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资源简介

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仅供参考
广南县-----黄立通
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1、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有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这些因素有些是相互关联的。
2、
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物体的体积或是重量减少了,它的沉浮情况都不改变。
3、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物体的体积或是重量增加了,它的沉浮情况都不改变。
4、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5、悬浮是指物体在液体中既不沉底,又不露出液面,即悬浮物体的体积全部在液体里。
悬浮的物体,可在液体中的任何位置停留,例如,鱼和潜水艇都可以悬浮于水中。
6、同种材料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它的沉浮状况(
不改变
)。
7、把物体(
轻轻
)地从水面放入水里,而不是把物体(
扔在水里
),也不是(
放在水面上
)。
8、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
物体沉浮
)有一定标准。
判断题
1.物体的一些变量决定了物体的沉浮。(


2.改变了物体的重量和体积,物体的沉浮状况都会发生改变。

×

3.土豆在水中是沉的,把土豆切成一半是沉的,切成小小的一块之后就是浮的。

×

(一)填空题
1.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物体沉浮的因素。
2.空的小瓶子是(浮的),往瓶子里加水的过程逐步改变了瓶子的(重量),最终改变了小瓶子的沉浮。
3.(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量进行沉浮的。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体积相同时,轻的物体容易上浮,重的物体容易下沉。
5.物体的体积不变,重量增加,物体的沉浮情况会改变。
6.潜水艇是一种军用舰艇,它可以潜入水下航行,进行侦察和袭击。潜艇有多个蓄水仓。当潜艇要下潜时,就往蓄水舱中注水,使潜艇重量增加。当重量超过它的排水量时,潜艇就下潜。
所以潜水艇的原理是靠改变潜艇自身的重量来实现的。
7.公元前245年,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原理。浮力的定义式为F浮=G排,即水对物体的浮力等于物体所排出水的重量。
(二)判断题
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体积和重量无关。
(×)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是没有规律的。(×)
3.一张纸刚放在水面上的时候是浮着的,后来慢慢地沉到水底了。
(√)
1、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中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大,即浸入水中的体积大。
2、为什么钢铁制造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
答:因为把钢铁制造成船的形状,大大增加了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所以轮船会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
(一)填空题
1.(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中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大,即浸入水中的体积大。
2.橡皮泥的形状改变之后,(重量
)不变,(体积)也没有变,它的沉浮状况不会(发生改变)。
(二)选择题
1.下列哪种形状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大(D)
A.实心的
B.球体
C.正方体
D.船形的
2.实心的橡皮泥(
),船形橡皮泥(
C

