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提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三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提纲

资源简介

初三历史下册第五课复习提纲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开始进行改革。)
1、背景:斯大林模式日益僵化,其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2、时间:1956年
3、内容:
1)经济方面: 工业: 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农业: 重大措施,种玉米,垦荒。
2)政治方面:
全盘否定了斯大林,《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即“秘密报告”。(影响: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重大意义;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①、批判个人崇拜
②、平反冤假错案
③、允许揭露斯大林时期社会阴黑面的文学作品公开
4、影响:
①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② 没有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③ 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5、结果:改革失败,1964年 赫鲁晓夫被迫下台(原因:未能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
1、改革重点:重工业
2、影响:
① 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有所提高。
② 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反而更加僵化。
三、 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
1、背景: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苏联经济发展面临停滞
2、措施:
1)经济改革 结果:失败
2) 政治改革
结果: ①苏联政治体制急剧变化,主要表现在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利分散。
    ②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
四、 八一九事件
1、 1991年8月19日,“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政变,目的是使国家摆脱危机,结果失败。
2、影响: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全局。
五、 苏联最终解体:1991年底,独联体成立,戈尔巴乔夫辞去苏联最高领导人职务。
六、解体影响:两极格局结束
七、主要问题:
1、解体原因:
1)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根本原因)
2)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直接原因)
3)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
4)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
5)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
6)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和西方势力的影响。(外因)
2、为什么中国和苏联的改革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① 我们在改革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② 我们在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具有明确坚定的指导思想。
③ 我们在改革中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有效地发挥了国家职能。
④ 我们在改革中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采取了正确的对策,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等等。
3、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应该从苏联的改革和解体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或启示)?
①.改革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要符合国情,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
②.在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必须相应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要从体制上克服僵化的弊端,但是必须避免主观主义和急噪冒进,尤其是政治体制的改革必须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稳妥地推进;
④.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警惕西方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确保国内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等。
4、动脑筋:男生: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也许还会存在下去。女生: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想一想,他们谁说的有道理 为什么
女生说的有道理。
“八一九事件”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直接导致苏联解体,但其只是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不安;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西方势力的影响;等等
5、讨论: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请谈谈你的想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改革,在改革中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开始改革,改革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的垮台。
出现不同的结果可从这几个方面分析:
改革中是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是否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是否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等是否采取了正确的对策。
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东欧各国最初都按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随着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显露,各国先后进行了改革,以匈牙利改革较为突出。
一、匈牙利的改革
1、匈牙利事件
① 背景:匈牙利人民要求克服个人崇拜,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政治经济改革。
② 时间:1956年10月23日
③ 结果:苏军开入布达佩斯,暴乱平息。
④ 损失:二千人死亡,近二万人受伤,济损失相当于当时匈牙利全年国民收入的1/4。
2、原因:斯大林模式束缚了经济的发展
3、时间:20世纪50年代末
4、人物:卡达尔(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改革)
5、内容: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改革
①、政治上:改革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
②、经济上:放慢重工业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在工业方面进行管理体制改革。
6、影响:使匈牙利的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为60、70年代的全面经济改革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 其他东欧国家的改革
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布拉格之春”:
1、目的:是摆脱苏联的控制;
2、时间:1968年;
3、结果:被苏联镇压。
三、东欧剧变
1、背景:
① 80年代,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② 改革失败,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③ 苏联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2、时间: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
3、形式:自由选举的和平方式
4、结果:
① 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也发生变化。
② 南斯拉夫一分为五,地区冲突不断;捷克一分为二;德国统一。
四、主要问题
1、(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我们(国家发展)有哪些启示
① 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
② 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③ 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
④ 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⑤ 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吸取苏联的经验教训。等
2.从东欧剧变,谈谈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国家的影响。
东欧各国大都照搬苏联的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在二战后初期恢复和发展东欧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了作用。
但以后这一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东欧各国出现经济困难,有的国家进行了改革试图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因各种原因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经济状况日益恶化导致经济、政治和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东欧剧变最深刻的社会根源。
3、东欧剧变主要“变”在哪
东欧剧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各国共产党等执政党都纷纷丧失政权。
2)国家性质发生变化。剧变后的东欧各国已经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
3)欧洲原来的政治版图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