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选择题1.以下实验装置一般不用于分离物质的是( )解析:A是蒸馏,用于互溶而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B为渗析,用于胶体 的净化;C为过滤,用于固体与液体的分离;D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 的移液操作,不属于分离物质的操作。答案:D2.有NaCl、FeCl2、FeCl3、MgCl2、AlCl3五种溶液, 用一种试剂就可把它们鉴别开来,这种试剂是( ) A.盐酸 B.烧碱溶液 C.氨水 D.KSCN溶液解析:烧碱溶液可以使FeCl2先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转化为灰绿色,最后生成红褐 色沉淀;烧碱溶液可以使FeCl3生成红褐色沉淀;使MgCl2出现白色沉淀;使AlCl3 先出现白色沉淀,烧碱过量时白色沉淀溶解。答案:B3.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O、CO、Cl-。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O,除BaCl2溶液外,还需要的溶液是( )A.H2SO4 B.HCl C.NaOH D.NaNO3解析:检验SO时,要排除CO、SO的干扰,故选B。答案:B4.某溶液含有Ⅲ中的离子(见下表),欲用Ⅰ中的试剂来检验溶液是否还含有Ⅱ中的离子,能够成功检验的是(说明:在实验过程中不允许加热、过滤、萃取等操作)选项 Ⅰ Ⅱ ⅢA 稀氨水 Al3+ Mg2+B 稀硝酸、 AgNO3溶液 Cl- I-C KSCN溶液 Fe2+ Fe3+D 稀盐酸、BaCl2溶液 SO SO解析:A项,稀氨水和Mg2+、Al3+反应都生成白色沉淀;B项,AgI沉淀的黄色将AgCl沉淀的白色掩盖;C项,Fe3+遇KSCN溶液呈血红色;D项,SO在稀盐酸中与BaCl2溶液不反应,而SO与Ba2+在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SO4。答案:D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酒精清洗沾到皮肤上的苯酚B.用氨水清洗试管壁附着的银镜C.用盐析的方法分离油脂皂化反应的产物D.用冷凝的方法从氨气、氮气和氢气混合气中分离出氨解析:苯酚易溶于酒精,沾到皮肤上的苯酚可以用酒精洗去;Ag不溶于水和氨水,试管上附着的银镜应用稀硝酸洗去;氨很容易液化,可用冷凝的方法从混合物中离出氨。答案:B6.下列各组溶液中,用括号内的试剂及物质间相互反应不能鉴别的一组是( )A.Ba(OH)2 KSCN NaCl Mg(NO3)2 (FeCl3溶液)B.NaNO3 NaHCO3 (NH4)2SO3 Na2SiO3 (H2SO4溶液)C.NH4Br K2CO3 NaI CaCl2 (AgNO3溶液)D.(NH4)3PO4 NaBr CuSO4 AlCl3 (KOH溶液)解析:A项,FeCl3溶液能检出KSCN溶液和Ba(OH)2溶液,Ba(OH)2溶液又能检 出Mg(NO3)2溶液;B项,H2SO4溶液一次就能检出NaNO3、NaHCO3、(NH4)2SO3、Na2SiO3溶液;D项,KOH溶液一次就能检出(NH4)3PO4、NaBr、CuSO4、AlCl3溶液。答案:C7.某混合气体G可能含有CO、CO2、SO2、H2O等气体,用a.无水CuSO4, b.澄清石灰水,c.灼热CuO,d.碱石灰,e.品红溶液,f.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药品可将其一一检出,检验的正确顺序是( )解析:首先用无水CuSO4检验水,然后用品红溶液检验SO2,因为SO2和CO2均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应用酸性KMnO4除去SO2后再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 最后用碱石灰干燥剩余气体后,再用灼热CuO检验CO的存在。答案:C8.下图是分离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混合物的实验操作流程图。在上述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三次分离操作分别是( )A.①蒸馏 ②过滤 ③分液 B.①分液 ②蒸馏 ③蒸馏C.①蒸馏 ②分液 ③分液 D.①分液 ②蒸馏 ③结晶、过滤解析:乙酸和乙醇均在下层,乙酸乙酯在上层,分液后下层液A蒸馏,将乙醇蒸出,然后在乙酸钠中加入H2SO4使之反应生成乙酸,再将乙酸蒸出。答案:B9.纯净的氯化钠是不易潮解的,但家庭所用的食盐却 很容易潮解,这主要是因为含有杂质MgCl2。为取得纯净的氯化钠,有人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买来的食盐放入纯NaCl饱和溶液中一段时间,过滤,即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食盐的晶粒大一些有利于提纯B.设计实验的根据是MgCl2比NaCl易溶于水C.设计实验的根据是NaCl的溶解平衡D.在整个过程中NaCl的浓度会变大解析:温度不变的NaCl饱和溶液,浓度不变。由于MgCl2杂质的量较少,所以 MgCl2全部溶解不会析出。答案:C10.为确定某溶液的离子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测定溶液的pH,溶液显强碱性 ②取少量溶液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 无刺激性气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③在上述溶液中再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④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NO3)2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 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根据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一定有SO离子 B.一定有CO离子C.一定有Cl-离子 D.不能确定HCO离子是否存在解析:一定没有SO,因为加HCl酸化时产生的是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因为加HCl后溶液中必定有Cl-, 加AgNO3溶液产生AgCl沉淀,并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存在Cl-;由于原溶液呈强碱性,故一定没有HCO。答案:B二、非选择题11.氯化钠和硫酸铵为原料制备氯化铵及副产品硫酸钠,工艺流程如下: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欲制备10.7 g NH4Cl,理论上需NaCl________ g。