A.沉在水底
沉在水底
B.浮在水面上
浮在水面上
C.沉在水底
浮在水面上
D.浮在水面上
沉在水底
(一)填空题
1.(航空母舰)简称“航母”、“空母”,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
2.(船)是水路运输主要工具。
3.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装载量)就越大。
(二)判断题
1.船的起源国是中国。
(×)
2.在造船的过程中,要考虑怎样保持船身的稳定和平稳、怎样装载更多的货物。
(√)
3.在检验小船的装载量时,放入垫圈的时候可以随便摆放,不用考虑其他因素。
(×)
4、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5、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一)填空题
1.像泡沫塑料块这样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2.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3.上浮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拉力)。
(二)选择题
1.所有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2.我们可以感受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
3.可以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
4.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没有关系。(×)
5、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
答:因为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的浮力远远大于它本身的重量,因此一松手,它就浮起来了。
6、下沉的物体也受到了水的浮力,浮力大小的计算方法是:浮力=重力-弹簧秤拉力。
(一)选择题
1.下沉的物体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是(A)
A.重力>浮力
B.重力<浮力
C.重力=浮力
2.大小不同的物体完全浸入水中,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水的(B)有关。
A.重量
B.体积
C.排水量
(二)判断题
1.下沉的物体不会受到浮力的作用。
(×)
2.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作用,可以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
3.下沉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
(×)
4.回形针在水中的情况是浮力小于重力。
(√)
5、同一个马铃薯,在液体的量是相同的情况下,影响沉浮的因素只能是液体的性质了。
6、并不是水中溶解了食盐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浓度不够、液体的密度不够大,马铃薯是不会浮起来的。当食盐溶液的密度大于马铃薯的密度时,马铃薯才能浮起来。
(一)判断题
1.在液体中溶解足够多的物质,马铃薯才能够浮起来。(√)
2.不同浓度的液体,对马铃薯的沉浮有影响。(√)
3.马铃薯在清水中是沉的,在浓盐水中是浮的。(√)
(二)填空题
1.通过(加热滴液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2.液体中溶解的物质是不同于(清水)的液体。
3.马铃薯沉浮改变的原因是(液体性质发生了变化)。
4、液体比重越大,越能让物体浮起来,比重小的在比重大的液体里,物体上浮;比重大的在比重小的液体里,物体下沉。这就是马铃薯沉浮的秘密。
(一)填空题
1.(比重计)是测量比较液体的密度的仪器。
2.软木塞浮在油上,塑料块浮在水上,葡萄浮在糖浆上,(软木塞)最轻,(糖浆)最重。
3.液体(比重)越大,越能让物体浮起来。
4.马铃薯在不同液体里,受到的(浮力)不同。
(二)判断题
1.马铃薯在浓盐水、清水、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小都是一样的。
(╳)
2.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说明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
3.根据比重计在液体中沉浮的状况,测出液体的密度,判断液体的质量。
(√)
第二单元
填空题
1、运动加快了能量转换——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加快分解代谢,转换成了热能。食物里有很多的热量,身体吸收后会产生能量,就会发热。
2、阳光、火、暖气为我们带来了热量。
3、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衣服只是起到了保温的作用,阻止了热量的散发和冷空气的进入。
4、国际单位制中热量单位与能量单位相同,都是焦耳(J)。惯用的非法定的热量单位还有卡、千卡等。
5.热量单位与能量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6.热学起源于(人类对冷热现象的探索)。
7.加穿衣服会使人体热起来,不是因为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它起到的作用是(保温)。
(二)判断题
1.阳光、火、暖气都会给人类带来热量。
(√)
2.人类生活在季节交替、气候变化的自然界中,冷热现象是最早被观察和认识的自然现象之一。(√)
3.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是衣服能生热。(╳)
填空题
1、冷水袋放入热水里,先是沉在水底,后来浮在水面上。因为水发生了热传递,冷水袋中的冷水会慢慢变热,体积变大,排开的水量变大,它所受到的浮力就会增大,所以慢慢的冷水袋会上浮到水面上。
2、把这一小袋加热了的水放在冷水里,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答:根据学到的沉浮原理,相同重量的物体,体积大的容易浮,体积小的容易沉。热水袋的体积大,所以热水袋放到冷水里会上浮。
3、在重量不变的情况下,水的体积的变化引起了水袋的沉浮,而体积的变化是由水的温度变化决定的。
小结:
水在变热过程中,水的重量没有发生变化,水的体积发生了变化。
(一)填空题
1.水在变热过程中(体积)发生了变化,(重量)没有发生变化。
2.冷水袋中的冷水会慢慢变热,(体积)变大,(排开的水量)变大,它所受到的浮力就会增大。
3.把冷水袋放到热水里,密封水袋会慢慢地从(热水底部浮到水面)。
(二)判断题
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受物体的重量和体积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
(√)
2.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
3.把一小袋加热了的水,放在冷水里,它会下沉。(×)
4.水的体积的变化是由水的温度决定的。
(√)
1、水在进行三态转化的时候,体积会发生变化吗?
答:水在受热时膨胀,体积增大;受冷时体积收缩,体积缩小。
2、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3、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4、为什么醋瓶或饮料瓶里面的醋或饮料都不会装满?
答:因为其他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瓶子里面的液体都不会装满。
5、许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
(一)判断题
1.所有的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受热上升,遇冷下降。
(√)
3.用科学知识能够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
4.可以根据水的体积变化,推测水的冷热变化。(√)
(二)选择题
1.水受热时体积(A),受冷时体积(
A

