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基础训练(五)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复习基础训练(五)

资源简介

中考复习基础训练(五)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测试卷II(考点19—21)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2分)
1.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处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期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 ( )
A.实行闭关锁国 B.禁止对外贸易 C.加强思想控制 D.鼓励商业发展
2.右图是镌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幅著名浮雕,它再现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举,应是 ( )
A.1839年虎门销烟 B.1911年武昌起义C.1919年五四运动 D.1949年渡江战役
3.《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其中“全仗”是指 (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
A.香港岛 B.广州 C.台湾 D.辽东半岛
5.右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南京条约”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条约的 ( )
A.签订时间 B.签订地点 C.内容 D.危害
6.在近代中国,使宁波列为五处通商口岸之一,被迫对外开放的是( )
A.《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7.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这里的“两度劫”发生在 (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中日甲午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8.100多年前,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一诗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往事”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
A.鸦片战争 B.日军全面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关于甲年中日战争,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
A.海军将领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为国捐躯,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B.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C.《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导致今天海峡两岸分离
10.《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各项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允许洋人在中国开设工厂 C.赔偿白银乙5亿两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对列强的活动
11.一位老爷爷出生在19世纪初,见证了堂堂大清帝国像列强眼中的“一只羔羊”一样被任意宰割,他有四个儿子也饱经沧桑。下面是他四个儿子的经历,与史实不符的是 ( )
A.老大1850年在海关工作,在关税方面却要与英国协定 B.老二是圆明园的管理人员,目睹“万园之园”被烧毁C.老三1896年在杭州一家日本人开设的工厂做工D.老四居住在北京,1898年因居住地被划为使馆区而被迫搬家
12.下列历史事件中,与列强侵入北京城有关的是 ( )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 ②甲午中日战争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日本侵华战争
A.①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下列组合中,因果关系错误的一组是 ( )
A.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日本割占台湾 C.甲午中日战争——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14.“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李鸿章的上述话语体现出他的主张是 ( )
A.固守传统之道,以静制动 B.学习西方技术,以图自强
C.改革政治体制,确立民权 D.运筹外交谋略,以夷制夷
15.19世纪60至90年代开展的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采用机器生产的史实,符合的主题是 ( )
A.侵略与反抗 B.近代化的探索和起步C.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D.西方民主制度的探索
16.人们历来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褒贬不一。如果用历史的眼光、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下列对洋务运动评价正确的是 ( )
①洋务运动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②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一次自救运动,所以它是毫无进步意义的③洋务运动实现了国家的自强求富,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④洋务运动虽然破产,但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右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公车上书”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上书的 ( )
A.背景、参加者B.时间、地点C.对象、内容 D.领导者、意义
18.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中国近代与第二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9.某班的同学要举行“戊戌变法主题辩论会”,下列不能作为辩论会论据的是( )
A.戊戌变法是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加剧的背景下发生的 B.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C.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D.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0.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被誉为20世纪中国第一位伟人。其主要功绩有 ( )
①建立中国同盟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 ③亲自发动武昌起义,推翻清王朝④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⑤推翻封建制度,建立中华民国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 D.①②④
21.小明和小红两位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经过讨论,他们得出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 )
①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②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③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④都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④
22.中国近代史上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南京。因此,有人称南京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代史。以下关于南京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所在地 ②辛亥革命首先起义的城市
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地 ④首先被辟为通商口岸的城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3.在一部反映清末民初百姓生活经历的小说中,主人公生于1866年,五十岁去世,他的经历中不可能有的是 ( )
A.在京师大学堂学习 B.目睹了五四运动的爆发C.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D.参加了辛亥革命
24.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提倡民主和科学 B.开始于1915年
C.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25.右图是20世纪初学生运动的一幅标语,下列对这次“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运动爆发的导火线②它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③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反帝爱国运动 ④它在北洋政府镇压下失败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26.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孙中山——辛亥革命
C.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D.李鸿章——戊戌变法
二、非选择题(第27题10分,第28、29题各13分,第30题12分,共48分)
27.(10分)材料一:1900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法国巴黎的世界博览会上有一次集体亮相,他们充分展示着各自的工业实力和创造发明,爱迪生发明的电灯将博览会的展馆照得通明透亮……
材料二:1900年,还是这些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侵入了古老中国的首都——北京。
材料三:2010年,这些大国们,再次在东方集体亮相,展示他们的最新科技成果。
阅读上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的“集体亮相”展示了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它将人类带人了什么时代 (2分)
(2)材料二中“不光彩的集体亮相”指的是哪一次侵华战争 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2分)
(3)材料三中的“集体亮相”是指什么事件 他们展示的是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最新成果 (2分)
(4)从“大国们的集体亮相”中,你获得了什么感悟 (4分)
28.(13分)材料一:【图说历史】
材料二:【辩论明义】
(1)材料一的图片反映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是 。图1是这一事件的主角,他是 。图3武昌起义是这一事件的起点,发生在 年。(3分)
(2)图2可概括为 ,它是这一事件的 。(2分)
(3)图1人物被称为近代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请你介绍他的主要事迹。(3分)
(4)材料二中两位同学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正确吗 请根据所学知识,说说你对辛亥革命的评价。(5分)
29.(13分)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进行一系列探索,开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下列图片分别反映了相应的四个重大历史事件,结合这些事件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上述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4分)
(2)图2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图3事件相比较,有何相同和不同点 (3分)
(3)图4的杂志是由谁创办的 倡导什么思想 (2分)
(4)从上述四个事件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上呈现出什么趋势 (3分)
(5)请为上述图片拟一个恰当的主题。(1分)
30.(12分)历史小板报是我们走进历史、探究新知的一种好形式。请认真阅读,
完成相关问题。
中考复习基础训练(五)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A A A C C C C D D D D B B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B A B C D D A B C D D
二、非选择题(第27题10分,第28、29题各13分,第30题12分,共48分)
27.(1)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2分)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牛封建社会。(2分)
(3)上海世界博览会。第三次科技革命。(2分)
(4)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决定性作用。②落后就要挨打。③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弱国侵略掠夺基础之上的。④经济全球化等。(两点即可,4分)
28.(1)辛亥革命 孙中山 1911(3分)
(2)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指导思想。(2分)
(3)组织成立中国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建黄埔军校等。(三点即可,3分)
(4)两位同学的观点都是不全面的。(1分)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这是成功的一面。但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改变,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困苦,革命没有成功(或是失败的一面)。(必须两面说明,言之有理即可,4分)
29.(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维新变法、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4分)
(2)相同:都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1分)不同:图二戊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以维护清朝统治。图三辛亥革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言之有理即可,2分)
(3)陈独秀。民主科学。(2分)
(4)趋势: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逐渐向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思想文化转变(意思相近即可,3分)
(5)中国近代化的探索。(1分)
30.(1)南京 浦东开放(开发)(2分)
(2)洋务(1分)
(3)民主 科学(2分)
(4)①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开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②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上海工人率先罢工,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政治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③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到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召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两点即可,6分)
(5)例:上海,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发展的缩影;上海,见证了中国从屈辱衰落走向富强的历程等。(意思相近皆可,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