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中国有句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是说人的心胸要宽广。那么,你知道我国古代废除实行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是在什么时候吗(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汉朝 2. 李自成的“均田免赋”口号是针对明末的以下哪些情况提出的( ) ①土地高度集中 ②兵役、徭役繁重 ③赋税沉重 ④物价昂贵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3. 下列事件与皇太极直接有关的有( ) ①宣布脱离明朝独立,建立后金 ②依照明制实施改革 ③在盛京称帝 ④改金为清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 童谣见证历史。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此童谣赞颂的是( )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台湾 5. 识图析图是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图是清朝1820年疆域图,图中字母④所示区域是( ) A.海南岛 B.南海诸岛 C.台湾岛 D.库页岛 6. “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的条约是( )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它常盛常新。在印度尼西亚某市有这样一副对联:“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此联称赞的是( ) A.张骞通西域 B.郑和下西洋 C.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8. 清朝前期,发展兴盛的手工业部门包括( ) ①丝织 ②棉织 ③印染 ④制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9. 山西人擅长经商。有人说,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本。对此叙述理解正确的是( ) A.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 B.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 C.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 D.“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 10. 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范围是“四书”“五经”,从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出题,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以“八股”为应试文章的程式。此举( ) A.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 B.有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D.严重禁锢知识分子的创新思维 11. 《西游记》和《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巍然屹立的丰碑,它们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它们成书于( ) A.明清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秦汉时期 12. 人们评论昆曲时说“乾隆嘉庆以前有戏有曲,嘉庆道光之际有曲无戏,咸丰同治以后无戏无曲”,昆曲逐渐走向衰落。由此可知,昆曲衰落的主要因素是 ( ) A.昆曲自身缺乏创新 B.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C.儒家思想文化的衰落 D.西方文化艺术的传入 13. 历史影视剧深受国人的喜爱,请你看下面的海报,判断该剧反映了________的历史(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14. 观察右图,此图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 A.大兴文字狱 B.焚书坑儒 C.提倡言论自由 D.独尊儒术 15. 清朝中期以后,社会矛盾尖锐、危机重重,其内部表现不包括( ) A.土地兼并严重 B.贫富分化严重 C.西方列强觊觎 D.民众生活困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成化年间,科举考试之法又大大变更,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称为“八股”……以后便承袭下来,格式愈益严格,文章越发空虚……应试者必须……代圣贤立言,依格式填写…… 材料二 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材料三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1)材料一中的“科举考试”最早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一反映了明代科举考试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当时参加科举考试必须从小学习和苦练什么? (3)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17. 为纪念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某校准备举办一次郑和下西洋纪念展,请你与同学们一起参加进来。 步骤一 搜集材料 (1)你将通过哪些途径去搜集有关资料?(4分) 步骤二 图片展览 (2)上述三人对外交往的目的地或活动范围分别是哪里?他们的活动有何共性?(8分) 步骤三 活动总结 (3)在展览的结束语中,需要对郑和下西洋做个简要的评价,请你来完成。(3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乾隆帝致英国乔治三世的信函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二 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人民擅自出海贸易。统一台湾后,开放了四个港口对外通商……后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广州一地对外通商,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思想?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前期实行了什么政策? (3)说说清朝实行这一政策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DBCA 6-10ABACD 11-15AADAC 二、非选择题 16. (1)隋朝;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 (2)实行八股取士;学习“四书”“五经”,苦练八股文。 (3)八股文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意思接近即可) 17. (1)阅读教材以及报纸、杂志等课外资料;上网查阅;到实地进行考察;参观历史博物馆等。 (2)鉴真:日本;玄奘:印度;郑和:亚非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共性:都是与外国和平交往。 (3)①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②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③但是,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及用中国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不计经济效益,且耗资巨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给明朝带来了不良影响。 18. (1)自恃中国地大物博,藐视西方各国,夜郎自大。 (2)闭关锁国政策。 (3)正面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负面影响: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