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下列文物中,能够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
A.汉谟拉比法典
B.金字塔
C.雅典卫城
D.高架引水渠
2.孔子生活的时代,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是
(
 )
A.封邦建国、制礼作乐
B.社会变革、百家争鸣
C.帝国分裂、民族交融
D.帝国鼎盛、开放包容
仔细阅读右图,据此回答3-4题。
3.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人物原型源于名著《西游记》。佛祖所在的西方极乐世界是指右图中的
( 
)
A.A
B.B
C.C
D.D
4.北纬30°线贯穿四大文明古国,是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在这条纬线附近有著名的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中国三星堆等。此现象产生的最合理的原因应该是(
 )
A.地理环境的影响
B.文化传统相同所致
C.文明交流的结果
D.生活方式相同所致
5.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 ②埃及成为地跨亚、非两洲的军事大帝国
③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
④阿育王统一印度半岛
⑤巴比伦建造空中花园
A.②⑤③①④
B.④①②⑤③
C.②③④①⑤
D.③①②⑤④
6.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下列选项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
②马拉松起源于古希腊
③罗马法是近代西方法律的基础
④“哲学”一词来自罗马的拉丁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楔形文字既有语义符号,又有语音符号。《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这两大文明成果均诞生于下列地区中的
(
 )
A.
B.
C.
D.
8.《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
 )
A.牧野之战
B.春秋争霸
C.楚汉之争
D.官渡之战
9.有学者总结,某国的统治“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与融汇,扩大了各民族人民已知世界的范围,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这里的“某国”指的是
(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法兰克王国
D.阿拉伯帝国
10.“变则兴,不变则亡”,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与“富国强兵”的目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是
(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耕战
C.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D.建立县制
11.我国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关于下列图片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1说明中国的周朝有礼乐制度
B.图3说明商朝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C.图2中的物件出现于夏朝
D.图4说明我国在夏朝就建起了庞大的都城
12.“他收了12名弟子,在巴勒斯坦各地传教;他诅咒剥削者,说他们的灵魂要升入天堂‘比骆驼穿针眼还难’。”这里的“他”是指
(
 )
A.释迦牟尼
B.耶稣
C.穆罕默德
D.三藏法师
13.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
A.国家产生
B.文明起源
C.政权分立
D.社会转型
14.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中讲述诸子百家时,将某一学派的思想主张概括为“构建理想社会:平等、互利、兼爱”。这一学派最有可能是
(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5.某班级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印度历史,下列台词不正确的是
(
)
A.“我拥有万贯家财,我可以用巨额财富买个官职。”
B.“我是一个得道高僧,位于本国第一等级婆罗门。”
C.“刹帝利对婆罗门毕恭毕敬。”
D.“我国是佛教的起源地,释迦牟尼曾是我国的王子。”
16.某旅行社为配合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 
)
A.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B.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C.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D.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
17.假如①墨子、②老子、③孙子、④韩非子四人在一起开会,在治国策略上最易发生争吵的是
(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子贡曰:“仲尼,日月也,无得(同“德”)而逾焉。”亚里士多德说:“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两位受弟子景仰的东西方思想家分别是
(
 )
A.孟子、苏格拉底
B.孟子、柏拉图
C.孔子、苏格拉底
D.孔子、柏拉图
19.人类早期文明大多兴起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下列大河流域主要文明成果归属错误的是
(
 )
A.尼罗河流域——金字塔
B.两河流域——伊斯兰教
C.印度河流域——种姓制度
D.黄河流域——甲骨文
20.许多成语出自历史典故。下列成语与人物不涉及春秋时代的是
(
 )
A.卧薪尝胆——勾践
B.立木取信——商鞅
C.一鸣惊人——楚庄王
D.老马识途——齐桓公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12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做了辩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亵渎神明和腐蚀青年思想的罪名,多数票判其服毒。
——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注:苏格拉底是雅典著名的哲学家)
材料二:公元前430年,30岁的安德鲁是雅典郊区的一个农民,是家庭中的男主人,今天他要去雅典参加公民大会。在路上,他看到了交通禁行标志(图1)。
(1)材料一的故事反映了古代雅典政治体制具有怎样的特点?材料二中的安德鲁为什么愿意参加公民大会?(4分)
(2)雅典的政治制度在历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说出为雅典政治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并综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评价雅典的政治制度。(4分)
材料三:德国法学家耶林说过,罗马帝国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
(3)请结合史实分别说明罗马帝国以武力和宗教征服世界的史实。(4分)
22.(11分)【工具与改革】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
(1)材料一的事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从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联系材料三说说其相关内容及该事件的影响。(7分)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两者之间有何联系?(2分)
