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福州临近中国优质红茶的产地武夷山,近代是作为列强的原料榨取地而开港的。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 )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 明中叶以后中国社会已经有了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但是具有诱发作用的鸦片战争往往被确定为中国进入近代的起点,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鸦片战争的规模大时间长 B.中西方之间开始文化交流 C.中国出现近代化生产方式 D.中国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3. 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拉开帷幕。各国代表再次聚首,齐心开创“一带一路”的美好未来。中国近代史时期,西方列强不请自来,侵占北京,火烧圆明园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 1871年,郑观应说:“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实获厚利,喧宾夺主,殊抱杞忧。”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5. 一位伟人指出:“鸦片不曾产生催眠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麻醉了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能把他们从历史的麻木状态唤醒似的。”对中国而言,这位伟人的“唤醒”主要是指( ) A.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B.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C.19世纪中期的洋务运动 D.鸦片战争期间的军民抗英 6. 1894年,为实现征服朝鲜. 侵略中国. 称霸世界的梦想,而出兵朝鲜,接着又发动侵华战争的国家是( ) A.日本 B.美国 C.俄国 D.英国 7. 1895年,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后,中日双方签订了一个条约,该条约中最能体现列强侵华新特点的条款是( ) A.中国割辽东半岛. 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澎湖列岛给日本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D.开放沙市. 重庆. 苏州. 杭州为通商口岸 8. 当历史开始进入二十世纪的时候,在中国的心脏地带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西方侵略的群众运动。材料中的“群众运动”指的是(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公车上书 D.义和团运动 9. 如图是20世纪注明漫画家何剑士的漫画《小磨香油》,漫画反映了( ) A.清朝顽固派拒绝接受西方新技术 B.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中华民国政府遭到反动势力攻击 D.北洋军阀政府榨取老百姓的血汗 10. 如图是某历史论著的目录,本节的题目应为( ) 第二节 一. 借法自强与早期工业化的启动118 二. 练海军与海防现代化123 三. “求富”活动与民用企业的兴办125 四. 办学堂. 遣留学: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先声131 A.禁烟斗争 B.洋务新政 C.维新运动 D.辛丑议和 11. 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时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杰出人物”包括( ) A.魏源 B.曾国藩 C.洪秀全 D.詹天佑 12. 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B.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提出了“自强”的口号 C.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提出了“救亡”的口号 D.洋务运动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13.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其中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是( ) A.维新派 B.洋务派 C.顽固派 D.革命派 14. 某历史剧中有一段如下的君臣对话,据此判断该历史剧的名称最有可能是( ) 臣:万岁,政治上,我们应该准许官民上书言事,改革政府机构,裁辙冗员,这样我们可以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君:平民百姓怎么有资格给朕上书呀? 臣:万岁,那当然是一些官员子弟。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虎门销烟????? D. 辛亥革命 15.清朝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处口岸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期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 ) A.加强民族交往 B.实行闭关锁国 C.加强思想控制 D.鼓励对外贸易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一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图二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 图三《辛丑条约》签订的情景 材料二 ①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成”. “取消=十一条”. “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②秋收起义后,由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比较强大,工农革命损失严重。毛泽东分析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由此改变原来的计划。 ③重庆谈判后,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经济建设,建国初期经济建设成效显著,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建成社会主义制度。1956年——1976年经历了二十年曲折探索,走了不少的弯路,经济发展缓慢。1978年以后,经过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一所指的战争战后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图二所指的战争中发生了哪一次最主要的战役?图三所指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有何影响? (2)材料二①所要求内容中最能体现该运动性质的是哪一点?材料二中②“改变原来计划”具体指采取什么新的策略?材料二中③全面内战爆发后,蒋介石首先对哪里发动疯狂进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建国初期我国通过什么措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公有制?1958年我国经济建设“走弯路”出现重大失误是指发生什么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外开放后,短短几年成为我国经济特区代表. 对外开放窗口的是哪一座城市? (4)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做才能适应时代需要?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鸿章认为,“清军作战往往数倍于外敌,仍不能胜,原因在武器不行,枪炮窳(yu)滥(破旧),如能使火器与西洋相埒(lie)(同等),则‘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今起重视,最后可这自主”。 材料二 奕诉看到曾李两人学造外国船炮,决定派员前往学习,在奏折中说,治国要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我能自强,可以彼此平安”。 材料三 洋务大员丁日昌说,他的船炮“可以靖(平安)内匪,不能御(抵挡)外侮。” 材料四: 江南制造总局炮厂的机器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认为清军作战不能胜的原因在哪里? (2)上述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发展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并通过上述材料你获得了哪些重要历史信息? (3)结合材料一. 二分析奕诉等人举办洋务. 学造外国船炮的目的是什么。他们这种目的达到了吗?“平中国,敌外国”反映了当时清政府面临的主要矛盾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对创办汉阳铁厂的意义或影响作简要评价。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近代化是当今学术研究的热门话题。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国近代化过程其实就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发展和近代中国先进分子探索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过程。在1919年以前,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一. 经济领域:学习军事器物;二. 政治领域: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三. 文化领域: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三个阶段。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以上三个阶段分别对应近代史上的三件大事,它们分别是? (2)第一大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最重要的意义是? (3)第二大历史事件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志士是? (4)第三大历史事件前期有四大主要内容,任写其中一条即可。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BDBBB 6-10ABDBB 11-15BCABB 二. 非选择题 16.(1)中英《南京条约》。黄海大战。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②向农村进军或农村包围城市。③中原解放区。 (3)三大改造。大跃进。 深圳。 (4)品德高尚 学习刻苦 开拓创新 有责任感. 使命感。 17. (1)武器不行,枪炮破旧。 (2)①使用机器生产;②重视科技;③发展了近代化的钢铁企业;④发展钢铁企业时未能解决好环境污染问题;⑤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发展民用工业。 (3)“师夷长技以自强”,或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目的没有达到。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 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4)①辅助了当时的军事工业;②使中国的钢铁业走向近代化;③对外国钢铁业在中国的扩张有一定的抵制作用;④是湖北走向近代化的重大标志性事件之一,为湖北近代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8. (1)第一阶段:洋务运动;第二阶段: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 (2)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谭嗣同。 (4)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