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2原子的结构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技能;运用多媒体动画片、课文插图等辅助手段,演示离子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离子的形成。难点:离子符号的书写。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述)由于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没有达到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得电子,从而达到稳定结构。那么,得失电子的结果怎样呢?思考。进一步激发求知欲。(动画片演示)离子的形成。介绍:阴离子、阳离子的概念。(看教材插图:P55图3-13“钠与氯气反应形成氯化钠”。)观看动画片,体会离子的形成过程。看插图,体会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板书)2、离子的形成记录请同学们通过观看动画片及看教材P55插图,说说书写离子符号应注意的事项。自己归纳离子符号的书写特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的能力。强调离子的表示方法练习书写一些离子的符号。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投影)原子、离子的比较。原子离子不同点结构的稳定性所显的电性粒子符号化学性质相同点联系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分析、归纳、表达的能力。小结: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几种?举例说明。师生共同填表:氧气由构成;水由构成;二氧化碳由构成;铁由构成;氯化钠由构成。进一步确立物质的微观概念。.请学生以图表的形式归纳出:元素、原子、分子、离子、单质、化合物之间的关系。(投影)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尝试用图表表示。学习用图表、化学用语归纳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投影)附表1:原子种类原子质量氢1.6710-27Kg氧2.65710-26Kg碳1.99310-26Kg铁9.28810-26Kg“让事实说话”,通过列举数字,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原子质量书写、使用时的不便,从而更能理解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相对原子质量。那什么叫相对原子质量呢?(板书)相对原子质量让学生阅读教材P56的相关内容。(板书)定义(略)(问)哪位同学能用一个简洁的式子表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质量的关系?集体朗读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实际质量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1/12从中我们可以知道: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运用这个式子,我们不妨来算一下附表1中四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学生练习计算学以致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今后学习中,我们可直接查阅书后附录中的相对原子质量表,同时,我们也应该记住那些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如我国的张青莲教授。(布置学生阅读“资料”。)练习查表。阅读教材P56的“资料”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投影)附表2: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氢1011碳66612氧88816钠11121123氯17181735铁26302656你们有没有发现: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与该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有何关系呢?观察后找出规律: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通过对数据的观察与分析,找出规律,拓展思维,便于运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