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的基座有八块浮雕,分别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八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下图是其中的一片,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虎门销烟?????B.?鸦片战争??????????????????????????? C.?五四运动???????D.?辛亥革命 2. 《南京条约》的条款中,使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中国经济作用的是( ) A.割让香港岛 B.赔款2 100万银元 C.协定关税 D.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3. “1860年,强盗们的大火在中国人的记忆中烙下深深的伤痕,也焚毁了大清国士大夫心头虚幻的上国尊严。”材料中的“强盗们”指( ) A.英法联军 B.德法联军 C.英日联军 D.美法联军 4. “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景象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无法恰当描述的……”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这则报道记录了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 ?? ) A.?占领香港岛????????????B.?火烧圆明园?????????????????????? C.?割占辽东半岛????????D.?南京大屠杀 5. 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的重大事件,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进行西征 ②金田起义 ③天京事变 ④初建政权 ⑤安庆保卫战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⑤②③ C.②④①③⑤ D.②⑤①④③ 6. 要再现邓世昌率领中国海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历史素材是( ) A.平壤战役 B.威海卫战役 C.马尾海战 D.黄海大战 7. 1894年西方报刊发表评论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此评论是针对某次战争中日本( ) A.对台湾居民的大屠杀 B.对南京居民的大屠杀 C.对旅顺居民的大屠杀 D.对朝鲜居民的大屠杀 8. 近代山东是遭受列强侵略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山东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斗争。下列反抗斗争首先发生在山东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 9. 列宁说:“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进攻,这次遭到了美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等的疯狂镇压。这样的暴动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呢?那些用传教的鬼话来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不痛恨他们吗?”列宁评价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 下图漫画是对哪一事件的形象描述(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1. 19世纪60年代,某国的一位机械师要到中国谋职,你可以把他引荐给( ) A.孙中山 B.李鸿章 C.洪秀全 D.谭嗣同 12. “洋务运动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开端”,对它的本质含义的理解应该是( ) A.它是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 B.它促进了官僚资本的发展 C.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D.它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13. 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 )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的建立 C.《万国公报》的创办 D.《定国是诏》的颁布 14. 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15. 中国近代史的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京师大学堂,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它创办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战争爆发原因 材料一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率先提出修改条约,扩大中国市场,开辟通商口岸。法美等国积极响应。但是列强修约的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断然拒绝。修约交涉失败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1)根据材料一说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列强侵华罪行 材料二 (2)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左图)变为断壁残垣(右图)与哪一战争有关?罪魁祸首是谁?你有何感想? (3)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领土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与哪国关系最大?请用史实予以说明。 ■抗击外来侵略 (4)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涌现了许多爱国将领、民族英雄,请列举两例抗击外来侵略的典型事例。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前,纵观整个知识分子阶层,除了王韬、黄遵宪等人明确称赞日本,主张学习日本外,大多数都持批评和否定的态度。尤其对日本改变祖宗成法,仿效西洋政治制度的做法不能接受。 ——摘编自《甲午战败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大多数知识分子不接受日本仿效西洋政治制度的做法。请举一例加以证明。 材料二 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他编写的《日本变政考》。此书分条记载了从明治元年(1868年)起至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止的明治维新的大事。康有为宣称“我朝变法,但采鉴于日本,一切已足”。光绪帝见到此书如获至宝,将它作为百日维新的指南。 ——摘编自《康有为变法思想新探》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对明治维新的看法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戊戌变法派曾真诚地相信,由于中国“广土众民,十倍于日,又无封建之强侯,更无大将军之霸主……(中国)就今岁入,已逾万万……彼(日本)与我同俗,则考其变政之次第……取其精华,在一转移间耳”。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与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30多年(19世纪60~90年代)的自强运动……从而启动了中国现代化的最初步伐。 ——马克尧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乃知其战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巧,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育方于学校,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抡、水雷、电线、铁路,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材料三 臣窈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敬。国会者,君与民共论一国之政法也。盖出自三权鼎立说,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故人主与千万之国民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 (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指我国近代化探索中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2)材料二与“自强运动”相比,在“学习西方”方面有何新的认识? (3)材料三反映出维新派哪些主张? 材料四 如图 (4)这两幅图片分别指19世纪末的哪两位维新志士?他们代表当时的哪一政治派别? (5)1895年春,他们亲自参与并领导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6)1898年夏,他们又积极筹划了什么变法?结果如何?有何历史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CABC 6-10DCBDA 11-15BCADB 二、非选择题 16. (1)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西方列强提出了修约的要求,但被清政府断然拒绝。 (2)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不仅是列强侵华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清政府的腐朽及封建制度的落后是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火烧圆明园不仅给中华文明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一个民族只有强大起来才不会被欺凌。(言之有理即可) (3)俄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4)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虎门抗英,壮烈牺牲;陈化成吴淞抗英,力竭牺牲。(言之有理,符合题意,两例即可) 17. (1)原因:当时中国的大多数知识分子只认识到了西方技术的先进,没有意识到西方制度的先进。举例:中国当时进行的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技术。 (2)看法:推崇明治维新,主张学习日本的明治维新,变法图强。 原因: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维新派认识到明治维新增强了日本的国力;学习明治维新,为戊戌变法做准备。 (3)对国情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顽固派的强大;缺乏政治经验,操之过急。(任答一点亦可) 18. (1)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2)材料二不仅认识到西方船坚炮利,更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 (3)三权分立,设议院,开国会,制宪法,君主立宪等。 (4)康有为,梁启超。资产阶级维新派。 (5)公车上书。它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由一股社会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6)戊戌变法。结果:变法进行了103天,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禁而失败。影响: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