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周恩来总理曾郑重警告美国:“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意侵略而置之不理。”历时3年与邻国并肩战斗的胜利,使帝国主义不敢轻易作武装侵华的尝试。表明这场战斗(  )
A.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B.保证了新中国土改的顺利进行
C.开拓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D.为新政权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2. 下图是1951年1月6日山东某农民领取的土地房产所有证,他取得此证是依据(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3.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成就最大的领域是(  )
A.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B.工业和农业
C.轻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D.农业和商业
4.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下图内容出自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文件,该法律文件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5. 如果想了解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下列文件中可以为我们提供帮助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关于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C.《土地改革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 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这些严重失误的原因是( )
①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②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③苏联撕毁合同
④自然灾害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7. “文化大革命”现在被广泛认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至今最动荡不安的阶段,常常被称为“十年浩劫”。这次给国家造成严重灾难的浩劫结束的标志是( )
A.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B.“四五运动”的爆发
C.毛泽东逝世
D.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此“新”字的含义是( )
①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入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③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④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⑤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展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C.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D.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0. 《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1.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我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之后, 党和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有( )
①民族平等 ②民族团结
③民族自治 ④共同繁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伴随着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徐徐升起。这标志着(  )
A.“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B.中国结束半殖民地社会
C.中国的国际威望日益提高
D.香港不再是国际自由港
13. 如图为2015年11月7日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 会面的照片。两岸领导人历史性的握手时间长达70秒左右。“习马会”翻开了两岸关系新的一页。能够实现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直接会面的最重要前提是(  )
A.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两岸相互尊重、互补互利原则
C.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干涉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4. 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下列选项中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的是( )
A.求同存异
B.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C.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D.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5. 1972年,长期处于对立状态的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其标志是(  )
A.基辛格秘密访华
B.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美发表《联合公报》
D.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中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成就辉煌,也有惨痛教训,有缓流也有急流,有高音也有低音。
【中共八大绘蓝图】
材料一   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中共八大的召开具有怎样的意义?
【激情岁月酿失误】
材料二 如图。
图一 图二
材料三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是乱了自己……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材料二两幅图反映的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两次重大失误,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三,说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4)以史为鉴,概括“文化大革命”这段沉重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艰苦创业铸辉煌】
(5)失误中有成就,这一时期建成了哪些油田,结束了我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石油工人被誉为“铁人”的是谁?
17.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大事表。
时间 大事
1950年6月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51—1952年 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09%
1953年12月 中央作出《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决议指明引导个体农民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的合作化发展道路
1956年12月 全国96.3%的农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全国农村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958年8—10月 农村人民公社化的高潮在全国迅速掀起
1978年12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通过《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
1979年1月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率先敲响了农村改革的鼓点,农业获得大丰收。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
1982年12月 在中央指导下,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主要形式
1983年1月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下发,明确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是对集体经济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的改革,不是所有制的改变。调整产业结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步,是决定我国农业向现代化、商品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步骤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农业社会
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使农村生产资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
(3)请你谈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1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
材料二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
请回答:
(1)大陆与台湾的交往最早开始于什么时候?
(2)台湾问题是如何形成的?
(3)阻碍台湾和平统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材料和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
(5)结合材料和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解决台湾问题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AACB 6-10ADBCB 11-15BADAC
二、非选择题
16.(1)是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2)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4)坚决反对个人崇拜和迷信,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
(5)油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王进喜。
18.(1)背景: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农村出现土地买卖现象;分散的个体农业经营影响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需要。
变化: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小岗村改革取得成效,得到中央
肯定;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明确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并不是所有制的改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答到其中3点亦可)
(3)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18. (1)大陆与台湾的交往最早开始于三国时期。
(2)解放战争中,蒋介石战败,退居台湾。
(3)阻碍台湾和平统一的主要因素有国际反华势力和“台独”势力分裂倾向。
(4)说明了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5)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两国论”。②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放弃使用武力。③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④加强两岸交流,加强对话和沟通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