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1839年3月,某大臣到广州对各国商人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暂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该“大臣”是( ) A.琦善 B.洪秀全 C.林则徐 D.瓦德西 2. 既是《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同时又是1980年我国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这个城市是( ) A.深圳 B.珠海 C.厦门 D.汕头 3. 拥有“长江海军少将”头衔的英国海军军官,带领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1 500里长的. 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中巡逻。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列强开始打开中国大门 B.英国独霸中国局面形成 C.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陆 D.中国社会性质开始改变 4. 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之一的马首铜像在火烧圆明园时流失,2019年11月由港澳爱国人士捐赠给国家文物局。马首铜像流失于(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5. 1857年,太平天国翼王率10万精锐负气出走,1862年2月,太平军由湖北入川,攻克石柱后,于3月初分三路进入丰都境内。一路去洋渡溪,一路到高家镇,一路出包鸾场。其中翼王是指( ) A. 石达开 B. 杨秀清 C. 韦昌辉 D. 陈玉成 6. 电影《甲午风云》中,民族英雄邓世昌表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其悲壮的一幕是:( ) A. 分三路进军新疆 B. 指挥致远舰直撞日舰吉野号 C. 领导台湾人民反对割让台湾失败 D. 在威海卫战役中拒绝投降,自杀殉国 7.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役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下列内容与梁启超所述事实在同一条约的是 ( ) A.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 开放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和上海为通商口岸 C.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 D.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8. 《清议报》(1898年2月创刊)在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处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9. 如图漫画《扯线木偶》,反映了20世纪初(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 华为用5G技术使中国民族企业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华丽转身。历史上,我国民族工业起步于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1. 在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中,虽然国防工业仍然是主要的着眼点,但也有更多的关注投向了发展一些追求利润的企业。下列各项中属于“追求利润的企业”的是( ) A.湖北织布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京师同文馆 12.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朝统治者痛定思痛,意欲图强。于是,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对于这场运动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只吸收西方先进技术,没有学习借鉴西方的先进制度,必定会走上失败 B.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却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C.曾国藩等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民族资本家的利益 D.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3.“公车上书”发生的导火线是( ) A.《天演论》敲响了警世洪钟 B.《马关条约》的签定 C.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D.中国资产阶级发展壮大 14.“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 其中的“我”是(? ) A???????????????? ?? B???????????????????? C??????????????????? D 15. 生活在民国初年的人们,在文化与教育事业方面能感受得到的进步有( ) ①入读新式学堂 ②看《申报》 ③参加科举考试 ④买到商务印书馆出版物 A. 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材料二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请回答: (1)这两段话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名言?鸦片的危害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此事”是如何解决的?有什么重要意义? (3)毒品是全球性的灾难,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面对毒品,请你谈谈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17.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大学士徐桐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利坚”十分恼火,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还有什么“美”的?我们中国什么都顺利,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我们帝国军队的兵器无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可“坚”吗? ——刘成禺《世载堂杂忆》 材料二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材料三 兴办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选送了几批学生出国留学,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 军事和外交人才。 ——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页 材料四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开办后,海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十五万匹。 材料五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 居住. 财产. 言论. 结社. 宗教信仰等自由。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是怎样认识清王朝和世界的?这种认识有什么后果? (2)材料二反映了谁的什么思想主张? (3)材料二. 三反映了清政府中什么派别的活动?从这两则材料来看,他们的活动有什么作用? (4)材料四体现宣扬了什么思想?表明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取得了怎样的进步?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在饱受列强欺凌. 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 探索救国之路。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主的思想文化。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了自强. 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 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请回答: (1)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 政治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各是什么?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它们对中国近代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你认为主要指哪些政治派别? (3)请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回首近代化历程,你有何感悟?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CCCBA 6-10BACDA 11-15ACBBA 二. 非选择题 16.(1)人物:林则徐。危害:影响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加剧了中国的贫弱,清朝政治也更加腐败;同时,鸦片还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体质,许多士兵吸食鸦片,军队战斗力进一步削弱。 (2)解决方式:虎门销烟。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青少年应当提高认识和自我修养,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等。 17. (1)盲目自大,对世界一无所知。影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 (2)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侵略)的思想。 (3)洋务派。作用: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4)宣扬“主权在民”的思想,表明中国已经由对西方的一无所知,到学习西方的军事科技到更深层次的借鉴西方的政治制度。 18. (1)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戊戌变法为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奠定了基础。 (2)洋务派. 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民主激进派。 (3)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心里,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