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这意味着(  )
A.美国要维护人民的自由
B.美国的安全受到威胁
C.美国要维护世界和平
D.美国要遏制苏联的发展
2.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演说中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后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  )
A.美苏冷战开始 B.两极格局形成
C.“北约”建立 D.“门户开放”提出
3. 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  )
A.美苏国家实力的消长 B.联合国影响的扩大
C.发展中国家的壮大 D.西欧国家的联合
4. 1970年尼克松总统提出家庭援助计划,对贫困家庭提供援助,这有利于推动(  )
A.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C.日本经济的崛起
D.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5. 下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统计,它所反映的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A.高速度、低通货 B.起伏性、周期性
C.信息化、全球化 D.高速度、低失业率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逐渐走上了联合发展的道路,由欧洲煤钢联营到欧洲共同体再到欧盟的出现,说明西欧国家联合的趋势是( )
A.西欧国家之间的矛盾已完全消除
B.由经济合作走向经济政治一体化
C.由政治合作走向经济联合
D.西欧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已无差别
7. 法国前总统吉斯卡皮尔?德斯坦曾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其意图在于(  )???????
A.?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的欧洲
B.?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
C.?重新确立欧洲的国际中心地位
D.?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
8. 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1987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战后,教育经费在政府的财政预算中所占比重超过20%,名列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首。90年代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成年人受过大学教育。工程师在人口中的比例居世界之首。”该材料反映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是(?? ? )???????????
A.?重视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创新
B.?推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
C.?重视教育,注重人才培养
D.?政府投资主要放在发展经济上
9. 二战后,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把过去的敌国作为侵略东亚的一个重要军事基地,并对敌国经济的复苏给予了大力支持,敌国指的是(  )
A.苏联 B.越南
C.朝鲜 D.日本
10. 下表显示的是苏联五年计划执行情况。导致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
五年计划 时间 国民收入平均增长率(%) 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社会劳动生产增长率(%)
“八五” 1966—1970 7.7 8.5 5.8
“九五” 1971—1975 5.7 7.4 4.6
“十五” 1976—1980 3.7 4.4 3.2
A.经济体制僵化 B.中苏关系破裂
C.欧共体的扩大 D.社会性质改变
11. 东欧国家的剧变主要是指(  )
A. 执政党的变化
B. 国家名称的变化
C. 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D. 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旗号
12. 从1988年起,领导政治体制改革,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导致人们思想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的苏联领导人是(  )
A.赫鲁晓夫 B.叶利钦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13. 真正让非洲人民扬眉吐气. 彻底摆脱五百年来殖民者奴役和压迫的事件是(  )
A.1960年有17个国家先后取得独立
B.埃及“七月革命”赢得了真正的独立
C.非洲首先开始了民族解放运动
D.纳米比亚取得独立
14. 20世纪亚非拉民族独立浪潮改变了世界政治地图。下列历史人物中,领导推动了这一历史潮流的是(  )
A.章西女王 B.马克思
C.玻利瓦尔 D.卡斯特罗
15. 在历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首先发起进攻的是(  )
A.第二. 三次中东战争
B.第一. 二次中东战争
C.第三. 四次中东战争
D.第二. 四次中东战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冷战局面,历时半个世纪之久,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
材料二 冷战开始后,柏林成为东西方对峙的前沿。1961年,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修筑起一条长达一百多千米的“柏林墙”。……如图反映的是20世纪末横亘在东西德之间的柏林墙被拆毁的情形。
材料三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的表现有哪些。
(2)材料二中“柏林墙被拆毁”反映出的历史问题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指出在世界格局的“过渡期”,“权力”的转移趋向。面对这一现状,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历战争破坏,满目疮痍的西欧和日本却很快实现了经济腾飞,创造了西欧奇迹和东洋奇迹,值得我们借鉴。
材料二 二战后兴起的科技革命,使一大批新兴产业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及激光等工业应运而生,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战后20年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20世纪90年代,美国信息技术在5年中对美国GDP的贡献率为30%左右。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带动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和高技术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如今,微软公司的分公司遍布世界各地。
材料三 随着社会福利政策的推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20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归纳西欧和日本创造奇迹的共同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归纳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发展有哪些新的特点。
(4)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何借鉴?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91年8月19日凌晨,塔斯社发表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宣布,鉴于总统戈尔巴乔夫健康状况欠佳,即日起由他本人履行总统职务,同时宣布成立国家紧急委员会实行紧急状态。委员会发表《告苏联人民书》,称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改革已“进入死胡同”,国家“面临致命的危险”。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苏联产生了什么影响?
(2)为什么说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改革已“进入死胡同”,国家“面临致命的危险”?
(3)一位苏联杂志主编说:“戈尔巴乔夫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结合材料二中的漫画,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这次改革存在的最重要问题是什么?
(4)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我们可从苏联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吸取哪些教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AADB 6-10BDCDA 11-15CDDDA
二、非选择题
16. (1)政治:杜鲁门主义;
经济:马歇尔计划、经互会;
军事:北约、华约。
(2)德国即将统一;东欧剧变;两极格局趋于瓦解。
(3)转移趋向: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
应对:面对这一现状,中国应该顺应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一带一路”,提高综合国力,加强国防建设,加强国际合作,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17. (1)美国的经济扶植与援助;运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重视科技、教育发展;制定适合本国发展的经济政策。
(2)原因: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
特征:全球化和信息化。
(3)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新经济”出现;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社会福利政策普遍推行。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对外开放,学习吸收先进技术与经验,引进资金;根据国情,制定恰当的政策,注重创新。(言之有理即可)
18. (1)“八一九”事件;事件后,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 
(2)因为戈尔巴乔夫在经济领域的改革没有取得成果;政治改革中推行多党制,致使国家权力分散,苏联局势更加动荡,国家面临分裂的危险。 
(3)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4)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循序渐进。首先保持稳定,不能盲目变革;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加强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