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8张PPT)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基础课时21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第四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NO.122888周期性减小减小周期性+5-4+7-4减弱减弱中强两性增强增强弱减小减弱增强减弱增强周期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关键能力·情境探究达成NO.2学习任务1学习任务2理解同周期的元素性质变化规律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逐渐溶解白色沉淀逐渐溶解产生白色沉淀盐水掌握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学习效果·随堂评估自测NO.31352413524213452134531245312454123541235245132451324513点此进入答案学习任务点此进入解析答案学字习任务2思维模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学习任务1.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化合价,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2.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认识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一、元素、原子半径、化合价的变化规律1.原子结构的变化规律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稳定结构时的最外层电子数1~211→223~1021→8811~1831→88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2.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3~10号元素符号LiBeBCNOFNe原子半径/pm152898277757471-变化趋势逐渐减小11~18号元素符号NaMgAlSiPSClAr原子半径/pm18616014311711010299-变化趋势逐渐减小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3.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原子序数主要化合价的变化1~2+1―→03~10+1―→+5-4―→-1―→011~18+1―→+7-4―→-1―→0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到8。()(2)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的最高化合价均为+1到+7。()(3)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一定大于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4)金属只有正化合价,非金属只有负化合价。()[答案](1)×(2)×(3)×(4)×二、同周期的元素性质递变规律1.第三周期的Na、Mg、Al的金属性逐渐减弱,NaOH、Mg(OH)2、Al(OH)3的碱性逐渐减弱,NaOH为强碱,Mg(OH)2为中强碱,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2.第三周期的Si、P、S、Cl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H3SiO3、H3PO4、H2SO4、HClO4的酸性逐渐增强。HClO4是最强的含氧酸,H2SiO3为难溶的弱酸,H3PO4为中强酸,H2SO4为强酸。3.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4.元素周期律(1)内容: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2)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1)向AlCl3溶液中滴加足量氨水,现象为________,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现象为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产生白色絮状沉淀Al3++3NH3·H2O===Al(OH)3↓+3NH(2)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白色沉淀又逐渐溶解至澄清Al3++3OH-===Al(OH)3↓,Al(OH)3+OH-===AlO+2H2O理解同周期的元素性质变化规律1.钠、镁与水的反应钠镁实验操作实验①实验②实验现象钠熔成小球,浮于水面,四处游动,有“嘶嘶”的响声,反应后溶液加酚酞变红加热前,镁条表面附着了少量无色气泡,加热至沸腾后,有较多的无色气泡冒出,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粉红色反应原理2Na+2H2O===2NaOH+H2↑Mg+2H2OMg(OH)2↓+H2↑结论钠、镁均能与水反应,钠比镁活泼,金属性:Na>Mg。2.Al(OH)3的制备与性质(1)实验探究:①向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②将①实验得到的沉淀分装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中加入盐酸,现象为白色沉淀逐渐溶解,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另一支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现象为白色沉淀逐渐溶解,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H2O。③向MgCl2溶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现象产生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Mg2++2OH-===Mg(OH)2↓。(2)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且均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物。如Al(OH)3。1.同周期从左到右的结构与性质的递变性原子结构核电荷数逐渐增大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性质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由+1→+7(O、F除外)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离子的氧化性、还原性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还原性稳定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2.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转化注意:(1)Al3++4OH-===AlO+2H2O(2)AlO+4H+===Al3++2H2O(3)AlO+H++2H2O===Al(OH)3↓(4)AlO+CO2+2H2O===Al(OH)3↓+HCO或2AlO+CO2+3H2O===2Al(OH)3↓+CO1.下列对于第二周期主族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左到右,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B.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C.从左到右,元素的最高正价依次升高D.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增大B[第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依次为Li、Be、B、C、N、O、F,从左到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1逐渐增加到7,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A、D项错误,B项正确;Li、Be、B、C、N的最高正化合价分别为+1,+2,+3,+4,+5,F没有正化合价,O除了在与F形成的化合物中是正化合价外,没有其他形式的正化合价,C项错误。]2.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短周期主族元素中Y的原子半径最大,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X和W同主族,W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B.原子半径:r(X)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Y>ZD.X与Y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C[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短周期主族元素中Y的原子半径最大,则Y为Na;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则Z为Al;W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则W为S;X和W同主族,则X为O。