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以下帝王中,通过推翻少数民族对中原的统治,建立新王朝的是(  )
A.李世民 B.赵匡胤
C.忽必烈 D.朱元璋
2. 大明王朝统治中国长达270多年,创造了诸如明长城和北京城等辉煌的成就。那么,导致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李自成大军攻占北京
B.崇祯皇帝自缢万岁山
C.明朝中期后宦官乱政
D.明朝政治的日益腐败
3. 下列各项不属于努尔哈赤政绩的是(  )
A.统一女真各部 B.创立八旗制度
C.建立后金政权 D.改女真为满洲
4.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诗中的“我”是明朝抗倭英雄( )
A.岳飞 B.戚继光
C.郑和 D.林则徐
5. 下图是小明同学历史课堂笔记片断,从中判断它记载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  )
A. 伊犁将军的设置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平定准噶尔叛乱 D. 戚继光抗倭
6. 清朝前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下面的清朝疆域示意图中,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是(  )
A.珠江流域 B.广东省
C.海南岛 D.南海诸岛
7. 下图中的历史人物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其远洋航行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他的航海活动(  )
A.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B.促进了我国与欧美国家的经济交流
C.对非洲国家的财富进行了大肆掠夺
D.与所到的亚非各国发生了激烈冲突
8. 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因此大力( )
A.发展海外贸易 B.推行垦荒政策
C.招募农民屯田 D.改进交通工具
9. 生活在明朝的一位书生,他的梦想是状元及第,光宗耀祖。那么他在平时必须要努力学习(  )
A.唐诗宋词 B.汉赋元曲 
C.四书五经 D.琴棋书画
10. 明朝的一部药物学巨著,被达尔文称为“1596年的百科全书”。这部“巨著”是(  )
A.《伤寒杂病论》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11. 下列作品,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从而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罪恶的是(  )
A.《秦中吟》 B.《红楼梦》
C.《牡丹亭》 D.《本草纲目》
12. 如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13. 下图是北京故宫乾清门西的一处平房,这里曾经是清朝军机处的所在地。设立军机处的皇帝是( )
A.康熙帝 B.雍正帝
C.乾隆帝 D.道光帝
14. 乾隆二十二年(1757)四月,英国商人洪仁辉第二次率领商船到宁波贸易。 乾隆皇帝担忧“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粤省一澳门矣,于海疆重地,民风土俗,均有关系”,于是,下令实行“一口通商”政策。这表明乾隆实行闭关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统治者法律意识欠缺??????????????
B.防止清统治出现危机
C.应付中外的不满情绪??????????????
D.清政府骄傲盲目自大
15.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这反映了清朝(  )
A.设立关卡、禁绝贸易
B.抑制商业、实行海禁
C.重农抑商、打击海运
D.征收重税、限制商贸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济发展】
材料一 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因此“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材料二 
年代 耕地面积/顷
1661年(顺治十八年 ) 5493576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 6078430
1724年(雍正二年 ) 6837914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 7414495
材料三 (明清时期 )商业资本十分活跃,积累了百万乃至千万资金。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大小商人,他们在各地设会馆、公所、组织商帮……清代,山西票号商、两淮盐商、广东行商,富甲天下,山西庄氏号称数千万两。
【人口增加】
材料四 下面是清朝前期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
(1)从材料一中可以得出什么信息?
(2)材料二中1661年到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商业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口增长的原因。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和远航 哥伦布远航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航海次数 7次 4次
航海船只 最多200多艘,最少60余艘 最多17艘,最少3艘
航行人数 最多一次约27800人 最多1500人,最少90人
材料二?明朝中期,倭寇之患更加严重,倭寇的侵扰范围遍及东南沿海,严重损害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明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经过努力,东南沿海的倭患被平息。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得照抄材料)
(2)如何看待郑和下西洋?
(3)材料二中明朝中期倭寇之患更加严重的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朝中期倭寇之患的危害。
(4)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有什么本质区别?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机处奉命经办一切重大军政事务,成为国家的政治中枢。军机大臣无专职,亦无定员。军机处不设官署,除了奉命办事之外,自己不能作出任何决定,也无权对外发出任何指示,即“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材料二 翰林院庶吉士徐骏的诗集里有“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于是雍正认为这是存心诽谤,照大不敬律斩立决。
(1)材料一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2)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军机大臣的地位如何?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3)材料二反映了清朝实行的什么统治措施?
(4)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这种做法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DDBB 6-10DABCC 11-15BDBBB
二、非选择题
16. (1)雍正帝重农抑商,重视农业生产。
(2)变化:耕地面积迅速增加。因素:清初的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大片土地得到开垦。
(3)商业资本活跃,会馆、商帮出现,出现工商业市镇等。
(4)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
17. (1)时间长(早);次数多;船队规模大;人数多。
(2)①积极性: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②局限性: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因而不计经济利益,其结果必然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不可能长久。(评价历史事件要一分为二,要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
(3)原因: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危害:严重损害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4)郑和下西洋是和平友好往来;戚继光抗倭是抵御外来侵略。
18. (1)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大臣遵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2)军机大臣除奉命办事之外,自己不能做出任何决定,也无权对外发出任何指示。好处:使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里。
(3)大兴文字狱。
(4)目的:对反清思想严加防范和控制,从思想领域控制知识分子。
消极影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