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成‘独裁国家’和‘自由国家’两个阵营。”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成“两个阵营”的标准是( ) A.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冷战”政策。“冷战”政策的内容不包括( ) A.封锁与遏制 B.稳定资本主义 C.遏制共产主义D.发动战争 3. 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当代史就是一部冷战史。把“冷战”推向高潮的事件是( ) A.“铁幕演说”的发表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约和华约两大组织的建立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4. 观察下图,对图中“善意”的正确理解是( ) ①扶持控制西欧 ②援助欧洲发展 ③建立北约组织 ④遏制苏联力量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加大了对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经费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涌现出了许多高科技成果……美国增加对高新工业的投入,使科技成果很快就能转化为生产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是( ) A.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B.美国经济发展起伏不定 C.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含量高 D.美国重视发展教育 6. 如下图所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日、西欧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①从美国一枝独秀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②美国丧失了世界一流经济强国的地位 ③欧盟的建立促进了欧洲的崛起 ④日本上升为世界上的经济强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 “随着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国家感觉到:美、苏两国对西欧都有野心,要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由此可知,西欧国家走向联合主要是为了( ) A.共同对抗美苏 B.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 C.维护世界和平 D.恢复欧洲的霸权地位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的共同外部因素是( ) A.制定正确的发展政策 B.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C.美国的援助和扶持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有( ) ①美国对日本的扶持 ②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 ③日本政府引进先进技术 ④日本政府利用有利的外部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 “到这个时期,我国社会在斯大林专制的艰难年代中保存下来的向前发展的潜力看来已经耗尽。……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甚至不想去使国内政策恢复活力。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材料中“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是( )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11. “东欧五国除煤产量稍多以外,石油资源极其匮乏。但在苏联‘经济一体化’的口号下,这些国家原本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耗转变为以石油、天然气为主,从而迫使它们在能源供应上严重依附苏联。”材料说明,东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西方国家的颠覆和破坏 B.矿产资源的严重匮乏 C.放弃独立自主,依附苏联 D.拒绝引进高新科技成果 12. 下面漫画中的人物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下列与图片反映的主题相符的是 ( ) A.沉重脚步——俄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历程 B.八位领袖——苏联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C.大国兴衰——从冷战到苏联解体 D.体制弊端——高度集中的体制阻碍苏联发展 13. 据统计,1960—1976年,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共有628家西方国家投资的企业被当地人民接管。该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国际政治格局变更 B.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C.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D.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崩溃 14. 对印巴冲突和巴以冲突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印巴冲突是指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冲突 B.巴以冲突是指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 C.造成印巴冲突和巴以冲突的因素中都包括宗教信仰问题 D.印巴冲突和巴以冲突中的“巴”都是指巴勒斯坦 15. 标志着美国在拉丁美洲为所欲为、颐指气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的是( ) ①印巴分治 ②纳米比亚独立 ③古巴革命的胜利 ④巴拿马人民斗争的胜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和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所担负的责任比拟。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讲(1945年) 材料二 冷战(英语:Cold War)是指1947年至1991年之间,美国、北约为主的资本主义集团,与苏联、华约为主的社会主义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 (1)材料一所反映的美国真实意图是什么? (2)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为“所担负的责任”在政府、经济、军事上分别采取了什么行动?有何影响? (3)材料二中“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1年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六国决定把各自的煤钢工业置于共同管理之下,建立欧洲煤钢联营。1958年,六国又形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上述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共体”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紧密、最健全的区域性经济集团,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形成强烈冲击。 材料二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西欧和日本很快从战争的废墟中恢复并发展起来。战后资本主义在发展中还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最重要的变化是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这些新变化中又呈现出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1)阅读材料一,说说法、德等国为什么要成立欧共体,它的成立有什么意义。 (2)分析材料二,1950—1970年经济发展最快的是哪个国家?其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1年12月26日,《纽约时报》刊登文章称,据说斯大林去世后留下两个信封:一个信封的标签为“遇到麻烦时打开”,里面有一张纸条写着“批评我”;另一个信封的标签是“遇到更大麻烦时打开”,信封里的纸条上写着“像我那样做”。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苏联领导人最终听取了斯大林的第一个建议?导致该领导人进行的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材料二 史学界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评价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戈尔巴乔夫启动改革是必要的……但是由于措施不当,导致了非其所愿的恶果,这叫好心办了恶事。另一种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目的在于搞垮苏联……他是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叛徒。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戈尔巴乔夫启动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如何理解他的改革“好心办了恶事”? 材料三 东欧国家由于教条主义地袭用苏联模式……出现了许多问题和错误,这些问题和错误当然是导致后来东欧剧变的原因,而产生问题和错误的根源在于苏联模式。 ——刘祖熙《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欧剧变开始于哪一年?东欧剧变的实质又是什么? 1989年。 (4)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可从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中吸取哪些教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DCAC 6-10CBCDB 11-15CCBDB 二、非选择题 16.(1)美国企图称霸世界。 (2)政治上,提出“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约组织。影响:控制西欧,遏制苏联,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 (3)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出台; 结束标志:苏联解体。 17. (1)原因: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走联合自强的道路。 意义: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2)国家:日本。 主要原因:美国的扶持;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发展教育和科技。 (3)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福利国家得到发展;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新经济”的出现与发展。 18.(1)赫鲁晓夫。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苏联社会的发展,他上台后,苏联经济发展面临停滞局面。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目的是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缓和社会矛盾,但最终却导致了苏联解体。 (3)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4)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建设道路;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警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