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1783年失去美洲殖民地后,没有人预见到英国能够再次崛起。英国能再次崛起是因为( ) A.资产阶级革命 B.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世界大战 2.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引起了欧洲生产领域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下列选项中代表这一潮流的成果是( ) A.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 B.斯蒂芬森 蒸汽机车 C.本茨 汽车 D.莱特兄弟 飞机 3. 理查德出生于英国一个工业世家。18世纪中前期,理查德的父亲兴建了一座棉纺织厂;19世纪初期,理查德又投资兴建了一座棉纺织厂,但他和他父亲在选定厂址的问题上却有不同意见。他们考虑选定不同厂址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环境的变迁 B.机器动力的改变 C.殖民地的扩张 D.交通工具的革新 4.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它标志着( ) A.启蒙思想的兴起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第一国际的成立 5.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 A.创作《国际歌》 B.巴黎公社 C.俄国二月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6. “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以上内容出自( ) A.《独立宣言》 B.1787年宪法 C.《宅地法》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7. 2020年5月,美国警察暴力执法致非裔黑人死亡,再次引起人们对于“种族主义”的谴责。追溯历史,150多年前为解放黑人奴隶作出杰出贡献的美国总统是( )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尼克松 8. “19世纪60年代,它(俄国)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为此,俄国( ) A.废除农奴制 B.进行二月革命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开展工业化建设 9. 比较学习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相同点是( ) A.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B.废除了农奴制 C.摆脱民族危机 D.废藩置县 10. 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明治维新( ) A.使日本实现富国强兵 B.改变日本民众的生活 C.使日本开始对外侵略 D.使日本放弃传统游戏 11. 19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大力兴建铁路、发展国家的邮政和电讯事业,建立官营企业。此外,日本政府陆续将一大批国营工厂无偿或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私人资本家,使日本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近代化。这反映了日本政府( ) A.加强中央集权 B.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C.努力向欧美学习 D.提倡“文明开化” 12. 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下列事件因果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①英国殖民统治——印度民族大起义 ②葡萄牙殖民统治——玻利瓦尔领导独立运动 ③1861年农奴制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④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 罗超平在《近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阶段和特点浅议》一文中指出,亚洲在1917年之前,出现三次反殖民侵略的高潮,其中第一次高潮发生在19世纪中期。下列事件属于该次高潮的是( ) A.日本的明治维新 B.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民斗争 C.印度民族大起义 D.甘地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4. 1866年,人们铺设了一道横跨大西洋的电缆,建立了东半球与美洲之间直接的通讯联络。其主要技术来源于( ) A.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新航路开辟 D.第三次科技革命 15. 在英国的城乡人口结构中,1750年城市人口占21.0%、农村人口占79.0%,到1850年城市人口占52.0%、农村人口占48.0%。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光荣革命”的发动 B.工业革命的推动 C.“电气时代”的到来 D.自由贸易的拓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生产的国家……因为我们有良好的政府,因为我国有一些独特的有利条件,因为我们有丰富的煤炭……由于我们所处的位置,我们不易受到战争的破坏,而在遭受战祸的国家里,一切改良的进程都被打断了。尤其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有雄厚的资本积累,这是其他任何国家所无力抗衡的。 材料二 英国国民经济结构变化表 农业 工业 1770年 40% 16% 1821年 24% 31% 材料三 工业革命以世界性的规模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使生产力史无前例的增长成为可能。大不列颠首先受到这方面的影响……一部分人相信,所有的阶级都在大小不等的程度上得益,其他的人则坚持认为,少数人获得了巨大的财富,百多数人却在遭受无情的剥削,其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1)根据材料一,试分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生产的国家”的原因。 (2)材料二表明英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工业革命有哪些影响? 17. 19世纪中期,俄国、美国、日本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克里米亚的灾难,农奴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亚历山大二世颁布《解放法令》,解放了农奴,将农奴耕种的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重新分配。此后,俄国的旧制度被削弱,工业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美国这场战争的意义在于,它粉碎了奴隶主阶级的政治势力,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全部国家政权,使其能够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全面地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战争消灭了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奴隶制度,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为美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等《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三 极其庞大的地税收入,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正是这笔从农业中获取的巨大财富,才能使政府顺利地实行“殖产兴业”政策;才能使政府从地税收入中拨出大量款项创办国营企业和资助私人企业,从而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货币资本。 ——摘编自汤晓黎《日本明治政府地税改革探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俄国的“旧制度”指什么?这一“旧制度”的削弱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材料二中的“这场战争”史称什么?这场战争使美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从而“为美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3)材料三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次改革?概括指出这次改革“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货币资本”的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19世纪中期俄、美、日都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18. 城市化进程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又极大地影响着城市化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九世纪上半叶,美国东北部城市的繁荣为西部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由于运输条件改善,运河和铁路快速兴建,贸易、商业发展迅速等因素,东部向西部移民进程加速……西部一部分剩余农业劳动力来到城市找工作,成为推动西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董革非著《美国城市化进程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 传统有轨电车运营里程数(公里) 图1 20世纪初,有轨电车在 世界各地曾经得到极大的发展 图2 旧上海街头的有轨电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河和铁路快速兴建”与哪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及广泛使用有关?根据材料一,概括“运输条件改善”对推动美国西部城市发展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哪种交通工具在城市得到广泛使用。这种交通工具以什么新能源作为动力?这种新能源的广泛使用说明人类历史进入了什么时代?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影响城市化进程带给我们的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BBBB 6-10DBAAB 11-15BCCBB 二、非选择题 16. (1)建立了资产阶级政府;煤炭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战争较少;资本积累雄厚。 (2)国民经济中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上升。蒸汽机。 (3)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增长;促进了资本的积累;拉大了社会贫富差距等。 17. (1) “旧制度”:农奴制。 积极影响:进一步推动俄国的工业化(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史称:南北战争(美国内战)。 改变:粉碎了奴隶主阶级的政治势力(解放了黑人奴隶);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权。 (3)改革:明治维新。 措施:地税改革。 (4)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18. (1)交通工具:汽船、火车。 作用:运河和铁路快速兴建,贸易、商业发展迅速等因素,促使东部向西部移民进程加速;西部一部分剩余农业劳动力来到城市找工作,成为推动西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2)交通工具:有轨电车。 能源:电。时代:“电气时代”。 (3)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