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明初朱元璋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的目的是( ) A.增强军队战斗力 B.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安定社会,增加财政收入 D.缓解土地集中问题 2. 李自成起义提出的口号是(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C.均田免赋 D.大楚兴,陈胜王 3. 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金为清,是在( ) A.1633年 B.1634年 C.1635年 D.1636年 4. “‘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转战于闽浙粤沿海诸地……”其历史功绩是( ) A.荡平东南沿海倭寇 B.收复台湾全部领土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抗击沙皇俄国入侵 5. 台湾在我国历史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称,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夷洲 ②琉球 ③流求 ④台湾行省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③①②④ 6. 清军取得平定噶尔丹与大、小和卓叛乱的胜利,其主要原因是( ) A.清军执行只诛首恶、不杀无辜的政策 B.大、小和卓建立了割据政权 C.叛军到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 D.平定叛乱是符合人民愿望的正义之举 7. 许多人认为“世界航海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600多年前从刘家港出发,远航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航程10万余里的航海家郑和。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是一种民间经济文化友好交流 B.使明朝获得良好经济效益 C.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往来 D.促进了明朝手工业的发展 8. 明朝的商品经济相当活跃,以下属于全国性的商贸城市的有( ) ①南京 ②广州 ③杭州 ④北京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9. 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许多问题,包括( ) ①人口密度过大 ②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③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 ④水土流失严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 教育是一个国家能否在世界竞争中站得住脚的重要基石,下面措施中制约了中国教育发展的是( ) A.孔子创办私学 B.八股取士 C.开办京师大学堂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1. 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独创性的象征。下列关于明长城的起止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B.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C.西起陇西,东到山海关 D.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 12. 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其中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13. 明朝流传着一个广为人知的真实事件:京城四友人在密室饮酒,一人趁酒酣大骂魏忠贤(明末宦官,兼掌东厂)。有人劝:当心被东厂听见。骂者说:“怕甚?能剥了我皮不成?”话音未落,东厂之人破门而入……次日,此人的皮高悬于东厂刑堂内。此事主要反映出当时( ) A.东厂的办事效率高 B.明朝的法律严酷 C.醉酒者遭到仇人的报复 D.特务机构制造的一种恐怖气氛 14. 秦朝实行“焚书坑儒”,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共同目的是( ) A.加强思想控制 B.大力发展传统文化 C.鼓励读书人参政议政 D.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15. 乾隆帝曾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由此可见他( ) A.排斥对外贸易 B.坚持以农为本的观念 C.担心国家主权受到侵犯 D.认为西方国家落后愚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末明初,一些日本武士和不法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武装抢劫,时人称之为“倭寇”。明朝中期以后,我国海防松弛,东南沿海一带的倭患愈演愈烈。戚继光被调往浙东抗倭。1561年,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了抗倭斗争的重大胜利。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1661年3月,郑成功率军2500人,战船400艘,从金门出发,向台湾进发。1662年2月,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中国人民手中。……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改台湾城为安平镇,改赤崁城为承天府,又设置天兴、万年二县,委派官吏,发展生产。还从大陆沿海招徕农民,“使教驾牛犁耙之法,播种五谷割获之方”,使高山族人民落后的耕作方法有所改进。 ——摘编自詹子庆、田泽滨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康熙帝下令组织的雅克萨之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在辽阔的东北边界为保卫边防而进行的长期反复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它挫败了沙俄跨越外兴安岭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企图,遏制了几十年来沙俄的侵略,使清东北边境在以后一个半世纪里基本上得到安宁,谱写了一曲反侵略斗争的凯歌。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指出“倭寇”主要是些什么人。戚继光在抗倭斗争中取得了怎样的战绩? (2)根据材料二,归纳郑成功对于台湾的回归与开发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至少举出三点 (3)根据材料三,回答雅克萨之战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4)综合以上材料,说说戚继光、郑成功、康熙帝有什么共同历史功绩。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材料二 清康熙、乾隆年间,陆续在承德避暑山庄外建了12座大型寺庙……融合了汉、藏、蒙古、维吾尔等族的建筑风格……清乾隆皇帝称赞那些寺庙时,写下了“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的诗句。 材料三 乾隆皇帝70岁寿辰时,六世班禅不远万里,长途跋涉到达承德避暑山庄,参加祝寿庆典。乾隆皇帝特意下令在山庄的北面,仿照班禅在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修建了须弥福寿庙,供他居住。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意思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清朝是如何加强对西藏的管辖的? (3)从以上材料能够看出唐朝和清朝对少数民族实行什么样的政策?这种政策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总结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改革经验,在国家政治制度上进行创新。中央最高机构分为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三省同定立法,但有相互制约。 材料二 汉.唐.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三 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组成。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是什么行政制度实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朱元璋采取的措施,并从材料中找出他采取该措施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指出设立军机处的皇帝是谁?并说明军机处设立的意义。 (4)从隋唐至清朝的中央行政官制不断变化,从本质上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CDAB 6-10BCDDB 11-15DDDAA 二、非选择题 16.(1)倭寇:日本武士和不法奸商。1561年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抗倭斗争的重大胜利。 (2)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增设管理机构,强化对台湾管理;招徕大陆农民,促进台湾生产发展;引入大陆先进耕作技术,帮助高山族人民改进耕作方法。 (3)挫败了沙俄跨越外兴安岭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企图,遏制了几十年来沙俄的侵略;使清东北边境在以后一个半世纪里基本上得到安宁。 (4)抗击外来侵略者,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7.(1)材料一的意思是以前的统治者都重视汉族,鄙视少数民族,而“我”(唐太宗)却对各民族一视同仁。材料二的意思是清朝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避免矛盾,维护和平,这种做法胜过储备千军万马。 (2)①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册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②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③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乾隆帝时,确立了金瓶掣签制度。 (3)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才能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18. (1)三省六部制。 (2)废宰相,权分六部。①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3)雍正。使皇权高度集中,军机处是皇帝独断的工具。 (4)君主专制集权不断加强,到清朝达到顶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