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城关中学七、八年级社会学业测试1203考生须知:1.考试内容主要为七、八年级社会内容,2.本科目为开卷考试。全卷分试卷Ⅰ、试卷Ⅱ,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3、答题时,把试卷Ⅰ的答案字母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试卷Ⅱ直接做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试 卷 Ⅰ(选择题 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1、读右边世界地图,位于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的大洲是A、欧洲 B、大洋洲C、非洲 D、南美洲2、某地的经纬度位置为经度0°,纬度30°N,则该点所处的半球位置是A、北半球,西半球 B、北半球,东半球C、南半球,西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3、下列图幅中,表示北京气温、降水年分配情况的是4、2010年10月18日是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纪念日。圆明园遗迹静静地向世人诉说着历史的耻辱,这一世界名园是遭受 ▲ 的野蛮劫掠焚毁而沦为废墟。A.日本军队 B.英法联军C.沙俄军队 D.八国联军2011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某校学生小明暑假准备去西藏旅行。据此回答5~7题。5、到时,小明可能会有的感受包括①出现头晕,恶心等高原反应 ②看到牧民们住在蒙古包里③感觉气候寒冷 ,昼夜温差大 ④领略雪山冰川的雪域风景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6、这次旅行,小明还打算寻找西藏开始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的历史依据。A.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域B.清朝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C.明朝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D. 公元前60周年,西汉在西藏设立西域都护府7、60年沧桑巨变,60年春华秋实,西藏走进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西藏自治区的繁荣、发展的政治原因是A.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B.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D.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8、“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指的是哪一次会议?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庐山会议9、新中国成立以后,真正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的一项政策是A.土地改革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0、在古代中国封建王朝的更替过程中,有分也有合,但“分久必合”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从分裂走向国家统一的主要历史事件有①秦灭六国,统一中国 ②东晋灭吴,结束分裂局面③隋灭陈,统一中国 ④元灭南宋,再度统一中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列历史事件中,有利于促进我国民族融合的是①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②北魏孝文帝改革③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④明朝派郑和下西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天安门”到“天安门”的历史。这两个“天安门”分别代表的是A.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B.新文化运动和北平和平解放C.五四运动和北平和平解放 D.五四运动和开国大典13、在中国古代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中,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主张是A.以“德”教化人民 B.“有教无类”C.以“礼”治理国家 D.“因材施教”14、“从今天以后要禁绝鲜卑语和北方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一律使用汉语。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或许难以骤然改变;三十以下,凡朝廷中一切人等,不得使用旧语。”(《中国通史》白寿彝)上述史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颁布推恩令 B.戊戌变法C.孝文帝改革 D.辛亥革命15、下表中气候类型与气候特点正确的是序号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①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②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天很冷,夏天较热,全年降水较少③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天炎热干燥,冬天温和多雨④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经常下雨,很潮湿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16、下列关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表述,正确的是①1月平均温度低于0℃ ②属于亚热带气候,比较湿润③河流冬季结冰,不利于航行 ④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17、统计图表能帮助我们分析历史。从下表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的结论有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情况比较表(据中新社2010年5月9日报道)参战国(个) 卷入人口(亿) 参战人员(亿) 伤亡人员(亿) 直接经济损失(亿美元)第一次大战 31 15 0.7 0.3 1805第二次大战 61 20 1.1 1.9 40000①战争是人类文明的浩劫 ②两次战争都引起了世界的剧烈震荡③两次战争都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④和平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农历已丑年正月,中国外交精彩纷呈,成果斐然。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对亚、非、欧、美四个大洲的15个国家进行了访问。回答18~19题18、中国古代加强与欧洲、亚洲、非洲交往的历史事件是①开通丝绸之路 ②郑和下西洋③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9、习近平应邀访问了墨西哥、牙买加等拉美七国,拉中合作呈现新契机。首次绕过拉丁美洲南端的航海家是 △ ,拉中合作是 △ 合作。下列搭配正确的选项是A、达迦马 南南合作 B、麦哲伦 南南合作C、哥伦布 南北合作 D、迪亚士 南北合作 20、下例哪些节日的产生与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有关①劳动节 ②青年节 ③建军节 ④国庆节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 ②③④城关中学七、八年社会学业测试1203姓名 班级 学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试 卷 Ⅱ(综合题 共60分)二、综合题(本题有5小题,共60分)21、(12分)漫漫丝绸路,悠悠驼铃声,引发人们多少遐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将丝绸之路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丝绸之路有望成为中国首个与他国联合申报遗产的项目。丝绸之路示意图问:⑴读材料一《丝绸之路示意图》可以知道:丝绸之路的出发地①叫 ,它位于今天的 省。丝绸之路穿过河西走廊,到达玉门关。玉门关位于出发地的 方向,你的依据是 定向法。(4分)⑵西汉政府是如何开通和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的。