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而且不受地理自然条件的限制。它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第一次用智慧释放出一种自然力量,鼓励了人类的创新。这里的“它”是指 ( ) A.飞梭 B.万能蒸汽机 C.火车机车 D..汽轮 2. 工业革命开始以后,人们发现水力机器必须建立在河流旁,可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河流;风车又必须在有风的情况下才能工作;水力和风力的大小也因水流. 风速等因素变化不定。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亟待解决的问题是 ( ) A.更广的销售市场 B.更多的工业原料 C.更好的机器动力 D.更大的生产场地 3. 某同学在欣赏一部外国影片时: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群工人在集会中手拿小册子,高呼:“我们也要选举权!”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 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其名称是( ) A.法国大革命??? B.巴黎公社?? C.宪章运动? D.十月革命 4. 在一场革命爆发后,革命者宣告:“这是旧政权和教权制度的结束,是军国主义. 官僚主义. 剥削制度. 投机. 垄断和特权这一切使无产阶级遭受奴役. 使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的东西的结束。” 这场革命是( )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 法国大革命 C. 巴黎公社起义 D. 俄国二月革命 5. 美国南北战争的性质是( ) A.资产阶级改革 B.资产阶级革命 C.社会主义革命 D.民族解放运动 6. 1863年10月,美国联邦军共组建了58个黑人军团,黑人士兵达37 482人,成为一支英勇顽强的战斗力量。这是因为联邦政府颁布了( ) A.《独立宣言》?????B.《1787年宪法》 C.《宅地法》?????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7. 19世纪初,下列哪个情景不会在俄国社会出现( ) A.工场主列宾购买了某个村庄全部农奴 B.彼得堡的俄国人穿上了西欧短装 C.人们在报纸上读到简化了的斯拉夫文字 D.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8. 学习了“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后,同学们对该改革的评价争论不休。学生甲认为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应该以肯定为主。学生乙认为改革是对农奴的一次更大的剥夺,应全盘否定。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 乙两人观点都错 B.甲对,乙错 C.甲. 乙两人观点都对 D.甲错,乙对 9. 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以前它是前工业时代的封建社会,到19世纪末期,新日本成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日本之所以发生了这样的转变是因为( ) A.废除了君主制 B.废除了农奴制 C.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D.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10. 在明治维新实施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 ) A.废藩置县 B.允许土地和买卖 C.实行征兵制 D.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11. 殖民抗争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各地的殖民抗争相互影响并相互促进。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争取独立的运动主要受下列哪些事件的影响( )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②美国独立战争 ③法国大革命 ④英国工业革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2. “女王,印度人民感恩戴德,绝不会把你遗忘,你的牺牲将激起争取独立的狂风巨浪。”诗中歌颂的是( ) A.林肯 B.圣马丁 C.玻利瓦尔 D.章西女王 13. 19世纪末,不同地点的人们各自在家里就可以和对方相互交谈,这主要归功于(?? ) A.?贝尔发明了电话???????? B.?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C.?马可尼发明有线电报????????D.?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14. 下列关于下图B段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轮船. 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 ②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③电话. 电报等新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④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开采. 交通运输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5. 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840 1870 1900 1920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 7.1 A.殖民战争 B.工业化及城市化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下的纺织工厂及火车 材料二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我们的咖啡. 白糖和香料种植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请思考: (1) 材料一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说明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什么? (3) 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什么样的特点?从中看出当时英国的经济地位如何? (4)分析上述材料,说明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谈话 材料二 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材料三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4)对于上述材料中这次改革,有人说是“地主的悲歌”,有人说是“农奴的盛宴”,有人说是“历史的转折”。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这次改革? 18. 《大国崛起》讲述了1500年以来世界上九个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的反抗情绪日益激烈,仅1860年一年农奴起义就达108次之多。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清醒地意识到“与其让农奴起义推翻我们,还不如自上而下解放他们。”俄国被迫改革,但在审查改革方案时他说:“请诸位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1)依据材料一,分析俄国是在什么情况下被迫改革的?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1853年美国以武力叩关,日本幕府被迫开国……日本中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开始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2)依据材料二分析日本是在什么情况下被迫改革的?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比较材料一. 二分析俄国和日本改革的原因有何不同?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和日本的改革对两国产生了什么共同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BCCCB 6-10DDBCD 11-15BDADB 二. 非选择题 16. (1)机器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交通工具的革新改善和方便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2) 抢占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更多的原料产地。 (3)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在世界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 (4)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工业革命用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工业革命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联结世界的经济纽带逐渐形成。 17. (1)为了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人民革命的发生。 (2)有了自己的土地和私有财产,成为了自由人。 (3)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 (4)这是一次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资本主义市场。此后,俄国在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的情况下,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18. (1)俄国情况:农奴的暴动威胁着沙皇的统治; 根本目的: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沙皇的统治。 (2)日本情况:美国打开日本国门,日本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根本目的:救亡图存。 (3)俄国的原因:国内矛盾尖锐; 日本的原因:民族危机加深。 (4)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都是两国近代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