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发现物体的特征》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起始课。我们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体。这些物体是物质存在的具体形式。小学生需要从发现物体的特征开始认识各种材料,再从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世界,这个过程是符合他们的认知需要和年龄特点的。在这一课,学生将通过观察和描述特征来探究常见的物体,利用感官观察6种常见的物体,初步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来观察、描述并记录物体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物体,物体具有形状,大小,轻重等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 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3.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他们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较准确地描述出物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教学准备】 1.小组:乒乓球、橡皮、纸片、魔方、茶杯、茶叶罐,每组分别准备其中一套 2.全班:《发现物体的特征》观察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聚焦(预设5分钟) 1.教师随便拿起粉笔、课本等,告诉学生这就是物体,并板书“物体”。 2.提问:我们周围还有些什么物体?你会怎样描述它?(比如铅笔细长,橡皮白色,桌子很大等) 3.每个物体都有它自己的特征。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观察、发现物体的特征。 (板书揭题:发现物体的特征) 二、探索1:单个物体观察(预设10分钟) 1.激趣:同学们喜欢吃冰激凌吗?现在有几支冰激凌,你能分辨出哪支是奶油的?哪支是巧克力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学生口答) 板书 看:颜色 尝:味道 爸爸下班回家,在门外就知道家里做了鱼,他是怎么发现的?(指名学生口答) 板书 闻:气味 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张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口答:我们发现:鹅卵石很光滑,火山石很粗糙。 教师:鹅卵石很光滑,火山石很粗糙,我们可以用眼睛去看,也可以用手去摸。“粗糙”和“光滑”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个科学词汇,还有一个是轻重。 板书 摸:光滑 粗糙 总结观察方法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观察一个物体时可以用看、闻、摸等方法,可以从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来描述。 观察乒乓球 小组合作观察乒乓球,组员将观察结果汇报给组长,组长记录完成观察记录单。 分组汇报观察结果,教师随机完成课件中的观察记录单。 学生汇报: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乒乓球的特征是白色或是黄色,圆形,很薄,很光滑,没有味道,很小,很轻,不透明。 三、探索2:两个物体比较观察(预设18分钟) 1.分组进行观察 教师:我们已经学会了观察一个物体的方法,如果有许多个物体要观察,可不可以用我们刚刚学习过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另一个物体,与乒乓球进行比较观察,完成观察记录单。 观察要求:小组合作,组长记录汇报。 学生活动,完成观察记录单。 学生分组汇报,教师随机完成综合观察记录单。 四:研讨游戏 教师:通过小学,我们知道了观察物体可以用看、闻、尝、摸、掂等方法,(但有些物体是不能够去尝的),可以从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来描述。现在老师和同学们来做个游戏,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描述,说出这个物体的名称。 五:课堂小结 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物体的特征? 【板书设计】 发现物体的特征 看:颜色 大小 形状 是否透明 闻:气味 尝:味道 摸:粗糙、光滑 掂:较重、较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