(2)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有________、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3)“冷却结晶”过程中,析出NH4Cl晶体的合适温度为________。(4)不用其他试剂,检查NH4Cl产品是否纯净的方法及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NH4Cl产品中含有硫酸钠杂质,进一步提纯产品的方法是________。解析:(1)由题目所给工艺流程图可得关系式:解得m(NaCl)=11.7 g.(4)所得NH4Cl产品中有可能混有Na2SO4,若要检验NH4Cl产品是否纯净,可利用NH4ClNH3↑+HCl↑,而Na2SO4受热难分解的差异加以检验。(5)因为NH4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Na2SO4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应选择重结晶法来提纯产品。答案:(1)11.7 (2)蒸发皿(3)35℃(33℃~40℃都可以)(4)加热法;取少量氯化铵产品于试管底部,加热,若试管底部无残留物,表明氯化铵产品纯净(5)重结晶12.有A、B、C、D四种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电离时可产生下列离子(每种物质只含一种阴离子且互不重复)阳离子 Na+、Ba2+、NH阴离子 CH3COO-、Cl-、OH-、SO已知:①A、C溶液的pH均大于7,A、B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②C溶液和D溶液相遇时只生成白色沉淀,B溶液和C溶液相遇时只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溶液和D溶液混合时无明显现象。(1)A是__________,B是__________,C是________,D是________;(2)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溶液和C溶液混合,反应后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由A、C两溶液的pH>7,结合离子共存可推知,A、C为Ba(OH)2、CH3COONa中的一种,又由A、B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知A、B水解程度相近,即水解形成的弱酸或弱碱的电离程度相近,进而推知A、B为CH3COONa、NH4Cl中的一种,再结合C溶液和D溶液相遇时只产生白色沉淀、B溶液和C溶液相遇时只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溶液和D溶液混合时无明显现象,推出A为CH3COONa,B为NH4Cl,C为Ba(OH)2,D为Na2SO4。当B、C混合时,发生反应NH+OH-===NH3↑+H2O,故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Cl与Ba(OH)2混合时,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OH-)>c(Ba2+)=c(Cl-)>c(NH)>c(H+)。答案:(1)CH3COONa NH4Cl Ba(OH)2 Na2SO4(2)c(OH-)>c(Ba2+)=c(Cl-)>c(NH)>c(H+)13.某化学小组采用类似制乙酸乙酯的装置,用环己醇制备环己烯:已知:密度(g· cm-3) 熔点(℃) 沸点℃ 溶解性环己醇 0.96 25 161 能溶于水环己烯 0.81 -103 83 难溶于水(1)制备粗品:将12.5 mL环己醇加入试管A中,再加入1 mL浓硫酸,摇匀后放入碎瓷片,缓慢加热至反应完全,在试管C内得到环己烯粗品。①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导管B除了导气外还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②试管C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制备精品:①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分层,环己烯在________层(填“上”或“下”),分液后用________(填入编号)洗涤。a.KMnO4溶液 b.稀H2SO4 c.Na2CO3溶液②再将环己烯按下图装置蒸馏,冷却水从________口进入。蒸馏时加入生石灰,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收集产品时,控制的温度应在________左右,实验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低于理论产量,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蒸馏时从70℃开始收集产品 b.环己醇实际用量多了c.制备粗品时环己醇随产品一起蒸出(3)以下区分环己烯精品和粗品的方法,合理的是________。a.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用金属钠c.测定沸点解析:(1)由于环己烯沸点较低,容易挥发,为防止逸出,因此采用冰水冷却。(2)①环己醇和环己烯密度均小于水;为了洗涤其中的环己醇和酸性杂质,选 用能中和酸的Na2CO3溶液;KMnO4溶液可把环己烯氧化。②发生CaO+H2O===Ca(OH)2反应,防止水随环己烯一起逸出而被收集。③比理论产量低是由于损失了环己醇,与开始的用量无关。a项得到的质量会高于环己烯的实际产量。(3)根据官能团特性,在中检验主要考虑醇羟基的性质,选b; 由于其中环己醇含量很少,用测沸点的方法不可行。答案:(1)①防止暴沸 冷凝 ②使生成的环己烯变为液体,防止挥发(2)①上 c ②g 吸收生成的水,防止水蒸气随环己烯一起蒸出 ③83℃ c (3)b14.以氯化钾和钛白厂的副产品硫酸亚铁为原料生产硫酸钾、过二硫酸铵和氧化铁红颜料,原料的综合利用率较高。其主要流程如下:(1)反应Ⅰ前需在FeSO4溶液中加入________(填字母),以除去溶液中的Fe3+。 A.锌粉 B.铁屑 C.KI溶液 D.H2(2)反应Ⅰ需控制反应温度低于35℃,其目的是________。(3)工业生产上常在反应Ⅲ的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醇类溶剂,其目的是________。(4)反应Ⅳ常被用于电解生产(NH4)2S2O8(过二硫酸铵)。电解时均用惰性电极,阳极产生的电极反应可表示为________。解析:(1)除杂原则:除杂但不引入新杂质。(2)从题干信息及原料分析,需要低温的仅有两点:a. 受热分解;b.升温可促进水解。(3)加入有机物可降低 在水中的溶解度。(4)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失电子,2O,故2SO-2e-===S2O。答案:(1)B (2)防止NH4HCO3分解(或减少Fe2+的水解)(3)降低K2SO4的溶解度,有利于K2SO4析出 (4)2SO-2e-===S2O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