(4分)⑶根据所学知识,说说丝绸之路被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4分)22、(10分)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1)从上述两图中可以看出绍兴的地形和气候各有什么特点?(6分)(2)坐乌蓬船,品黄酒,戴乌毡,冬季晒鱼干、晾腊肉……这些绍兴人日常的生活景象,却成为游人眼中醉人的风情。请运用所学知识,说出上述风情的出现与绍兴自然环境间的联系,并任选一个风情简要说明。(4分)23、(14分)在追求中华民族“独立、民主、富强”的过程中,中华民族不断思考着:中国向何处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艰难的探索】鸦片战争以后,近代有识之士思考着:中国向何处去? 近代中国各阶级、阶层探索“中国出路”的主要史实比较阶级、阶层 中国向何处去? 探索活动地主阶级 ① 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 通过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③(1)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完成上述表格中①②③的内容。(4分)【执著的奋斗】中国究竟应向何处去?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共产党人也不断探索着:中国革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建设的出路在哪里?(2)说说中国共产党对上述两个问题分别作出了怎样的回答?(4分)【英雄的足迹】民族理想的实现,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辛付出。从六旬老将关天培以死报国到15 岁的刘胡兰热血谱写“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从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到“雷锋传人”郭明义;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到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正是这一串串普通而闪光的名字撑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号”巨轮应驶向何方?作为肩负历史责任的你,应该怎样以这些英雄事迹为动力,自觉承担起这一历史责任?(6分)24.(12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新疆是祖国大家庭中的重要。据此回答问题。(1)新疆位于我国第几阶梯(2分)(2)运用所学知识举二例新疆各族人民是怎样利用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创造出具有区域特色的生产方式。(4分)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干部已超过33万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52%,是解放初少数民族干部的110倍。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在自治区内各族人民的同心协力下,2008年新疆生产总值达4203亿元,比1952年增长了86.4倍,年均递增8.3%。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从1952年的122元上升到2007年的4890元。(3)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党和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6分)25、(12分) 民以食为天,中国古代历朝重视农业生产。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实践中明确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民智慧 在我国农耕文明史上,集中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生产工具的重要发明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古代生产力的发展。(1)请列举两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农业生产工具。(4分)帝王之道 “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2)请说出唐太宗的这一治国思想在农业政策上的具体体现及其影响。(4分)探索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在曲折中不断发展。(3)从曲线图中可见,从A→B阶段,中国农业经历了一个较快增长的阶段,分析这一阶段农业发展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4分)中国农业发展情况曲线图1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C B C B C 6-10 A B A D C11-15 A D B C C 16-20 C C A B D二、非选择题21、⑴长安,陕西省;西北方;一般定向法。(4分)⑵条件:写出张骞出使西域(2分)和西域都护府设立的意义(2分)⑶因为古代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4分)22、 (1分)(1)绍兴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雨热同季。(3分)地形特点是地形类型多样,山地多平原少,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境内湖泊众多。(3分)(2)选乌蓬船(1分)理由:绍兴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2分)因此绍兴河网密布,人们临河建屋,乌蓬船轻便灵活,是当时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1分)乌毡帽:(1分)理由:绍兴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2分)夏季绍兴比较炎热,多雨,由于乌毡帽是用羊毛做的,比较厚实,可以起到雨伞的作用,而双手照样可以干活。同时乌毡帽又可以充当遮阳帽,冬季的绍兴比较寒冷,乌毡可以取暖,久而久之,绍兴的农民养成了戴乌毡帽的习惯。(1分)23、(1)①通过学习西方的科技、军事,寻找“自强”、“求富”的强国之路。(2分)②戊戌变法。(1分)③辛亥革命(1分)(2)①中国革命的出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革命道路。(2分)②中国建设的出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分,若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也给分。)(3)①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分)②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在努力学习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4分)24.(1)第二阶梯(2分)(2)哈萨克牧民,充分利用天山地区的草场资源安排牧业生产,形成了“四季放牧”的生产特色。(2分)新疆人民利用坎儿井,引地下水灌溉,发展绿洲农业,葡萄与哈密瓜是最为著名。(2分)(3)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干部是解放初少数民族干部的110倍,说明人民当家作主,享受民主权利,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2分)在全国人民的支持和自治区内各族人民的同心协力下,促进新建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说明各族人民团结、互助、和谐,体现了民族团结的原则。(2分)新疆经济迅速发展,人均消费水平显著提高,走向共同富裕,体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2分)25、(1)春秋时期铁农具;唐朝曲辕犁、筒车;宋朝秧马。(答出两种即可)(4分) (2)轻徭薄赋,不误农时。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安定。(4分) (3)①1952年,进行土地改革,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中国农民首次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促进了农业发展。②1953年到1956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成立农业合作社,确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促进农业发展(4分)项目称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