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八单元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同步单元练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鸦片战争期间,青州旗兵血战镇江,抗击英军,镇江人民建忠烈祠,彰其忠勇,其“忠勇”精神可表达为()A.千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B.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C.舍生千里赴国难,取义何曾惜自身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2.《重寻近代中国》一书中写道:“这个条约对中国的最大影响不是赔款,不是割让香港(岛),而是五口通商。”“这个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马克思评论俄国“不花费一分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获得更多的好处”。与这一评述对应的史实是()A.通过《南京条约》获得了关税特权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劫掠火烧圆明园C.通过《北京条约》等割占大片领土D.通过《辛丑条约》获得了巨额赔款5.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指太平天国() 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B.不能充分依靠人民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6.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二书》中写道:“窃闻与日本议和,有割奉天沿边及台湾一省,补兵饷二万万两,及通商苏杭……”康有为上书的背景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爱国诗人闻一多在《赤子之歌·台湾》中“酷炎的夏日”指的是谁的统治?()A.西班牙殖民者B.美国侵略者C.日本侵略者D.法国殖民者8.慈禧太后曾对义和团大加赞赏,多方慰问,并宣布其为合法组织,其真实用意是()A.讨好义和团,怕其强大的实力会取代清朝B.拉拢义和团,作为其抵抗外来侵略的工具C.义和团的主要将领来自于清朝贵族,与朝廷有联系D.义和国已经和帝国主义结成同盟,怕得罪洋人9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先占领中国领土和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分别是()A.英国.法国B.英国.美国C.俄国.日本D.英国.俄国10.)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它的口号是()A.“自强”“求富”B.“民主”“科学”C.“扶清灭洋”D.“和平”“发展”11.中国近代有许多人主张学习西方,但目的不同。其中洋务派的根本目的是()A.学习西方军事,武力抵抗侵略B.学习西方的技术,维护清朝统治C.学习西方思想,改革清朝制度D.学习西方政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2.“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A.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B.使中国开始走上富强之路C.刺激了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D.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13.下列因不平等条约签订而发生的事件是()A.《南京条约》——虎门销烟B.《马关条约》——公车上书C.《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D.《凡尔赛和约》——五四运动14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体现在变法( )A.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B.推翻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统治C.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虽最终失败但挽救了中华民族危机15.清政府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A.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B.在北京设立同文馆C.令各省设立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D.废除科举制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材料二 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分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获得更多的好处。请回答:(1)材料一所提到的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期间?其根本原因是什么?(2)材料一中,遭到劫掠的是中国的哪一座园林?当时出逃的皇帝是哪位?(3)材料二中,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获得更多的好处”主要指什么?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材料二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材料三条约的主要内客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1)材料一是清政府与哪国签订的什么条约?有什么影响?(2)材料二是清政府派谁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此时,日本社会制度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条约中危害最大的是哪一条款?(3)材料三是什么战争之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什么条约?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说明了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18.李老师让同学们围绕“近代化探索”这一主题设计历史板报.请你参与完成。栏目一:举步艰难(1)图1至图4反映了“近代化探索”的哪一历史事件?请任选其中一幅图片,指出反映了该历史事件的什么活动,并简述活动的理由。栏目二:柳暗花明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只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2)阅读图5及材料,指出这一伟大人物认为实现目标的途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奋斗目标是否实现,为什么?栏目三:旭日东升陈独秀1902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学1907年赴法国考察研究[]蔡元培1902年赴日本考察1907年赴德国访问1912年赴德国菜比锡大学留学胡适1910年赴美国留学李大钊1913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鲁迅1902年留学日本(3)根据栏目三的材料,表格中人物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概括他们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CABCC6-10CCBDA11-15BDBAD二.非选择题16.(1)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2)园林:圆明园。皇帝:咸丰帝。(3)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17.(1)英国;《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李鸿章;资本主义国家;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18.(1)洋务运动;活动及理由:图2,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派为摆脱困境,强兵富国,以“自强”为口号,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推动了中国工业的近代化。或图4,创办新式学堂,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培养近代外交和翻译人才,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任选一个,其他言之有理也可)(2)途径:广泛发动民众进行斗争,联合可以团结的国家和民族共同奋斗;没有实现;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仍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3)原因:出国留学或考察,受西方文化影响;作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中国思想近代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