A.膨胀
缩小
B.膨胀
膨胀
C.缩小
膨胀
D.缩小
缩小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体积增加一点,水在试管里就会上升
B.在做装置的时候要检查不能漏水
C.可以从水的冷热变化推测水的体积变化
D.液体的种类很多,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填空题
1、当空气受热时,气球会膨胀,说明空气体积增大了;当空气受冷时,气球会缩小,说明空气体积减小了。
2、怎样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答: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3、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4、空气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气体受热,微粒运动加快,微粒间距离增大,气体体积膨胀;气体受冷,微粒运动减慢,微粒间距离缩小,气体体积收缩。
(一)判断题
1.空气不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2.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我们没有办法通过实验来验证空气是否会热胀冷缩。(╳)
3.热膨胀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运动有关。
(√)
4.空气受冷时收缩,受热时膨胀。
(√)
5.温度变了,物体的体积也会变。
(√)
(二)连线题
微粒的运动减慢
物体吸热升温
微粒距离增大
物体体积膨胀
物体受冷
微粒间距离缩小
物体体积收缩
微粒的运动加快
金属热胀冷缩
1、钢条受热后伸长,绳长的钢条会推动铁钉的移动。说明金属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热胀冷缩的用途
1.温度计利用水银、酒精冷缩热胀特性。
2.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浸一浸,蛋就很容易剥开,这是因为蛋壳和蛋白的收缩程度不一样的结果。
3.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因此,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
4.踩扁的乒乓拿热水烫烫就鼓起来了。
6、一般来说,气体热胀冷缩最显著,液体其次,固体最不显著。因为气体分子之间的引力比液体和固体分子之间的引力小,受温度的影响就更容易一些。
(一)填空题
1.将一个立方体为10立方厘米的锑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其体积(小于)10立方厘米。
2.将一根10厘米的铜丝放入冰柜中一个小时,取出后再测量,则其长度(小于)10厘米。
3.加热的铜球放入冷水中冷却后的情况,此时铜球体积变(小),(能)通过铜环。
(二)选择题
1.在金属的大家族里,有两种金属是热缩冷胀的,它们是(C)
A.银和水银
B.铁和铝
C.锑和铋
2.有经验的电工拉电线时,应该是(A)
A.冬天的时候拉送一些,夏天的时候拉紧一些
B.冬天的时候拉紧一些,夏天的时候拉松一些
C.夏天和冬天拉得一样紧
(三)判断题
1.所有的金属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ⅹ)
2.医疗上用汞做水银温度计,是利用水银具有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
3.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4.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
(√)
5.金属铋加热后体积变大,遇冷体积变小。
(X)
热是怎样传递的
1、热是从较烫的开水中沿着金属条向上逐渐传到露出水面的较冷蛮高的那一端,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总结:
1、无论是在一端加热,还是在中间加热,热在金属丝上的传递都是有规律的:都是从较热的部位向较冷的部位传递。
2、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我们称它为热传导。
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热传递方式之一。
4、热对流是指依靠液体或者气体本身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5、热辐射是指物体以电磁波形式向外发射能量的过程,热传递的方式之一。
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
2.在热水里加冷水,变成温水;
3.空调制冷;
4.冬天用的电炉。
(一)填空题
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
2.热传递是一个从(热源中心)向四周各个方向逐渐扩散的过程。
3.(热传导)是固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
(二)判断题
1.可以通过观察蜡的熔化情况,推测热在金属片上的传递方向和过程

(√)
2.热是可以传递的。
(√)
3.各种物体的导热性能都不一样。
(√)
4.温度较高的物体放出能量,温度较低的物体吸收能量。
(√)
传热比赛
1、像钢勺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质是热的良导体;像木头、塑料这样导热性能不好的是热的不良导体。
结论:
1、
同样都是金属,由于它们构成的材料不一样,导热性能也是不同的。
2、辐射是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之一。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能产生热辐射,温度越高,辐射出的能量就越大。
(一)判断题
1.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
2.不同材料的物体导热性能不一样。
(√)
3.不锈钢适宜用来制作锅铲的手柄。
(╳)
4.把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
5.用的隔热垫一般都是用塑料或木头做的。
(√)
(二)连线题

热的良导体
木头


热的不良导体
塑料
陶瓷
大理石
1、保温杯只能起到阻隔热量传递的作用。
2、热传递中的“热”是指热量,热现象中的“热”是指温度,热膨胀中的“热”是指温度,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内能(热能)。
3、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所以水降温得快;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水温降得慢。
(一)判断题
1.热的良导体可以阻止热量的散失。(X)
2.铁杯子比塑料杯子保温效果好。
(X)
3.为了增强热传递,电饭锅全部都是利用容易传热的材料制成的。
(X)
4.传热性能差的材料,保温性能一定好。(√)
(二)连线题
散热快
热的不良导体
散热慢
热的良导体
吸热快
吸热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