非金属性O>S,则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H2S,故A错误;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r(O)Al,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NaOH>Al(OH)3,故C正确;O、Na可以形成Na2O、Na2O2等,故D错误。]3.欲从MgCl2溶液中除去少量AlCl3,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①加入过量氨水②加入过量NaOH溶液③加入适量盐酸④加入适量硫酸⑤过滤A.①⑤③B.②⑤③C.②⑤④D.①⑤④B[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此时Mg2+转化为Mg(OH)2沉淀,Al3+转化为AlO,过滤出Mg(OH)2沉淀,并将其溶于适量盐酸中生成MgCl2溶液。]掌握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判断下列粒子半径大小(用“>”或“<”表示)。(1)Cl____Br,S____Si____Al。(2)O2-____F-____Na+____Mg2+。(3)Cl-____Cl,Mg____Mg2+。(4)K____Mg,S____F。[答案](1)<<<(2)>>>(3)>>(4)>>粒子半径大小比较方法4.下列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Na+<Mg2+<Al3+<O2-B.S2->Cl->Na+>Al3+C.Na<Mg<Al<SD.Cs+>Rb+>Na+>K+B[A项,半径大小应为O2->Na+>Mg2+>Al3+;C项,半径大小应为Na>Mg>Al>S;D项,半径大小应为Cs+>Rb+>K+>Na+。]5.X、Y、Z均为短周期元素,X、Y处于同一周期,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Z-,Y+和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ZB.单质沸点:X>Y>ZC.离子半径:X2->Y+>Z-D.原子序数:X>Y>ZD[根据题意可确定X、Y、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为可以确定X为S,Y为Na,Z为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F>S>Na(Z>X>Y),A错误;单质沸点:Na>S>F2(Y>X>Z),B错误;离子半径:S2->F->Na+(X2->Z->Y+),C错误;原子序数:S>Na>F(X>Y>Z),D正确。]“三看”法比较简单粒子的半径大小(1)“一看”电子层数:当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2)“二看”核电荷数: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3)“三看”核外电子数:当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时,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1.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Na>S>Cl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ClO4>H2SO4>H3PO4C.最高正化合价:Cl>S>PD.热稳定性:碘化氢>溴化氢>氯化氢D[Na、S、Cl是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增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因为非金属性Cl>Br>I,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Cl>HBr>HI,D项错误。]2.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6,X、Y在同一周期,X+与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A.同族元素中Z的氢化物稳定性最强B.原子半径:X>Y;离子半径:X+>Z2-C.同周期元素中X的金属性最强D.同周期元素中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B[根据题意知:X为Na,Y为Cl,Z为O。氧元素是第ⅥA族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其氢化物稳定性最强,A项正确;由同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及离子半径的大小比较规则可知,原子半径:Na>Cl,离子半径:O2->Na+,B项错误:Na是第三周期最活泼的金属元素,C项正确;在第三周期中,Cl的非金属性最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ClO4的酸性最强,D项正确。]3.实验室制备Al(OH)3的最好方法是()A.将足量氨水滴入AlCl3溶液中B.将NaOH溶液滴入Al2(SO4)3溶液中C.将Al2(SO4)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D.将明矾溶于天然水中A[制备Al(OH)3时,既要保证将Al3+沉淀完全,又不能因碱过量而溶解Al(OH)3,最好是将氨水滴入AlCl3溶液中至氨水过量,A项正确,B、C项错误;明矾溶于天然水中可得到Al(OH)3胶体,但Al(OH)3胶体会吸附天然水中的悬浮物形成絮状不溶物沉降下来,不能用于制备Al(OH)3,D项错误。]4.下列关于Na、Mg、Cl、Br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NaOH的碱性比Mg(OH)2的强B.Cl2得到电子的能力比Br2的弱C.原子半径:r(Br)>r(Cl)>r(Mg)>r(Na)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n(Na)A[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A项正确;Cl的非金属性强于Br,则Cl2得到电子的能力比Br2强,B项错误;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r(Na)>r(Mg)>r(Cl),C项错误;Na、Mg、Cl、B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2、7、7,D项错误。]5.到目前为止人们已发现或合成了118种元素,元素①~⑨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表所示(序号代表对应的元素)。(1)②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2)元素⑤、⑨中,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________(用元素符合表示)。(3)⑤与⑨的氢化物稳定性强弱为________(填化学式)。(4)能说明⑧⑨元素非金属强弱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⑤、⑨氢化物的还原性较强的为________(填分子式)[答案](1)第二周期ⅣA族(2)Cl>F(3)HF>HCl(4)Cl2+S2-===S+2Cl-(5)HClPAGE-7-(共47张PPT)第二节元素周期律能力课时9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第四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探究要点·典例合作细解NO.1探究任务1探究任务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位—构—性”的关系及应用能力过关·随堂评估自测NO.2135242134521345312453124541235412352451324513245132451324513探究任务族周期IAⅡAⅢAIAVAⅥAⅦA非金属性逐渐增强B非234567性AlSi金稀逐金属GeAs非金属属有渐Sb:Te逐体元强Po!At增素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半导体材料,如分界线附近硅、锗、镓等优良催化剂和耐高温、过渡元素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如镍、铁、钒、锰等周期表右上方制造农药的材料,如氟、的非金属元素磷、硫、氯、砷等点此进入解析答案探究任务2题后归纳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探究任务1.探究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和递变规律。2.探究“位—构—性”三者的关系及应用。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有相对明确的分区现象。如图所示,虚线左下方是金属元素,虚线右上方是非金属元素。2.(1)在分界线的左侧(第ⅠA族)还包括非金属元素H。(2)元素周期表的左下方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Cs(Fr是放射性元素,不考虑),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最强的是CsOH。