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 15 《分享真快乐:快乐地分享》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 15 《分享真快乐:快乐地分享》

资源简介

15 《分享真快乐:快乐地分享》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能够感受到分享带来的积极体验,激发学生乐于分享、帮助他人的情感。
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能够与同伴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爱心。
知识与技能:能够与同伴快乐分享,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了解分享的方法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尝试与同伴分享。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交流分享的感受,掌握不同的分享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乐于分享的行为。
难点:通过学生的小组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爱心。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观看照片,导入新课。这个环节可设计两个节点:
第一个节点:欣赏活动照片,导入课题。播放学生课间与同伴分享的照片,感受分享的快乐。第二个节点:说说分享的感受,谈谈分享的收获。通过活动照片,引导参与分享的同学交流分享的感受。
教师小结,快乐地分享让我们感受到了更多的快乐,同时收获了友情、知识和本领。因为分享所以快乐。
【设计意图:播放孩子分享的照片,让孩子在回忆分享过程的同时来交流快乐的感受。由于学生课前已经有了分享的实践体验,因而对这个话题并不陌生。充分地交流分享中的体验和感受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做好了铺垫。以生活素材为教学切入点,突出了课程的生活性。】
第二环节:观看视频,讨论方法。这个环节可设计两个节点:
第一个节点:分享中的问题。本节点可安排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讨论如何礼貌分享。观看小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她们快乐吗?怎样才是礼貌的请求?那种说法更礼貌?引导学生掌握如何礼貌地分享。
教师用儿歌进行小结:与人分享礼貌点。第二个活动:讨论如何分享作品。观看小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她们为什么不快乐?分享作品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交流作品分享的方法。教师用儿歌进行小结:作品分享小心点。
第三个活动:讨论如何分享方法。观看小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她们在分享什么?出现了什么问题?分享方法应该怎样?引导学生交流方法分享的要领:说清楚、将仔细、多示范。请个别同学来师范正确的方法分享。
教师用儿歌进行小结:方法分享仔细点。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通过观看“校园小剧场”的分享视频,发现问题,寻找方法,教师进行总结提升。】
第二个节点:学习快乐分享的儿歌。本节点可安排三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针对“秘密分享小声点”展开讨论。什么是秘密?为什么要小声点?如果别人把秘密分享给我们,我们又该怎么办?引导学生了解分享秘密或心情的方法。
第二个活动:针对“故事分享生动点”展开讨论。怎样分享故事才算“生动”?学生交流。教师通过播放两个同学的故事分享,让学生进行比较:生动的故事是表情丰富、感情投入、声音响亮、动作形象。
第三个活动:朗读儿歌,掌握方法。请同学一起朗读儿歌,进一步掌握分享的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儿歌导入关于秘密分享、故事分享等分享方式的方法,通过朗读儿歌进一步掌握分享的方法】
第三环节:分组体验,寻找方法。这个环节可设计两个节点:
第一个节点:分组讨论,体验分享。这一环节,由帮小动物解决分享的难题为引子,让学生自由分组,选择任务卡,根据任务要求小组讨论,交流方法,并参与分享体验。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帮助小动物,让学生分组讨论、体验不同的分享方式,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快乐分享。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分享的快乐,体现了课程的开放性。】
第二个节点:我来演一演。本节点可安排五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任务一,只有一个物品该如何分享。通过组内成员的讨论和表演,确定“轮流分享”的方法。
第二个活动:任务二,被人拒绝分享该怎么办。学生小组表演,可以用“交换分享”的方式,具体又可以通过交换物品,陪伴游戏、帮助等方式进行交换分享。
第三个活动:任务三,一套积木分享游戏。让孩子们体验如何“共同分享”。
第四个活动:任务四,分享一种泥工的制作方法。由小组内一位同学分享制作方法,让孩子掌握具体的方法分享的要领。
第五个活动:任务五,分享游戏的多种玩法。通过小组成员献计献策,记录完成一物多玩的方法,感受分享的意义和快乐。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在方法指导,通过尝试不同的分享方式,寻找适合的分享方法,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个节点:回顾总结,布置作业。这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了分享的感受,知道了很多分享的方法,也把这些方法分享给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希望同学们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与大家快乐地分享,把快乐带给更多的人。下节课我们会继续讨论分享中的小问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体现了课堂向生活化的延伸,是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同时为下节课的活动提出了要求和准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