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2. 阅读下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手工业纺织技术较弱
C.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D.英国棉纺织业发达
3.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  )
A.向中国走私鸦片 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
C.侵占中国北方领土 D.割占中国澳门
4.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北方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其中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千米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  )
①中俄《瑷珲条约》????????②中俄《北京条约》
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④中俄《改订条约》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②③??????????????? ??D.?②
5. 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红头军”的领袖是(  )
A.关天培 B.林则徐
C.华尔 D.洪秀全
6. “此日漫挥无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对联赞颂的是甲午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民旅英雄(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左宗棠 D.邓世昌
7. 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下列最能体现“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这一特点的选项是(  )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B.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金属
C.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D.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8. 反帝爱国运动__▲__运动,使欧美列强感叹中国人“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并认为“世界所有国家中,中国是最不宜瓜分的”。 (  )
A.太平天国 B.义和团
C.反割台 D.三元里抗英
9. 如图是20世纪著名漫画家何剑士的漫画《小磨香油》,漫画反映了(  )
A.清朝顽固派拒绝接受西方新技术
B.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中华民国政府遭到反动势力攻击
D.北洋军阀政府榨取老百姓的血汗
10. 鲁迅先生回顾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把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  )
A.编写《海国图志》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 D.辛亥革命
11. 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是因为(??? )
A.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
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资本的挤压
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2.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的企业是(  )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 D.湖北织布局
13. 陈旭麓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由13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  )
A.鸦片战争的炮声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甲午战争的惨败
D.太平天国运动的推动
14. 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  )
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
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15. 在19世纪末的上海,大众传媒发展迅速,报纸和文化出版机构相继出现,体现了西方列强入侵后西方生活方式的浸染和挑战,上海走在大众传媒的前列。当时上海的报纸是(  )
A.《民报》 B.《中外纪闻》
C.《申报》 D.《时务报》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属东印度公司1781—1790年间,流入中国的白银达1 640万两,1800—1810年则达2600万两……1831—1833年间将近有1 000万银两从中国流出。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民众吸食鸦片图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人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炮子谣》
材料三 
材料四 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在西方列强的武力胁迫下,中国被迫对外开放。
(1)材料一反映了中英贸易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炮子谣》中提到了鸦片哪几个方面的危害?
(3)材料三中的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4)从图一、图二所反映的现象,说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5)依据材料四写出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7. 近代中国遭遇外来侵略后,农民阶级掀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们(太平军)已创立一种新宗教,可以称之为一种伪教的启示……几乎完全由内地的无知识的、没有思想的群众组成……对一切握有财产的人恨之骨髓……天王兄弟及其臣下,当他们成为这个中华帝国的主人后,是不是会承认清政府与英、美、法三国已签订的条约义务呢?这是极不可能的。
——摘编自美国公使向国务院的报告
(1)材料一中的“新宗教”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对太平天国所持态度。
材料二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摘自义和团的揭帖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当时义和团的主要斗争对象是什么?“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反映了义和团怎样的局限性?
材料三 7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入天津。慈禧太后急忙派人向列强求和,八国联军不予理睬,沿运河向北京进犯。8月中旬,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在逃跑途中,慈禧太后命令清军斩杀义和团战士,并无耻的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农民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戊戌变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维新运动只是少数人的运动。他们不仅不接近广大的劳动群众,而且与广大劳动群众对立,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只依靠这样一个无权无力的皇帝(光绪帝)下命令,其失败是必然的。
——摘编自荣孟源《中国近百年革命史略》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维新运动“其失败是必然的”?
(3)这次变法与洋务运动相比,在近代化探索上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CBCD 6-10DDBBB 11-15BDCBC
二、非选择题
16. (1)中国对英国的贸易由出超变为入超,主要原因是英国开始向我国走私鸦片。
(2)对身体、经济、军队的战斗力等方面。
(3)图一反映了《南京条约》签订以后,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明显增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南京条约》签订后,五口通商。图二反映了1843年以后,中国进口关税税率大大降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廉价工业品。
(5)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7. (1)新宗教:拜上帝会。态度:反对太平天国。他们认为太平天国运动胜利后,不会保证他们的在华利益。
(2)斗争对象:帝国主义侵略者。局限性:义和团愚昧迷信、盲目排外。
(3)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的联合镇压。
18. (1)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
(2)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反对,维新派力量薄弱,没有发动人民群众,支持变法的光绪帝没有实权。
(3)同:二者都学习西方。
异: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