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教学 课题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教学 内容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九年级化学入门的三种重要化学用语,只有掌握了它们,才能为我们今后更好地学地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本单元起,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将由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展开,本单元有三个课题。课题1通过一系列探究轰动,引导学生能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这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课题2介绍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方法和步骤,说明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课题3从量的方面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化学方程式的具体应用。 教学 目标 质量守恒定律基本上年年出现在中考试题中,命题范围将包括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预测今后中考中,结合化学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科学实验及社会等方面的知识,运用综合、对比、迁移等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将作为新型考查方式,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同样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今后中考命题热点将是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和有关天平问题、多学科综合计算和新情境与计算综合类试题。1、初步尝试和掌握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的方法。即通过大量事实和亲自实验,分析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并注重其应用。可简单的概括为“实验—分析—应用”2、运用对比法弄清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运用口诀法和练习法,达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和程序化。 学习的原理: 质量守恒定律 学习的技能: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本单元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本单元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单元的课时安排 本单元课时分配建议: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2课时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课时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2课时 单元复习 1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利用方程式的计算 课题 1 课题 2 课题 3 原理 应用 基本原理 基本技能 基本化学用语 遵循 应用 数学化 一、内容结构 二、质量守恒定律(课标)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标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3.能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4.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①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 ②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做出解释。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拉瓦锡与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铜片在空气中灼烧后固体质量的变化 ·电解水实验及其微观解释 三、教材修订要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引入——设问和史实(原资料内容) 实验改进——白磷改红磷;加方法指导框 质量守恒定律的引入 史实回答(P92资料内容) 设问 进一步设问,引出探究 实验改进 方法指导 白磷改红磷 介绍天平的使用 【方法导引】【想一想】 提供科学研究方法、学习方法及实验方法指导,安全、操作注意事项,提示思考的问题等。 增加提示性边框栏 提出问题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特质都发生了变化,并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变化? 猜测与假设 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已有的经验和化学知识,提出三种假设: 1.发生了变化,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大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发生了变化,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小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没有变化,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收集证据 1.查阅化学史资料:从波义耳的失误到拉瓦锡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2.根据化学知识进行推理: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反应前原子的总质量等子反应后原子的总质量。 四、有关科学探究学习的实例: 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否发生变化 通过实验进行探究;根据提出假设的依据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可由学生自行设计,教师指导修改;或由教师设计,学生选择),并进行实验,观测、记录实验现象。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实验方案 预期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l将一小截蜡烛粘在一小块木板上,将小木板和蜡烛一起放在托盘天平(有条件的也可用电子天平)上,调节砝码,使天平达到平衡,点燃蜡烛,观察天平的平衡情况。 实验2在一个大塑料瓶中放入几粒石灰石,在1只小试管中加入约5mL的盐酸。将小试管悬挂在瓶中,注意不要使溶液侧出。将装置放于托盘天平上,调节砝码使之平衡。将小试管中的盐酸侧出与石灰石接触。观察实验现象,以及天平的平衡情况。 实验3在小烧杯中加入20mL稀硫酸铜溶液。取一根铁钉用砂纸擦去铁锈,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调节砝码,使天平达到平衡。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现察实验现象,以及天平的平衡情况。 得出结论 在充分讨论和分析实验结果(甚至重新设计并完成一些探究实验)的基础上,得到探究结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进一步思考:还有哪些实验能获得上述结论?在实验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五、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用微粒的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过程方法 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同学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提高分析及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史实资料,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 3.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质量守恒定律 1.该定律的运用范围:一切化学反应,不包括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并不包括其它方面的守恒。 3.质量守恒定律中的“质量”,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是反应物质量的任意简单相加。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课题2 学生学习容易出现的问题 1.违反客观事实,主观臆造一些化学方程式。 2.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书写错误。 3.未标出化学反应条件。 4.未写出反应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物的状态。 5.未将化学方程式最终配平。 添箭头的方法 课题3 学生学习容易出现的问题 1.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特别是未将化学方程式最终配平。 2.只利用一个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而未计算几个分子的相 对分子质量之和。 3.误将实际质量乘以化学方程式中的计算数。 4.已知条件中同为反应物或同为生成物时列比例式出现错误。 CO+ CuO △ Cu + CO2 3CO+ Fe2O3高温2Fe + 3CO2 4CO+ Fe3O4高温 3Fe + 4CO2 2CO+ SiO2高温 Si+ 2CO2 yCO+ FexOy高温 xFe + yCO2 六、有规律的配平方法 七、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提醒:化学式前面配上的是化学计量数。 2.解题注意事项: (1)画准关键词、关键点、关键数据、关键图; (2)找准要代入方程式计算的数字(纯净物); (3)化学方程式不要写错(化学式不要错,一定要配平); (4)有关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要正确(算两次) (5)步骤一定要规范(有步骤分); (6)不要计算错误; (7)看清楚答案要求精确到多少位。 谢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