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 A.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B.挑战美国权威的不明智之举 C.以抗美之名侵略朝鲜 D.以抗美之名称霸世界 2. 下面这幅图片的内容是土地改革时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下列关于土地改革的叙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这次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B.改革中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C.地主也可以分到一份土地,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D.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3.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哪一图片不适合采用?( ) A.武汉长江大桥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青藏铁路 D.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4. 1954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社论,题目是《人民民主政治的新阶段》。你认为这个“新阶段”指的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一五”计划的实施 5. 下表是“1952-1957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例关系表”,其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有( ) 主要指标 1952年 1957年 国家财政收入 全民所有制 58.1% 70.6% 集体所有制 1.2% 16.7% 工业总产值 全民所有制 41.5% 53.8% 集体所有制 3.3% 19.0%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③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④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 宣传画往往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下图的宣传画最有可能出现在( ) A.三大改造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7. 1966年8月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实际指向的是( ) ①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刘少奇 ②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 ③林彪反革命集团 ④江青反革命集团 A.①② B.② C.③④ D.① 8. 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这一“转折点”出现在( ) A.1949年 B.1956年 C.1978年 D.1992年 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一条新路的是( ) A.包产到户 B.政企分开 C.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D.城市改革 10. 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决定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除了深圳、珠海外,还有( ) A. 上海、海南 B. 厦门、上海 C. 汕头、海南 D. 厦门、汕头 11.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其中作为主体的民族是( ) A.壮族 B.藏族 C.汉族 D.维吾尔族 12. 对“特别行政区”中的“特别”理解正确的是( ) A. 政治上不直属中国中央政府管辖 B. 香港断绝与英国的一切政治经济联系 C. 中国政府不向香港派驻军队 D.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13. 握手是一种礼仪,是一种交流,可以沟通原本隔膜的情感,可以加深双方的理解、信任,领导人之间的握手则往往象征着合作、和解、和平。班级的同学对下面一组图片进行了解读正确的是( ) A.图一标志着两岸民间团体交往的开始 B.图二见证了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见 C.图三形成了对台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 D.图片反映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进展 14.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以后,中美关系得到改善,同时也推动了中国与西欧、日本关系的改善。中国领导人出国访问,看到国外的世界跟我们原来想的是不一样的,眼界一下子就开阔了。中国与世界接轨后,引起了国人对国内改革的思考。这对后来中国进行的改革开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 B.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 C.中美关系改善的进程 D.中美关系改善的关键人物 15. 同学们在自主学习时搜集了一组我国领导人参与重大活动的照片。为这组照片确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 A.周恩来与尼赫鲁会谈首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人类命运国际和平 B.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发言-----亚非崛起民族独立 C.江泽民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制度演进中国作用 D.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世界舞台中国角色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大型发电设备等。 材料二 这个计划规定……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三 下面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怎样的经济状况?材料二中的“计划”指什么? (2)材料三中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写出这一时期我国汽车工业和飞机制造业方面的成就各一例。 (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我国1952—1957年取得的工业建设成就有何历史意义。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6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的决议,实行土地改革是为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指出要促进农民联合起来,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8年,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认为人民公社目前是集体所有制,将进一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积极地做好准备。 ——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农业生产承包制的实施,解决了几十年来困扰中国最高决策层的最大难题,即吃饭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又为非粮种植业腾出了空间,从而丰富了城乡农副产品供应。农村改革的成功,又推动了城市全面改革的进行。 ——摘编自萧冬连《农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改革》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央人民政府为开展土地改革所公布的法令,概述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历程。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生产承包制的主要形式并评价农业生产承包制。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农村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18.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几千年来,各民族生生不息,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统一更是国家振兴的重要前提。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百年沧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统一大业稳步推进,中华民族逐步实现了伟大复兴。 (1)西藏和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哪个朝代,西藏和新疆正式成为了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时,统治者在西藏和新疆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进行管理? (2)近代中国的腐败无能,导致香港一点点被殖民者侵占。香港从哪一条约开始被哪国殖民者侵占? (3)历史上台湾两次回归祖国,第一次在古代,第二次在近代。明清时期,台湾因为谁重回祖国的怀抱?近代史上台湾在哪一历史事件后重回祖国的怀抱? (4)造成祖国大陆与台湾再次分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现在,我国处理海峡两岸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5)综上所述,关于“统一”你有哪些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BCCB 6-10BACCD 11-15CDDBD 二、非选择题 16. (1)状况: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 (2)大幅增长。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试制成功。 (3)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为我国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初步基础。 17. (1)法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变化:由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到农民土地所有制,再到集体所有制。 (2)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3)农村改革要坚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 18. (1)西藏:元朝时;新疆:西汉时;西藏:设置驻藏大臣;新疆:设置伊犁将军。 (2)《南京条约》;英国殖民者。 (3)郑成功;抗日战争的胜利。 (4)原因: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退守台湾,造成台湾至今与祖国大陆分离;原则:“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5)统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主流,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统一是发展的前提;国家强盛是国家统一的保障等。(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