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如右图所示,从图一到图二政治制度的变革发生在(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2.明末农民战争中,称“闯王”的是( ) A.李自成 B.张献忠 C.吴三桂 D.戚继光 3.清军入关,占领并迁都北京,开始清朝在中国的统治是在( ) A.1616年 B.1636年 C.1644年 D.1683年 4.图所示塑像中的人物是泉州籍民族英雄.他面向祖国宝岛台湾,所骑战左前蹄踩着殖民侵略者的头盔。“殖民侵略者”来自( ) A.日本 B.西班牙 C.荷兰 D.葡萄牙 5.康熙时,清朝设置台湾府,派兵八千人驻防。这一举措( ) A.荡平了倭寇势力 B.平定了回部叛乱 C.巩固了东南海防 D.强化了君主专制 6.历代中央王朝都十分重视对西藏地区的管理,下列属于对该地区管理的措施有( ) ①设宣政院 ②设伊犁将军 ③设行省 ④设驻藏大臣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7.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种民间经济文化友好交流 B.使明朝获得良好经济效益 C.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往来 D.促进了明朝手工业的发展 8.下列关于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了“康乾盛世”的局面 B.清朝前期工商业相当繁盛,出现了许多繁华的商业城市 C.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比明朝有了显著的发展 D.清朝前期资本主义经济占主要地位 9.清朝前期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在当今世界也同样存在,即( ) A.交通拥堵问题 B.大量的人口流动与迁移 C.就业就医问题 D.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10.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里曾经评价“这是明代制度里最坏的一件事情。从明代下半期到清代末年三四百年间,……真是中国历史上最断丧人才的。”材料中“最坏的一件事”是指( ) A.闭关锁国 B.废除丞相 C.八股取士 D.兴文字狱 11.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历史人物中,对传统中医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是( ) ①张仲景 ②贾思勰 ③韩非 ④李时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中,民国时期“水云楼”戏班班主商细蕊,为弘扬“国剧”艺术虽吃尽苦头,却痴心不改,其精湛的舞台技艺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国剧”应该是指( ) A.昆剧 B.徽剧 C.川剧 D.京剧 13.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 说明( ) A.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C.设立了锦衣卫、东厂 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14.清朝时期,文人大多埋头于古籍,不敢过问社会现实,考据之风大盛,形成为考据而考据的现象。这反映了清朝( ) A.文化专制加强 B.闭关锁国政策实行 C.科举制的创立 D.儒家学说地位提高 15.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其原因表述错误的是( ) A.国家完全不具备远洋航行的经验和技术 B.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C.统治者惧怕沿海反清势力与国外势力勾结,危及清朝统治 D.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对外交流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2019年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开幕,其主题是“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民族文明交流互鉴中不断丰富发展,同时与世界文明互通有无、携手前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经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地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 (1)材料一中的“这条路”的名称是什么?根据材料一说说“这条路”有何作用。请列举“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的一例史实。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图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有何作用?图二所示人物在清朝前期的重大历史功绩是什么? 材料三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对后世行政区划影响很大,并对不同地区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时在西藏地区常设立的地方行政机构是什么? 材料四 “皇华使者承天敕,宣布纶音往夷域。鲸舟吼浪泛沧溟,远涉洪涛渺无极。洪涛浩浩涌琼波,群山隐隐浮青螺。” ——(明)马欢:《瀛涯胜览》 (材料大意:强大的华夏使者秉承皇帝的旨意,到番夷地区传达皇上的诏令。庞大的船队在一望无际、波涛汹涌的蓝色大海中航行,隐约看得见两旁的青山和海中的海螺。) (4)材料四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八献”,就是曹操献刀、孙策献玺、王允献貂蝉、黄盖献苦肉计、阚泽献降书、庞统献连环计、张松献地图、孔明献空城计。 材料二 施耐庵为写《水浒传》,为突出英雄打虎时的神威,亲自到森林中观虎,并找了许多有经验的猎户,了解偷盗猎虎以及与虎搏斗的情况。 材料三 如右图(电视剧照)。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八献”出自我国历史上的哪部小说?其作者是谁? (2)《水浒传》是一部怎样的小说?你知道小说中塑造的打虎英雄是谁吗? (3)材料三的剧照出自根据哪一作品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4)上述三部小说在思想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1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清《海防纂要》 材料三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我国开放了广州、上海、大连等14个沿海城市,随后又开放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开放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二和图三反映的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材料二漫画反映了清朝前期制定了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个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推行怎样的政策?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DACCC 6-10DCDDC 11-15BDBAA 二. 非选择题 16.(1)名称:丝绸之路。 作用: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它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史实:鉴真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中国文化。 (2)作用: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和交融。 功绩:郑成功为台湾的收复和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3)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4)事件:郑和下西洋。 影响:郑和下西洋扩大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使明朝与30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 17.(1)《三国演义》;罗贯中。 (2)是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武松。 (3)《西游记》。内容:取材于民间流传的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塑造了神通广大、敢于反抗的孙悟空的形象,反映了民众要求挣脱人身束缚、追求自由的愿望。 (4)共同之处:都具有反封建思想。 18. (1)相同作用:加强了与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2)闭关锁国。 影响: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的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3)对外开放(或改革开放,或开放)。 (4)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发展进步。(或任何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能固步自封、闭关锁国,必须融入世界当中。)(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