23.(13分)“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并经过了人类文明的发祥地。请你仔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公元前3000多年开始,出现了多个古代文明中心。请你完成填空。(将古代文明名称填入图中相应字母下的横线上)(4分)
(2)公元前5世纪前后,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各自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分别成为现代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请仿照示例,举出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的相关史实各一例,来为上述历史现象做注解。(5分)
示例:那一时期,涌现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他们的哲学思想影响了西方哲学的发展。
古希腊:
古中国:
(3)早期文明间的交流不断。请仿照示例,举一例史实来证明图中文明区域间曾有过的交流。(4分)
示例: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凯撒,身着华丽的丝制长袍去看戏。后来,穿着用中国丝绸缝制的衣服成为罗马贵族的时尚。这说明A和E之间存在着贸易上的交流。
2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图2
(1)读图,完成以下题目。(5分)
①春秋形势图是______,战国形势图是______。(2分)
②读地图,写出齐国的国都______,蓟是______的国都,在今______。(3分)
(2)阅读材料,完成表格。(4分)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材料三: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材料四: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材料序号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观点所属学派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性特征。(3分)
25.(12分)(2019·江西赣州中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卡
民生问题是每年两会的焦点,国家主席习近平曾提出:“民生工作面广量大,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累积性等特点。要有坚持不懈的韧性,一件接着一件办……要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优化医疗服务,减轻群众负担,放大投入效应……”
(1)阅读卡最能体现出百家争鸣中哪一学派的思想?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分)
(2)上图中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张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青睐?请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说一说为什么该学派会受到青睐。(4分)
(3)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运用所学知识,你来分析:如果是孔子和韩非子,他们会分别主张采取何种举措来治理酒后驾驶现象?(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C 4.A 5.D 6.A 7.C 8.B 9.A
10.B 11.C 12.B 13.D 14.D 15.A 16.A 17.D 18.D 19.B 20.B
二、非选择题
21.(1)城邦民主。(2分) 因为城邦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2分)
(2)克里斯提尼确立了雅典民主制度,伯里克利使雅典民主制度达到全盛。(2分) 雅典的民主制度保证了雅典公民权利,但这只是少数人真正享有的民主,是建立在奴隶制度的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2分)
(3)宗教指公元1世纪,罗马征服巴勒斯坦地区。当地犹太人遭受残酷迫害,把希望寄托于“救世主”耶稣,渴望他来拯救自己脱离苦难。由此创立基督教。(2分)2世纪,罗马帝国版图基本确定下来,罗马成为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2分)
22.(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大大促进了生产发展。
(2)材料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商鞅变法。(1分) “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奖励军功,立有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4分)“倾邻国而雄诸侯”说明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2分)
(3)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事件为材料二的商鞅变法提供了物质基础。
23.(1)
(2)古希腊:示例一:那一时期,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他的力学思想影响了近代力学的发展。
示例二:那一时期,诞生了“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和“喜剧之父”阿里斯多芬等戏剧作家,使古希腊成为欧洲戏剧的故乡,对欧洲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中国:示例一:春秋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推广,生产效率提高,大大促进了生产发展,也促使新兴地主阶层出现,社会结构由此发生深刻改变。 
示例二: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蓬勃发展。后来儒家思想成为统治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正统思想。
(3)两河流域腓尼基人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形成了22个字母。后来古代希腊人在这些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希腊字母,罗马人又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拉丁字母。这说明C和E之间存在着文化上的交流。(如答“公元前3世纪,古印度国王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促进佛教的发展,派僧侣到邻国传教;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原地区。东汉明帝时,派使者到西方求佛法。这说明A和B之间存在着文化上的交流”也可)
24.(1)①图1 图2 ②临淄 燕国 北京
(2)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3)兼并战争(社会动荡);制度变革;思想学术繁荣。(每点1分)
25.(1)儒家。(1分)“要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优化医疗服务,减轻群众负担,放大投入效应”体现了孔子提出统治者应该体贴民情、爱惜民力或者孟子提出的仁政思想。(3分)
(2)韩非子。(1分) 原因:当时社会是一个动荡和变革的时代,需要严刑峻法和中央集权的思想来维护统治。(3分)
(3)孔子强调以德治国,克己复礼,要求人们自律,会主张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2分)韩非子强调以法治国,会主张制定完善的法律,强迫人们遵守,并严格执行法律,依法严惩酒后驾驶行为。(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