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爆发了农民起义。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皇帝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
2. 明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 规模最大. 斗争最尖锐. 对后世影响也最深远的一次农民战争。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成为起义的主力军的是( )
A. 王二的军队 B. 李自成的队伍
C. 张献忠的队伍 D. 高迎祥的队伍
3.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少数民族建立过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分别是(  )
A.藏族、回族 B.蒙古族、女真族
C.党项族、契丹族 D.壮族、维吾尔族
4. 下图是江苏苏州枫桥铁铃关的一张照片。铁铃关建于明嘉靖三二六年(1557年),关上楼阁的题额上写着“御寇安民”四个大字,是苏州仅存的明代军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遗址。此遗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岳飞抗金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威继光抗倭   D.左宗棠收复新疆
5.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史实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清顺治时期确立册封达赖的制度 
②清康熙时期确立册封班禅的制度 
③清雍正时期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 
④驻藏大臣监督金瓶掣签过程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6. .自汉朝以来,历代中央政府都对新疆地区实施了有效管辖。下列选项中与此有关的是
( )
①设置西域都护 ②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④设置驻藏大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7. 明朝的商品经济相当活跃,以下属于全国性的商贸城市的有(  )
①南京 ②广州 ③杭州 ④北京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8. 江浙地区在唐宋时期有“东南之田,所种惟稻”,到了明清时期“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他种以图利”,甚至出现“郊原四望,遍地皆棉”,还有一些地方因“为稻利薄,庶( 甘蔗 )利厚,往往有改稻田种蔗者”。该状况出现的原因是( )
A.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B.外来物种的引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
9. 明朝时的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人们称明朝科举为(  )
加强君权的措施
1 废除行中书省,地方设“三司”
2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3 设锦衣卫特务机构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文字狱
C.焚书坑儒 D.八股取士
10. 下列四本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逐渐)广种(广泛种植)”一语的,只能是(  )
A.《史记·食货志》 B.《梦溪笔谈》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
11. 乾隆时,北京百姓“所好为秦声、罗、戈,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这说明(  )
A.昆曲已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B.京剧已经形成
C.中国地方戏曲丰富多彩
D.北京是休闲文化中心
12. 明朝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其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办事效率 B.扩大统治基础
C.加强专制统治 D.增强六部权力
13. 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述错误,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由皇帝控制。该机构是( )
A.锦衣卫???? B.军机处???? C.中书省 D.六部
14. 嘉庆时,北京城的乞丐就有10多万人。嘉庆元年的一个冬夜,露宿街头被冻死的人竟达8 000人。出现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是(  )
A.自然灾害严重,农民流离失所
B.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纷纷破产
C.皇帝好大喜功,花费无度,国库空虚
15.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 “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有(??? )
①西方国家不断的侵华行为???? ?
②清政府政治统治腐败黑暗
③重农抑商扼杀经济活力????? ?
④文化专制束缚人们的思想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所参决。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材料二 锦衣卫,掌侍卫、稽捕、刑狱之事……凡朝会、巡幸,则具卤薄仪仗,率……等待从扈行。……盗贼奸宄,街途沟洫,密稽而时省之。
——《明史职官志》
(1)材料一中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指谁?“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
(2)材料一中所说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3)材料二中所说的锦衣卫的职责是什么?其设置说明了什么?
(4)明成祖时如何发展了这一制度?它是一种什么机构?
1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明清小说甲天下】
(1)材料一是对哪部历史小说的评述?其作者是谁?
(2)材料二中这个历史名人是谁?他的著名代表作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孙悟空这一人物出自哪一部文学作品?该作品塑造这一形象反映了民众什么愿望?
(4)材料四中的《红楼梦》有何艺术特色?它揭示了当时怎样的历史趋势?
【戏剧唱尽天下事】
材料五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近200年历史。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调、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
(5)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京剧形成的过程以及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18. 材料一 明代初年,郑和统率技术上最先进的“宝船”舰队出洋,远至爪哇、印度、非洲之角。郑和下西洋时,欧洲的探险时代尚未开始。……航海期间,郑和每到一地,便宣示中国当朝皇帝的德威,厚赠遇到的君主。
(1)据材料一,指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和影响。
材料二?据测算,1700-1820年间……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位。19世纪初,全世界有十个拥有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六个。扬州即属于其中之一。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清代扬州再次成为全国著名的重要商业城市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以上材料均摘自【美】基辛格《论中国》
(3)材料二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材料四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4)材料二马克思所说的“帝国”指的是哪国?“殊死”的决斗”指的是什么战争?从马克思对“帝国”的论断中我们应吸取哪些有益的历史教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BBCC 6-10DDCDD 11-15ACBBB
二、非选择题
16. (1)明朝。明太祖(或朱元璋)。全国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2)使皇权空前强化。 
(3)职责:掌管侍卫、稽捕、刑狱之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说明:锦衣卫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4)明成祖时又设立了同类机构东厂,由宦官负责,权力在锦衣卫之上。是一种特务机构,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17. (1)《三国演义》。罗贯中。
(2)施耐庵;《水浒传》。
(3)《西游记》。反映了民众要求挣脱人身束缚、追求自由的愿望。
(4)《红楼梦》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在艺术上达到极高的水平,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5)形成:1790年,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为乾隆帝祝寿献艺。徽调吸收其他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被称为“京剧”。原因:工商业市镇繁荣和书坊、刊刻印刷业迅速发展。
18. (1)目的:宣扬中国皇帝的德威;
影响: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但是耗费了大量物力、人力、财力。
(2)扬州居交通要冲,是我国中部各省食盐供应的基地和清王朝南北漕运的咽喉;商品经济特别是盐业的发展;清代康熙和乾隆多次“巡幸”,更使扬州经济发展锦上添花,出现空前的繁华。
(3)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4)中国或清朝;鸦片战争;闭关锁国导致落后,我们应坚持对外开放,与时俱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