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在工业革命过程中,解决动力问题是关键。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束缚,并为汽船、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创造条件的技术革新是(  )
A.凯伊发明飞梭
B.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C.瓦特改进蒸汽机
D.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
2.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说:“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资本家为首的社会。”下列发明与“蒸汽磨”属于同一个时代的是(  )
A.火车 B.汽车
C.飞机 D.计算机
3. “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一直掌控着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高时其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量的50%”。英国取得如此国际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
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拥有最广阔的殖民地
C.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D.掌握着欧洲和世界霸权
4. 恩格斯称《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纲领,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这里恩格斯强调的是(  )
A.工人阶级必须组织起来
B.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C.需要成立国际工人协会
D.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人运动
5. 法国拉雪兹神父公墓的墙上镌刻着“献给公社的死难者,1871年5月21—28日”的碑文,这是为了纪念(  )
A.三级会议的召开 B.第一国际成立
C.《资本论》的发表 D.巴黎公社运动
6. 美国内战爆发后,林肯说:“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制。”材料中“拯救联邦”的含义是(  )
A.摧毁英国殖民统治
B.建立联邦制共和国
C.维护国家统一
D.解放黑人奴隶
7. 美国内战爆发后,林肯说:“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制。”材料中“拯救联邦”的含义是(  )
A.摧毁英国殖民统治
B.建立联邦制共和国
C.维护国家统一
D.解放黑人奴隶
8. 关于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B.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都废除了农奴制度
D.都改变了俄国的社会制度
9. 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之源。下列关于19世纪中期俄日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改革使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B.日本通过改革结束了幕府的统治
C.改革前两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都不高
D.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10.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有了第一台纺纱机。”材料反映了哪一改革的成果(  )
A.明治维新 B.1861年改革
C.百日维新 D.伯利克里改革
11. 习近平曾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19世纪60年代,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  )
A.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B.努力发展近代工业
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12. 1826年,他在信中写道:“解放者的称号已经高于一切,因此我绝不会降低身份去登上王位。”他是(  )
A.斯大林 B.华盛顿
C.拿破仑 D.玻利瓦尔
13. 都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作出重要贡献的一组人物是(  )
A.克伦威尔、华盛顿
B.克伦威尔、玻利瓦尔
C.章西女王、玻利瓦尔
D.克伦威尔、章西女王
14. 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开启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区分它们主要是根据(  )
A.能源动力 B.通信技术
C.交通工具 D.机械设备
15. 19世纪30年代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创办了化学实验室,建成了欧洲化学研究中心,使得德国化学工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领风骚。这表明(  )
A.科学研究与工业发展紧密结合
B.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C.科技发明来源于实践经验
D.电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技术的创新,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水力资源并不丰富,只有在彭奈恩山脉和苏格兰—威尔士一带,才有河流湍急的地方,其余地区的河流流速缓慢,不足以作为工厂的动力……所以动力问题,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迫的问题。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对动力机器的改进,最终使工厂可以建立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这一动力机器的广泛运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项目 生产发展情况
煤产量 占世界总产量的2/3,是美国的7倍,德国的8倍,法国的近10倍
蒸汽机产生的能量 占欧洲的一半以上
生铁产量 已经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产量总和,是德国的10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提及“摆在人们面前的急迫的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成功解决这一问题的发明家及成果。这一成果对生产方式产生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工业生产状况。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技术创新的认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 事件
1600年 英国女王特许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英国与好望角以东各国的贸易
1607—1733年 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共建立了13个殖民地
1652—1674年 英国发动数次对荷战争,给荷兰以致命打击
1756—1763年 英法七年战争,法国战败,英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强国
1757—1765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孟加拉国库中夺走价值526万英镑的财富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
材料二 19世纪末期,随着世界强国地位的最后确立,出于同老牌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需要,美国开始推出其独立的对华政策,1900年7月,美国又照会列强,重申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实质上,该政策完全是美国政府从其自身利益出发,以损害中国人民利益为目的的侵华政策。
——据王斯德《世界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门户开放”政策提出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对殖民扩张的合理性。
18. 工业化对人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深远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两大动力技术的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工业生产的面貌,造成了巨大的生产力,给人类文明带来深刻的影响,所有这一切,都是18世纪的工业革命所望尘莫及的。
材料二 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的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越来越少的企业的过程非常迅速……不到百分之一的企业,竟占有总数的四分之三的汽车和电力。
材料三 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九英里草木不生。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时,平均寿命17岁,工人居住在肮脏的棚户区和墙上流着水的地下室里,疾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愚昧粗野,酗酒成了唯一的精神安慰。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有小偷1万人,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抢劫。
——黄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写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两个发明及其发明者。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政治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的内容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ACDD 6-10CCACA 11-15DDCAA
二、非选择题
16.(1)问题:动力问题。发明家:瓦特。成果:改良蒸汽机。影响: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现代工厂制度确立。
(2)英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在世界占绝对优势;英国工业发展迅速(答对两点即可)。
(3)技术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技术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答对一点即可)
17.(1)武装劫掠、商品倾销、建立殖民地等。
(2)美国世界强国地位的确立;同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霸权的需要;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等。
(3)理由一:殖民扩张具有侵略性,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破坏了这些国家的主权,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贫困落后。理由二:殖民扩张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激化了殖民国家之间、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威胁世界和平。
18.(1)碳丝灯泡:爱迪生;汽车:卡尔·本茨;飞机:莱特兄弟。(回答两个即可)
(2)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社会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社会趋于相对稳定。
(3)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差距悬殊,工人相对贫困,引发诸多社会问题等。(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