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和区分。 三、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 学 意 图 一、导入新课 化学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发展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知道,大到宇宙中的星体,小到肉眼看不到的粒子,构成了我们这个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各种变化。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 认识物质的这些变化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使人类的生活得到进步和提高。下面我们观察几个小实验。 学生倾听,思考,举例: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也可以结成冰。钢铁制品在一定条件下会生锈,木柴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放热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松心情,暗示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引导学生探究,激发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 二、合作探究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1)至1-1(4)。 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描述吗?请把观察到的现象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描述: 反应前后物质的颜色 反应前后物质的状态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以上前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后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较做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了生成其他物质以外,还伴随着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 思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是什么? 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 描述实验现象 有大量水蒸气冒出; 块状固体成为蓝色粉末; 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其中加入氢氧化钠的那支试管内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 加入盐酸后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讨论归纳: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1)概念: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 (1)概念: (2)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 观看课件思考 分析、讨论 通过抢答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知道实验室学习化学的基础。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体会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比较、归纳、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课件,加深学生对化学变化的认识。 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学到了什么,能够举例说明吗? 总结本课题内容要求。 让学生学会总结、反思 四、检测反馈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完成练习 巩固提高。 【板书设计】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概念: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特征: 2.化学变化 概念: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