右上方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F,但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是HClO4(F无正价)。(3)由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因此,位于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又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3.元素化合价的定量关系(1)主要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2)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原子失去或偏移的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3)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和它的负化合价之和=8。4.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利用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指导人类发现新元素,并根据元素周期表预测新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2)在生产中的应用某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由此可以判断()A.R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RB.R一定是第ⅣA族元素C.R的简单气态氢化物比同周期其他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D.R一定是第四周期元素A[某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说明该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6价,为第ⅥA族元素中除了氧元素外的其他元素。该元素最低化合价为-2价,则R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R,故A正确;R一定是第ⅥA族元素,故B错误;根据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R的简单气态氢化物比同周期位于其左侧其他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但比位于其右侧元素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差,故C错误;根据题干信息不能确定元素所在的周期,故D错误。]1.锗(Ge)是第四周期第ⅣA族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区与非金属元素区的交界线处,下列对锗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锗是一种金属性很强的元素B.锗可用作半导体材料C.锗化氢(GeH4)的稳定性很强D.锗酸(H4GeO4)是难溶于水的强酸B[锗处于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区与非金属元素区的交界线处,则锗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都较弱,故A错误;锗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常用作半导体材料,故B正确;锗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都较弱,则锗化氢(GeH4)的稳定性较弱,故C错误;锗和硅处于同一主族,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弱,则硅的非金属性强于锗,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所以锗酸的酸性比硅酸弱,锗酸为弱酸,故D错误。]2.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处用虚线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的性质总在不断发生明显的变化B.紧靠虚线两侧的元素都是两性金属元素C.可在虚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如Ge、Si等)D.可在虚线的右上方寻找耐高温材料C[同主族元素的性质是相似的,同周期元素的性质是递变的,A项错误;紧靠虚线两侧的元素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但没有两性金属元素这一说法,B项错误;耐高温材料应该在过渡元素中寻找,D项错误。]“位—构—性”的关系及应用元素的结构、位置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而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又可推测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说明:三个定量关系(1)电子层数=周期序数(2)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最高正化合价(O、F除外)(3)负化合价与最高正价的绝对值之和为8或2A、B、C为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A、C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质子数。(1)写出A、B、C三种元素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的氢化物与B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4)比较A、C的原子半径:A________C,写出A的气态氢化物与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据A、B、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C处于第二周期,B处于第三周期,设B的原子序数为x,则A为x-9,C为x-7,据题意有x-9+x-7=x,则x=16,即为S,那么A为N,C为F。[答案](1)氮硫氟(2)第二周期第ⅦA族(3)HFH2S(4)>NH3+HNO3===NH4NO3[借题发挥](1)写出C单质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B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C的氢化物中还原性较强的为________(写化学式)。[答案](1)2F2+2H2O===4HF+O2(2)(3)NH33.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WC.原子半径:T>Q>RD.T的单质既可以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B[由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R位于第二周期,T、Q、W位于第三周期,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则T是Al元素;Q为Si元素、R为N元素、W为S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N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Si元素,则最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故A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SiQ,故B错误;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则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T>Q>R,故C正确;T为Al元素,单质铝既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故D正确。]4.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元素W的单质能在元素Z的单质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元素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周期序数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B.元素的非金属性Z>X>YC.原于半径的大小WD.Y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D[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Z是氯,元素W的单质能在元素Z的单质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W是H。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Y是O。元素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周期序数的2倍,原子序数介于H与O之间,应该是C。]