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在巩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斗争中,以黄继光、邱少云为代表的中华儿女,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创造出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种精神包括( ) 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艰苦创业精神 ③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④国际主义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 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42%,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公有制 C.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 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 A.实行土地改革 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 如下图是一位同学的自学笔记,在“内容”处应填写的是(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时间:1954年9月 地点:北京 内容: A.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D.“一五”计划的完成 6.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次会议( ) 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D.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7. 火花是火柴盒上的图案,不同时代的火花留下了不同时代的痕迹。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图所示火花属于哪一时期的历史遗存( )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以下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③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 ④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20世纪70年代中国最早实行这一制度的地方是( ) A.华西村 B.小岗村 C.西柏坡 D.井冈山 10.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改革开放后,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 A.上海浦东开发区 B.海南岛经济特区 C.厦门经济特区 D.深圳经济特区 11. 下图是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的100元人民币的背面,在钱币的右上角印有汉语拼音、蒙古文字、藏族文字和维吾尔族文字等字样。这些设计理念体现了( ) ①我国是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②汉族与少数民族不可分离 ③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④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 .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构想 13. 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正式通航通邮,这是中华民族一大幸事。下列史实有利于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是( ) ①解放战争的胜利 ②“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③香港、澳门的回归 ④大陆综合实力的增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 2018年9月3日,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还审议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年)》文件草案,提交中非领导人在北京峰会上通过。“20世纪60年代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大批非洲国家独立,而且加入了联合国,他们和中国互相支持。”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状况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万隆会议中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 C.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15. “世界上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第75届联合国大会召开之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20年9月23日晚以视频方式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重申对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1971年,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这表明 (?? ? ) ①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②中国在解决国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③中国与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 ④中国与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②????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至1953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背景篇——土地制度 深恶痛绝】 材料一 如图所示。 (1)材料一与解放前的哪一经济制度有关?这一制度给新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为此,党和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 【政策篇——有法可依 目的明确】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法律文件? 【改革篇——土地易主 欢欣鼓舞】 材料三 (3)上面漫画与哪一事件有关?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设想一下,“农民”回家乡后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意义篇——农民翻身 巩固政权】 (4)结合土地改革的意义分析材料二中土地改革的目的实现了吗?土地改革的完成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请再举出两项巩固新生人民民主政权的措施。 17. 新时期,党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的。 ——《邓小平文选》 材料二 邓小平视察深圳后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材料三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将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面向东亚、南亚、西亚广阔市场,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 ——摘自《亚心网》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对外开放是党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决策? (2)材料二中邓小平说:“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请以深圳取得的成绩为例加以说明。 (3)新疆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一说经济特区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3日,杜鲁门指使国务院声称:我们不要那么匆匆忙忙承认这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1950年,美国宣布对中国实行全面禁运,严禁美国商界对华贸易。1951年,美国操纵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对中国实行“禁运”的提案。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这是被称为“改变世界历史”的一瞬间。周恩来对尼克松说:“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 材料三 对于“一带一路”倡议,不少美国战略界人士都表达了担心和疑虑。他们多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中国意欲借此将经济实力转化为地缘政治影响力,控制欧亚大陆,并在国际秩序方面“另起炉灶”。 (1)据材料一、二,分析美国对华政策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华政策发生转变的原因。 (2)据材料三,美国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持何种态度?如何认识美国的这种态度?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国家对外关系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BBAB 6-10ADCBD 11-15DDBCA 二、非选择题 16. (1)制度: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影响: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措施:土地改革。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事件:土地改革。 变化:分到土地、农具、房屋等,不必向地主交租等。 (4)实现了。措施: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 17. (1)顺应世界潮流,吸取中国历史上闭关自守的教训,也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3)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4)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8. (1)由敌对到中美关系正常化;原因: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怀疑态度;美国的这种态度是与事实不符的,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互利共赢的,不是用来进行政治渗透的。 (3)综合国力决定外交实力;国家利益是决定外交的根本因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