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人们称作“草根皇帝”的是下列哪一位皇帝(  )
2.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皇帝昏庸无能 B.政治腐败
C.天灾人祸 D.满清强大
3. 有人分析明朝灭亡的三大原因有“天灾、人祸、外扰”。下面对明朝灭亡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陕西北部连年大旱,饥民遍野
B.明朝末年,爆发了农民起义
C.清政权趁机占领北京,明朝灭亡
D.明朝政权的腐败
4.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这首豪迈雄壮的《凯歌》的作者应是(  )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康熙帝
5. 下列关于清朝疆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
B.东临太平洋
C.北接西伯利亚,以黑龙江为界
D.南至南海诸岛
6.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时期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设置了(  )
A.军机处 B.澎湖巡检司
C.伊犁将军 D.驻藏大臣
7. 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城市,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 )
A.经济重心南移 B.民族交往频繁
C.商品经济活跃 D.皇权高度集中
8. 明清时期,实力最强、人数最多的两大地域性商人集团是(   )
A.晋商与徽商  B.徽商与浙商
C.苏商与鲁商 D.鲁商与晋商
9. 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许多问题,包括(  )
①人口密度过大 ②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③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 ④水土流失严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 科举制在我国延续了1 300多年,考核的科目和内容几经变革。考试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始于(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11. 这部作品初名《石头记》。其作者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进行小说的创作和修改,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下侧为该作者画像,他是( )
A.关汉卿 B.曹雪芹
C.高鹗 D.罗贯中
12. 京剧的前身徽剧,原以二黄调为主,兼唱昆腔、四平调等,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80岁寿辰,徽班进京演出,后留在北京民间,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发展为今天的“国剧”。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贴近生活,联系百姓
B.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C.文武兼修,角色齐全
D.政策鼓励,题材广泛
13.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
A.设置特务机构 B.设立军机处
C.实行八股取士 D.制造文字狱
14. 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由皇帝控制。该机构是(  )
A.锦衣卫 B.军机处
C.中书省 D.六部
15. 《中国历史十五讲》指出,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
A.闭关锁国 B.休养生息
C.轻徭薄赋 D.重文轻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现选取部分史实,对此作一简要梳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是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写的诗,结果他被斩首……大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材料一中人物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曾经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主张,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请问他是谁?
(2)材料二中的秦始皇在位时曾对儒家学说采取了什么措施?汉武帝在位时采纳了儒生董仲舒的什么建议?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明太祖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采取了什么举措。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回答这是清朝统治者采取的什么措施。
(5)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主要侧重于哪一方面。有什么共同目的?
(6)综合以上材料,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1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析历史事实】
材料一
(1)观察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中情景出现的原因。
(2)依据所学知识,谈谈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评盛世危机】
材料二 它是在一个相对封闭体系中发展而来的盛世。纵向比较,康乾盛世创造了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空前高峰……建立起一个版图空前广大而且稳定的大一统帝国……;但不幸的是,从横向比较,它却与当时世界最先进文明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康乾盛世是中国传统帝制的最后一抹斜阳,最后一首挽歌,虽然辉煌,只是已经走到了尽头。
——侯杨方《盛世启示录》
(3)一种观点认为,“康乾盛世”是“古代盛世的顶峰”;另一种观点认为“康乾盛世”是“落日的余晖”。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至少三点)。
1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清朝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认为国内“物产丰盈”,不需要外洋货物,面对西方殖民者日益猖獗的侵扰活动,从国家安全出发,关闭国门。
请回答:
(l)材料一中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请简要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
(2)材料二中反映的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某班4个学习小组对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第1小组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自卫作用;第2小组认为限制了正当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第3小组认为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请你参加第4小组的讨论,总结出该政策对中国社会有什么严重危害?
(3)结合明清不同的对外政策,联系今天对外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请谈谈你的感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BCCC 6-10CCADC 11-15BBDBA
二、非选择题
16. (1)韩非。
(2)“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八股取士。
(4)文字狱。
(5)思想。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统治。
(6)统治者为维护自身统治不择手段,加强思想控制;必须解放思想,禁锢思想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等。(只要围绕“思想”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17. (1)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农业得到恢复并有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农业:耕地面积增加,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较大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手工业:清朝前期,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商业:商业发达,商品贸易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等组成的商业网。在商业活动中,形成商帮。
(3)同意第一种观点。理由:“康乾盛世”是中国政治、经济的高峰;国力空前强盛;奠定了中国版图;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
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康乾盛世”时皇权高度膨胀;加强思想控制,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与先进文明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等。(言之有理即可)
18. (1)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评价: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2)危害: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3)感想:闭关锁国导致了国家落后,对外开放促进了社会进步。(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