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纪念林则徐这一伟大的民族英雄,中国政府于1957年在销烟池旧址上建立了林则徐纪念馆,竖起了林则徐纪念碑。”“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是指(  )
A.力主禁烟 B.缉拿烟贩
C.收缴鸦片 D.虎门销烟
2. 下列哪一项信息不能从图中获取(  )
A.广州、虎门、厦门等地军民纷纷抗击英国侵略军
B.割香港岛给英国
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 汇集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圆明园毁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 《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写道:“清帝国丧失了最东北的广袤而宝贵的土地,因为清政府没有看到这些土地的价值。”材料中提到的“土地”是指(  )
A.英国通过《北京条约》割占的领土
B.德国在瓜分狂潮中划分的“势力范围”
C.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的领土
D.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割占的领土
5. 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王朝相对峙的政权的事件是(  )
A.金田起义 B.洪秀全称天王
C.定都天京 D.青浦大捷
6. 清末某官员说:“战争骇人地向毫无准备的我们袭来,李鸿章所吹嘘的舰队、要塞、枪炮和人力,都已证明非一般所期待的那样厉害。”这里的“战争”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引发如表所示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  )
时间 1894年 1900年
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 80家 933家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C.外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双方协议
D.清政府鼓励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8. “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到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今年是农历庚子年,一百多年前的“庚子赔款”,曾经也是重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一座大山,“庚子赔款”源于哪次侵华战争(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 近代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的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说:“其最大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1. 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洋务运动开办的民用工业是(  )
A.安庆内军械所 B.湖北织布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福州船政局
12.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开展了洋务运动。这场运动(  )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推翻了清朝统治
D.使中国富强起来
13. 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撤,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14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选择为变法流血牺牲、邓世昌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他们坚守的“初心”是(  )
A.推翻满清政府 B.实行君主立宪
C.实现民主共和 D.挽救民族危亡
15.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它创办于(  )
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领土,蹂躏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财富,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 农历2009年二月初二凌晨,在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举行的拍卖会上,圆明园文物--铜兔首、铜鼠首被中国厦门商人蔡铭超分别以1400万欧元拍得,但蔡铭超“拍而不买”,拒绝付款。
(1)请写出列强将中国近代社会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四次侵略战争的名称。
(2)材料二中两件兽首是在哪次战争中被劫掠的?劫掠者是谁?
(3)写出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个条约的名称。
(4)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英国通过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英国历史学家马士则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写道:“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20年,并且要决定西方和东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斗争的开端。”
材料二 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还记得甲午战败的消息传到我的家乡(四川荣县)的时候,我和我的二哥曾经痛哭不止。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这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然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马关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材料三 1900年,西方列强悍然发动了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1901年初,掌握清政府实权的慈禧太后借光绪帝之名下诏,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1)依据材料一指出,马士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这一看法是否揭示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实质?为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东方小国”是指哪一国家?列举一例说明《马关条约》“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
(3)材料三中“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是指什么战争?慈禧太后的言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严重影响。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 京师同文馆 1862年
中国第一个近代兵工厂 安庆内军械所 1861年
中国第一个近代交通企业 轮船招商局 1872年
中国第一个近代钢铁工业 汉阳铁厂 1890年
材料二 中央设立铁路矿物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的发展,……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创立报馆、学会。
材料三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居住、出版、言论、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材料四 从1919年起,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运动。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清政府中什么派别的活动?有哪些主要的代表人物?
(2)材料二是中国发生的哪个事件中颁布的法令?这个法令的颁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是谁颁布的什么法律?其思想主张是什么?
(4)材料四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掀起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有何重要意义?
(5)前三大事件的最后结局是怎样的?造成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哪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DBDC 6-10CADDA 11-15BBBDA
二、非选择题
16. (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
(3)《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4)腐朽的封建主义难以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落后就要挨打;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我国综合国力。(言之有理即可)
17. (1)目的: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
看法:没有揭示实质。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大门和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
(2)国家:日本。
举例: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应试举人 1300多名,发起“公车上书”。
(3)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说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影响: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危机日趋严重。
18. (1)洋务派;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2)戊戌变法中颁布的法令,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3)是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思想主张是:三民主义。
(4)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5)洋务运动最后破产,主要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腐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失败了,主要是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