元素推断突破口(1)元素的典型特征推断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形成的某种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为C。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为N。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为O。④单质最轻的元素为H;最轻的金属单质为Li。⑤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为Br;金属元素为Hg。⑥最高价氧化物及其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短周期元素为Al。(2)由特定物质的特性推断①有颜色的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O3(淡蓝色)。②有毒的气体:F2、Cl2、NO2、SO2、CO、NO、H2S。③在空气中能产生白雾的气体:HCl、HBr、HI。④能使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的气体:Cl2、O3等。⑤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蓝色或淡蓝色的气体:H2、CO、CH4。⑥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O2(常见的)。⑦铁的化合物的颜色:FeO(黑色)、Fe3O4(黑色)、Fe2O3(红棕色)、Fe(OH)2(白色)、Fe(OH)3(红褐色)、FeS(黑色)、FeCl3(棕黄色)、Fe2+(溶液中为浅绿色)、Fe3+(溶液中为黄色)。⑧铜的化合物的颜色:Cu2O(暗红色)、CuO(黑色)、Cu(OH)2(蓝色)、CuSO4(白色)、CuSO4·5H2O(蓝色)。⑨银的化合物的颜色:AgCl(白色)、AgBr(淡黄色)、AgI(黄色)、Ag2S(黑色)。⑩有漂白性的物质:O3、Na2O2、H2O2。(3)综合利用“位、构、性”的关系推断这类题目综合性强,难度较大,但若熟练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识,这一类问题便能顺利解决。(4)由典例转化关系推断①NaNa2ONa2O2②CCOCO2③AlCl3Al(OH)3AlO④FeFe2+Fe3+⑤HClCl2HClO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B.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答案]B2.2016年IUPAC命名117号元素为Ts(中文名“”,tián),Ts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s是第七周期第ⅦA族元素B.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C.Ts在同主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D.HTs易溶于水,稳定性强,还原性强D[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0族为118号元素。117号元素位于118号左侧,即第ⅦA族,所以Ts是第七周期第ⅦA族元素,A正确;同位素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因此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B正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Ts在同主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C正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所以HTs的稳定性较弱,D错误。]3.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在核反应中用α粒子(即氦核He)轰击金属原子X,得到核素Y,开创了人造放射性核素的先河:X+He―→Y+n其中元素X、Y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B.X、Y均可形成三氯化物C.X的原子半径小于Y的D.Y仅有一种含氧酸B[由X+He―→Y+n可得W+4=30+1,则W=27,设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结合题给信息可知,x+x+2=8,解得x=3,又X为金属原子,可得Z=13,X为Al,Y为P。A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A项错误;X(Al)、Y(P)均可形成三氯化物,分别为AlCl3、PCl3,B项正确;根据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知,X(Al)的原子半径大于Y(P)的,C项错误;Y(P)有多种含氧酸,如H3PO3和H3PO4等,D项错误。]4.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其中只有M为金属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X的强B.原子半径:ZC.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强D.X的最高化合价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C[根据四种短周期元素的位置关系,可推断出Y、Z位于第二周期,M、X位于第三周期;又只有M是金属元素,由此可判断X、Y、Z、M分别是Si、N、O和Al。硝酸是强酸,硅酸是弱酸,A项正确;原子半径:OSiH4,C项错误;Si的正化合价为+4,负化合价为-4,二者代数和为0,D项正确。]5.(素养题)A、B、C、D、E、F、G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元素原子核内无中子,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E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F与G位置相邻,G是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主族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G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2)D与E按原子个数比1∶1形成化合物甲,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向甲中滴加足量水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E、F、G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4)B、C、D的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______________(填分子式,下同)热稳定强弱顺序为______________。(5)F、G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酸性较强为________________。[解析](1)由题给信息知A为H,B为C,D为O,E为Na,F为S,G为Cl,由B、D可知C为N。(2)Na与O可形成Na2O、Na2O2,Na2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3)Na+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为,Cl-、S2-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为,故离子半径:S2->Cl->Na+。(4)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热稳定性越强。(5)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酸性越强。[答案](1)第二周期第ⅤA族(2)Na2O22Na2O2+2H2O===4NaOH+O2↑(3)S2->Cl->Na+(4)CH4>NH3>H2O,H2O>NH3>CH4(5)H2SO4、HClO4HClO4PAGE-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4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2节基次时21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4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2节基次时21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ppt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4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2节能力课时9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4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2节能力课时9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