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教师
日期

学目

理解矛盾的概念,把握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理解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懂得要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学会运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矛盾分析法,增强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把握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学会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矛盾的基本属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难点: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方法
议题教学法、正面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备注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古诗鉴赏——王籍的《入若耶溪》和王安石的《钟山绝句》请学生对两首古诗进行赏析,谈谈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学生交流分享,初步形成对“对立统一”的感性认识)二、教学过程议题一:如何理解矛盾的含义与基本属性?情景一:南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中有一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被列为绝唱。北宋王安石也很喜欢这句诗,在他的《钟山绝句》中把其改为“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议学任务一(矛盾的含义):1.
从哲学上看,“鸟鸣”与“山幽”是什么关系?2.
为什么王籍认为“鸟鸣山更幽”而王安石则认为“一鸟不鸣山更幽”?(学生思考,同桌交流,教师归纳:矛盾的含义)情境二: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随。”“天下之至柔
驰骋天下之至坚。”“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
“知其荣,守其辱。”“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孙武说:“乱生于治,怯生于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议学任务二(矛盾的基本属性):分析以上名句,谈谈你对矛盾双方的理解?善恶、有无、难易、长短等为什么可以相互依存?荣辱、弱强、祸福、治乱等为什么可以相互转化?(学生思考,同桌交流,教师归纳:矛盾的基本属性)情景三:史伯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不同的事物结合才能生成万物,否则就不能存在和发展。)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谐相处却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却不和谐相处。)议学任务三(矛盾基本属性的辩证关系):以上说法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2.
生活中与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是为什么?(学生思考,同桌交流,教师归纳:矛盾基本属性的辩证关系)议题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是什么?情景一:庄稼吸收水分和蒸发水分,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贯穿庄稼生长过程的始终。工厂的生产和消费,也是一对矛盾。生产直接就是消费,消费直接就是生产。只要工厂存在一天,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运动就不会停止。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矛盾,就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议学任务一(矛盾的普遍性)以上事例说明矛盾具有什么特点?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每一事物中都存在着矛盾。(学生思考,同桌交流,教师归纳:矛盾的普遍性)情景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说的是家家都有矛盾,但每一家的矛盾各不相同,同一家庭在不同的时期也会面对不同的矛盾。就一个家庭来说,有父母的矛盾,有子女的矛盾,有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矛盾等。在家庭的诸多矛盾中,每一种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各不相同,在同一个矛盾中矛盾双方的地位和作用也会有很大的差别。这就需要我们在面对和处理家庭矛盾时,注意区分各种不同的矛盾和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议学任务二(矛盾的特殊性)1、家家都有矛盾,但每一家的矛盾相同吗?2、同一个家庭在不同的时期面对的矛盾相同吗?3、同一个家庭存在的矛盾地位和作用相同吗?(学生思考、分享,教师归纳:矛盾的特殊性)情景三:议学任务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火灾应该采取怎样的灭火方式?不同的火灾要采取不同的灭火方式说明什么哲理?(学生思考、分享,教师归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含义、意义)情境四: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国王不信,派卫士和宫女到御花园中去找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结果总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不同的地方。莱布尼茨又说: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国王又派卫士和宫女去找,结果找来的树叶总是具有共同性。议学任务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尝试从不同的树叶中概括出他们的共同特点树叶的共性需要通过什么表现出来?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悟出什么道理?(小组合作交流、分享,教师归纳: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议题三:如何理解矛盾的不平衡性?情景一: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毛泽东全面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后认为,虽然攻打锦州比攻打长春、沈阳要困难得多,但先攻占锦州是夺取战役胜利的关键。因为锦州是东北通向关内的咽喉,是东北敌人撤回关内的唯一陆路通道,这里的敌人消灭了,就可以把东北的大门堵死,关起门来歼灭东北的国民党军队。辽沈战役的胜利证明,这一战役决策是完全正确的。议学任务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在辽沈战役中存在哪些矛盾?为什么把首攻地点选在锦州?
3.
辽沈战役的胜利在哲学上说明什么问题?(同桌合作、交流,教师归纳: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情景二:蔷薇花总是有刺;我相信,天上可爱的天使,她们也决不会没有瑕疵。
光芒万丈的太阳也会有黑点看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议学任务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1.以上诗句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矛盾两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一样吗?3.当我们说这个人是个好人时,是否意味着他没有缺点呢?我们该怎样评价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归纳: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一看数量关系,是“多个中的一个”(主次矛盾),还是“二者之一”(矛盾的主次方面)。二看问题角度,是
“办事情”(主次矛盾)还是
“看问题”(矛盾的主次方面)。三看关键词:“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突出任务”、“核心问题”、“放在首要地位”等说法都可以判断为抓主要矛盾;“抓主流”、“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占主体”等词语都可作为矛盾主要方面的识别依据。看作用: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常用在“办事情”,解决问题,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怎么找出问题关键,如攻打锦州,处理中美关系,经济为中心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常用在“看问题”
上,用于评价利弊,优劣,功过等。如什么是社会主义,人的本质,网络的利弊,一国两制情境三:我们每天都会有很多事情要做,是全面铺开,眉毛胡子一把抓,还是有重点地把主要精力和时间集中地放在一起?议学任务三:(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举例说明你是如何安排自己地学习和生活的。(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结合图示总结: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总结:矛盾的观点及矛盾分析法归纳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防止片面性。2.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要求我们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5.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6.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7.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
五、教后札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