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2.能说出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科学探究目标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用语言等方式描述其特征。3.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观察,学习用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看法。科学态度目标通过对动物的观察,产生研究动物的浓厚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培养亲近动物、研究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初步用语言等方式描述其特征。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能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及玩具熊不是动物的理由。【教学准备】教师:动物卡片、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堂导入课堂导入1.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看一个视频,一起来了解下这个视频给我们展示什么呢?(播放视频:我们知道的动物)2、说到动物,你们想到了什么呢?3、看来大家对于动物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呢,我们就通过第二单元第一节课《我们知道的动物》,一起来进一步地了解我们的动物吧!动物学生各抒己见听讲视频引入,激发兴趣新授知识新授知识新授知识观察并描述一种动物1.学生共同观察,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1)进行一个小游戏:猜猜我是谁?我会给大家看某一种动物某一个小部位的图片,大家根据这个图片的特征思考这是什么动物,然后举手回答!准备好了嘛?(2)游戏进行完后,老师提问:1、你们是怎么知道他是长颈鹿的呢?(引出相关的动物特征,板书)。2、其实这一些都是动物的什么呢?引出“特征”一词。3、我们以前已经学过了如何找到和描述物体的特征,那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发现并且描述动物的特征!(板书)4、引导学生回答出某些“共同特征”为第二项内容做铺垫。5、总结并且学会如何描述(重点):所以如果有人问你长颈鹿的特征是什么的时候,就应该完整地告诉他?(引导,看板书)。(3)列出大象照片,提问大象的特征(练习,深化巩固)2.学生分组观察,并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1)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种动物卡片。现在老师给大家一个任务:老师这里有8张动物卡片,每一张都不一样,老师会给每个组随机发一张,然后你们组要讨论这个动物有哪些特征,汇报给组长,然后待会小组讨论完后,老师会请一些小组上来描述一下你们组的动物的特征,看看你们描述的是否正确,能不能让别的小组马上猜到你们的动物是什么!准备好了吗?(3分钟)(1)、强调不能看别的组的卡片,2、建议组内每个人说出1-2种特征;3、建议要找明显的特征,别人才容易知道你说的是什么动物!(2)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3)接下来进行我们的“动物介绍大会”吧!哪个小组能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观察的动物?请组长说完所有的特征后,我们再进行统一的抢答。。(小组介绍,其他组猜,并且评价小组的特征是否合适,最后给他们加分)概括动物的共同特征1.(出示课件)同学们,上一个活动呢,我们看到了很多种动物,也发现了不同动物都不一样,都有各自的特征,那么你们知道动物都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吗?(引导学生回答:有生命的、会活动、会吃食物、会长大、会繁衍、会排泄、需要空气等特征)(板书)。其实这些都是动物的共同特征!2、同学们,我们刚刚了解了动物的共同特征,那老师又有新的问题了:请问这只熊是不是动物呢?3.说说为什么小熊不是动物呢?(让学生往“动物的共同特征”进行回答,玩具熊违反了动物的“共同特征”),教师汇总学生的发言:原来玩具熊是没有生命的,它不会动,不需要吃食物,不会长大,所以它不是动物。4、所以:动物的共同特征是区分物体是不是动物的方法!(教案)5、举一反三(问链条青蛙是不是动物,为什么?)听讲,准备,了解要求举手回答特征!学生举手回答相关特征集体回答举手回答听取任务要求回答问题,做好准备学生小组活动探究组长上台介绍举手回答有生命的、会活动、会吃食物、会长大、会繁衍、会排泄、需要空气等特征(不是!)汇报交流,请学生举手回答思考回答引导学生学习,并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合作学习。课堂小结(借助板书)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1)发现并且描述动物的特征(2)动物的共同特征(3)如何判断物体是不是动物:动物的共同特征回答问题梳理知识,巩固记忆趣味活动制作黏土动物活动(观看教学视频)这节课学习了描述动物的特征,现在老师给大家一个新任务,你能用黏土或者橡皮泥把你观察的或者喜欢的动物制作出来吗?记住,要根据动物的特征去制作你的动物哦!做完后,请把你的作品送给你最喜欢的老师吧!自由创作提高动手能力,增添趣味性【板书】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