南京条约》。这是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先决条件。我们事先也商量过了,决定把谈判立场建立在英国至少对一部分香港领土拥有主权的基础上。如果中国承认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在此立住脚,然后把主权让出,以换取对香港继续管治的权利。
——刘健飞《撒切尔夫人传》
材料二 “如果说宣布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作出决策。”小平毫不含糊地表示,“我希望用两年时间通过外交谈判解决问题。如到时还不能解决,中国将单方面作出宣布”。如果在这期间发生人为制造的动乱,“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回归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
——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传》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中英之间香港问题的源头是什么?英国在香港问题上打的如意算盘又是什么?
(2)邓小平所说的“单方面作出宣布”指的是什么?中国为什么要单方面作出宣布?
(3)中英双方谈判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推进祖国统一和实现国内各民族团结发展,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哪些制度创新?试举一例。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悟。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AAAB 6-10DDCBC 11-15BACDB
二、非选择题
16. (1)说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土地分配极不合理,占全国农村人口90%的广大农民只占有20%~30%的土地,占农村人口10%的地主阶级却占有70%~80%的土地。封建土地制度。土地改革。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国家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3)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7. (1)都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决策。
(2)中国共产党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回答揭开了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序幕、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3)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正确把握了当时的国情、正确认识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等。
18. (1)源头:1842年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英国的如意算盘:以主权换治权。
(2)“单方面作出宣布”:收回香港(或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原因:因为香港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3)最终结果: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或成功解决了香港回归问题)。
(4)制度创新:“一国两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出其中任
意一例即可)
(5)感悟:要重视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问题;加强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是巩固我国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