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几十年后,英国学者罗伯特·奥内尔在他的书中写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作者意在强调这次战争(  )
A.捍卫了中国领土完整
B.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C.增强了中国军事实力
D.改变了中国落后面貌
2. “精准扶贫”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的一贯原则。新中国成立初期,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这得益于开展(  )
A.三大改造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土地改革 D.人民公社化运动
3.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工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是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C.“大跃进”时期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4. 1954年9月,李某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他亲历的活动应是(  )
A.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B.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C.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决定人民公社化运动
5. 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段的基本路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西藏和平解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B.《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和土地改革总路线的制定
C.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6. 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一个村的18户贫下中农组织起来进行生产。一些富裕户讽刺地说:“没有见过鸡毛能上天!”18户农民誓不向困难低头,坚持“非叫鸡毛上天不行”!他们经过一年齐心协力的苦干,实现了“鸡毛也能绕天飞”的奇迹。这说明当时(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B.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效果
D.包产到户改革的成就
7. 科学技术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强大武器,在历史上是一种起推动作用的进步的革命力量。近现代科技成就中,为解决我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出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是(  )
A.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陈国达创立“地洼学说”
C.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D.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银河”巨型计算机
8. 对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表述最准确的是(  )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新中国人民政权的巩固
D.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9. 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如表中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了三年三大步,其最终告别贫困的原因是(  )
时间 粮食产量
1980年 5.02亿千克
1981年 6.76亿千克
1982年 7.15亿千克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D.推行国家精准扶贫政策
1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  )
A.?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11. 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实行 (  )
A.民主集中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 香港和澳门回归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想一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能够成功解决的根本原因是(  )
A.“九二共识”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13. 下图反映的是2019年1月2 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大会,表述正确的是(  )
A.正式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B.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
C.宣布采取和平方式统一中国
D.表明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
14.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说:“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20世纪50年代,为促进亚洲和世界和平发展,中国政府的外交行动是(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C.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15. 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下列对“开始走向正常化”的理解正确的是,中美两国(  )
A.分歧消除 B.结为同盟
C.结束敌对 D.正式建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就旧中国一般的土地情况来说,大体是这样的: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贫农、雇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占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
材料二 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辽宁宽甸县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土地制度?材料二反映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2)根据材料二,说出中央人民政府为实现广大农民的梦想所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这一措施出自哪部法律文件?
(3)根据材料二,简述此项措施完成的重要意义。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年代尺:
材料二 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邓小平
请回答:
(1)材料一年代尺上改革开放的开端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我国1992年“大胆地闯”时提出建立什么经济体制?
(4)综上所述,中国的改革历程给你怎样的启示?
18.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保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一年,中国国旗在香江江畔冉冉升起,这片一百多年前被迫割让的国土重新回到中国。……随着1999年12月20日的到来,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据彻底结束。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这种制度)……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相结合,既有利于少数民族当家做主,又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三 2020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完成脱贫攻坚的历史性伟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梦想。盛夏时节,习近平总书记赴宁夏考察。在吴忠市红寺堡镇弘德村,总书记深入了解当地推进脱贫攻坚情况,在金星镇金花园社区,总书记深情嘱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
——中新网(2020年6月10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片一百多年前被迫割让的国土”指哪个地区?指出“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据彻底结束”的标志性事件。这两个地区的回归是哪一个创造性构想的成功实践?此构想能成功实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哪一制度。实行此制度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国家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对少数民族地区坚持实行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国家为贯彻这一原则采取了哪些措施。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CDCD 6-10BAABA 11-15BDCAC
二、非选择题
16. (1)土地制度: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变化:从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措施:土地改革。
法律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7.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便于引进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3)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改革要正确处理与发展、开放、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要符合国情,制定政策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等。(言之有理即可)
18. (1)地区:香港。事件:澳门回归。
构想:“一国两制”。主要原因: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2)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作用: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有利于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答出两点即可)
(3)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措施: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优惠政策;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进行西部大开发;实行精准扶贫。(言之有理即可)
(4)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56个民族的共享共荣;各民族团结奋斗,实现共同繁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障。(答出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