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的是( )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2.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其根本原因是( ) A.明末土地高度集中,赋税沉重 B.广大农民觉悟高,拥护起义军 C.均田免赋促使农民加入起义军 D.均田免赋是农民起义的目的 3. 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朝是我国古代又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它的建立者是( ) A.皇太极 B.多尔衮 C.努尔哈赤 D.顺治帝 4.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盘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对殖民者提出这一正义要求的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邓世昌 5. 乾隆皇帝自称有“十全武功”.他的主要“武功”包括( ) A. 平定回部叛乱、设立伊犁将军 B. 首派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 C. 收复台湾、设置台湾府 D. 取得雅克萨大捷,签订《尼布楚条约》 6. “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这一说法来源于 ( ) A.《清朝疆域图》 B.中俄《尼布楚条约》 C.《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D.澶渊之盟 7. 明朝时期,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 ①引进南美洲作物新品种 ②丝织业、制瓷业发达 ③商品经济活跃 ④出现了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⑤出现了著名的商帮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8. 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人口的数量也有很大的增长。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有( ) ①人地矛盾突出 ②生态环境破坏 ③阻碍商业发展 ④粮食产量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 明清时期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下列属于明朝统治者从思想上加强对人民控制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大兴“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0. 下列历史人物与成就的搭配,正确的是( ) A.杜甫——诗仙 B.汤显祖——《牡丹亭》 C.孔尚任——《长生殿》 D.关汉卿——京剧 11.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徽班进京对京剧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徽班进京的时间是( ) A.唐朝贞观年间 B.明朝洪武年间 C.清朝乾隆年间 D.中华民国时期 12.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设置厂卫制度 ③八股取士 ④设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3. 元、明、清三个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 ) ①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②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③结束分裂局面实线大一统 ④由少数民主建立的政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 台湾统一之后,康熙皇帝在与大臣的谈话中说道: “先因海寇(郑成功),故海禁不开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从中可知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是因为(??? ) A.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 B.统治者无视商业利益 C.防范西方列强的入侵 ???????????????? D.抵御郑成功抗清力量 15. 乾隆二十二年,清廷下令关闭宁波等港口,仅留广州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清朝实行的闭关政策是指(??? ) A.全面禁止对外贸易??? ?????? B.严格限制对外交易 C.不许外国人来华??? ???????? D.禁止中国对外交往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时,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二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 (1)材料一中“新科进士”是指哪一制度的创立?何时创立?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该制度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八献”就是曹操献刀、孙策献玉玺、王允献貂蝉、黄盖献苦肉、阚泽献降书、庞统献连环、张松献地图、孔明献空城。 材料二 施耐庵写《水浒传》,为突出英雄打虎时的神威,亲自来森林中观虎,并找了许多有经验的猎户,了解他们猎虎以及与虎搏斗的情形。 材料三 材料四 “把《红楼梦》当历史读,这是读小说的一个重要视角,一个高明的视角,马克思主义者读《红楼梦》这样的小说,尤其不能忽视这个视角。” ——毛泽东 (1)材料一出自我国历史上哪部小说?作者是谁? (2)材料二成书的时间是何时?是一部怎样的小说? (3)材料三中的主人公是谁?反映了人民的什么精神? (4)材料四中,毛泽东提出的读《红楼梦》的“重要视角”是什么? (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读《红楼梦》对你有何益处?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 材料二 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三 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根据材料一,秦朝为了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中央与地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朱元璋在机构改革方面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 (3)材料三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是哪位皇帝设立的?这一机构的设置有什么作用? (4)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AABA 6-10BDACB 11-15CDADB 二、非选择题 16. (1)科举制度。隋朝(或隋炀帝时期)。 (2)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有利于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给社会带来了革新气象和创新精神。 (3)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历史的发展。 17. (1)《三国志通俗演义》。罗贯中。 (2)元末明初。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3)孙悟空。蔑视封建统治,敢于反抗的精神。 (4)把《红楼梦》当历史读。 (5)读《红楼梦》可了解封建社会末世的社会生活,认识其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还可丰富文字素养,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18. (1)在中央:称皇帝,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2)明朝初年,朱元璋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作为朝廷的派出机构,使地方行政、司法、军事三权统归中央。罢中书省,废宰相制,使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设殿阁大学士以备咨询。 (3)机构:军机处。皇帝:雍正帝。作用: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君主专制。 (4)我国封建专制统治不断强化,皇权不断加强。(意思相近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